鸿蒙系统是不是用在手机上(鸿蒙系统手机不仅仅是)
文/头条号:老麦道
说到华为打造的“万物互联”鸿蒙系统,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不就是“手机遥控家电什么的吗?”
确实,现在无论是通过小米的米家还是华为的智慧生活,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连接上的任何家电。
比如欧普的台灯接入了华为智慧生活,通过简单的操作连接上“智慧生活”,在APP的页面就会出现台灯的显示,只要一直在线,你出门忘记关灯了,在外面也可以打开“智慧生活”操作关灯。
这个场景其实很多人都用过,像小米的米家用户量也很大,很多人不用小米手机,但家里有很多小米设备,比如灯泡、门铃、摄像头等,也可以通过手机登陆米家APP进行远程操作。
这种方式应该是目前智能家居领域主流的操作模式,无论接入哪家的生态,都离不开手机这个工具,而5G在其中起的作用到目前还没有感知,4G手机也完全能够操作。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万物相连难道就是这么简单?手机是个“遥控器”的作用,而5G网络对此似乎并没有催生颠覆性的体验,华为现在打造的鸿蒙系统会对智能家居产生什么变革呢?
本文就针对这些疑问做一些探讨和交流。
首先我们搞懂鸿蒙的这个“万物互联”到底是什么?“万物互联”其实就是之前经常提到的专有名词“物联网”,物联网是相对于互联网而言,通俗理解就是: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不同物体间的无线联接。
为什么万物互联也好,物联网也好,用“联”而不用“连”?这个“联”其实就是万物互联的核心所在。
“联”既有联系、联络,也有连接、联通的含义,也就是说“万物互联”不仅仅是连接人和物或者物和物,而是在连接的过程中产生联系和互动,只有“连”的话,只是技术上的实现,而用“联”则强调了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万物互联的精髓所在。
那么,目前万物互联网的问题并不是“连”,而是“联”,我们还没有感知到“联”的存在。
华为的鸿蒙系统如果只是实现“连接”,价值不大,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互联”。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三十年,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十多亿的网民规模(包含手机上网人群),能够发展出互联网经济这个庞大的经济体,诞生了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过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巨头,关键原因还在于解决了“互联”的问题。
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在于重构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物的关系,将线下的场景搬到了线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微信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淘宝重构了人与物之间的交易方式,今日头条重构了人与内容的交互方式,滴滴出行重构了人与车之间的关系,所以,种种颠覆性的关系重构激发了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和繁荣。
互联网重构是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就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这个任务就轮到物联网来解决了,鸿蒙所倡导的“万物互联”核心就在于解决“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手机“遥控”智能家居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
物与物之间怎么联系呢?
首先,所有的智能设备,家居也好,汽车也好,电器也好都必须在同一个系统中,每个设备连接的技术是统一而非分割。
比如一个房间里有格力空调、美的热水器和TCL电视机,如果这三个电器需要三个遥控器控制,是不是很麻烦,而且仅仅是红外线遥控这个简单的技术而已。
如果都接入了鸿蒙系统就不一样了,通过华为手机就可以在智慧生活APP里对三个电器进行管理,这就是在统一技术标准下的统一管理。
但还不够,这似乎挺简单的,不就是个“遥控器”吗?对!这仅仅解决了“连接”的问题。
其次,更重要的是解决“互联”,三个电器如何互联?这取决于鸿蒙系统和厂商做到什么程度。
在完善的鸿蒙系统之下,三个电器成为了相互关联的智慧电器,区别在于,虽然还是以鸿蒙手机为控制中心,但已经开始“去中心化”,三个电器各自成为与手机保持关联的小中心,三个电器小中心通过电器里丰富的传感器元件,可以感知外界的反应,然后这种反应会成为数据传递到手机和其它的电器,从而在不同物体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最后以某种感官形式体现出来。
举个例子,比如空调感应到外界温度降低并且有潮湿,感应器把这个数据传递到手机,通过手机中的数据库判断天要下雨了,于是手机系统会把这个数据以信息或者声音的形式提醒主人,这个信息的提示方式很多,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浴室的镜子在主人早上靠近时会显示天气变化,会播报主人感兴趣的新闻,其实这些都是鸿蒙“万物互联”在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鸿蒙系统的定位不仅仅是“遥控器”这么简单,但真正要实现“万物互联”,华为和接入的厂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局限于产品接入华为生态,仅仅是为了借助华为的热度和流量把产品卖得更好,这就狭隘了。
而5G的价值则是在实现“互联”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不同物体间的互联势必需要5G乃至毫米波高速的网络传输条件,速度越快,体验越好。
在鸿蒙正式发布之前,我们看到的智能家居等物联网概念模式,还不足以实现“万物互联”,那么我们希望在鸿蒙正式发布之后,华为的星辰大海里漂浮的“万物”,在华为和众多合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实现我们期待的“互联”。
即便实现“互联”的时间很长,只要华为们在做了,也值得等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