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

嘿!你好吗?

这里是小老弗看片片。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

曾经一段时间里,泰拳电影红极一时,

《拳霸》、《冬阴功》、《盗火线》等等一系列比较出彩的电影,

但是今天小老弗推荐给大家的却和这些有些不同,

小老弗推荐给大家的这部是一部小萝莉暴打坏人的电影,

一个小萝莉还是自闭儿童是如何成为黑势力克星的呢?

欢迎走进今天小老弗看片片。

怎么?你没挨过十六七岁自闭小萝莉的打是吧?《女拳霸》,2008年上映,豆瓣评分6.8分。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2)

看过《女拳霸》,小老弗知道可以忘记《杀破狼》了,甚至可以暂时忘记Tony Jaa。实际上,这是一部很难宣传的电影,一个小女孩担任一部技击动作片的主角?哪会有男人有兴趣的(拜托,这戏是不会有女人爱看的),如果不是Prachya Pinkaew曾经带给我激动不已的《拳霸》1、2,让我去看《女拳霸》很难,毕竟《夺帅》还有个吴京。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3)

但Prachya Pinkaew告诉我,有没有明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诚意。首先,《女拳霸》带给我们5个以上的技击场景,约摸估计接近60分钟的打斗场面,也就是有2/3的时间,你能看到非常棒的动作设计场面。要知道,这样的时长,也许等于《杀破狼》 《盗火线》 《男儿本色》 《夺帅》 《功夫之王》(虽然还没看这部米国大叔拍给儿童看的电影,估计实战对打场景也不多)里面动作场景时长的总和。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4)

我知道这样说也许很夸张,但《女拳霸》在武打上的着墨,可以说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意想不到的地方在于,当你以为这一段已经打得这么灿烂了后面估计快结束了吧的时候,更灿烂的场景接踵而来,感觉就像收到一个接一个让人惊喜不断的礼物一样。其次就是精妙巧思的动作设计。印象很深的有三个场景。第一个是在猪肉档的打斗。猪肉档!居然是猪肉档!不知道是不是动作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在猪肉档设计动作画面。那些砧板、菜刀、挂肉钩、冰、猪头……哇靠,在武指的设计下,个个出彩,加上让人惊喜的黑色幽默,简直可以作为动作设计的经典流传。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5)

第二个是在屋顶铁网下的打斗。将动作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中开展,有种压迫性的动作美感。第三个当仁不让的是屋顶与霓虹灯招牌之间空间的纵深搏斗。香港到处都是高架桥与招牌,可却没见过有香港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拍出过如此极富创意的动作设计。《女拳霸》的故事情节跟小时候的八位机(红白机)游戏一样简单,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女主人公,自闭之余还要索债,施展拳脚连闯冰工厂、仓库房和屠宰场几关,最后进入恶人老巢。她救母心切,从里打到外,踢翻了所有小弟,消灭了大BOSS。如果看到高潮部分的街道大战,并能保证有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你一定会惊呼下面三个字:《双截龙》。跳灯箱、砸窗户,腹背受敌却毫无惧色。看起来如同2D平面的打斗,在片尾却看得出是搏命的演出。你不应该联想到《魂斗罗》,那是要动枪的。枪是功夫高手所不屑的一种工具,如果有出现,也是用来衬托反应敏捷,这样的结论对于女拳霸也是成立的。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6)

站在影迷的角度上,《女拳霸》继承了《拳霸》系列拳脚霸道的光荣传统,但没有渲染血浆暴力。港片动作片的软硬两路功夫也被活学活用,小姑娘异常灵巧,躯体单薄却不妨碍她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中间又偷学到昆汀《杀死比尔》里青叶屋复仇的排场架势,加上日本男星阿部宽,好一出无所不能的商业素材大联欢。这里不建议深入研究《女拳霸》剧情,否则会发现它在动作包装下,有着太多莫名其妙的对白和缺乏逻辑联系的设置。话说在一部动作片里看什么假惺惺的文戏,这种观念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所以,别出新意地打,华丽地干掉挡路的男人和人妖。难怪有人早早宣称,《女拳霸》算是相当不错的动作片。不过说真的,你得自己去看下,信不信由你。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7)

女拳霸里的招式与其片名非常相符,是与街机拳霸极为相近的招式,简洁,有力,武打设计充分结合了所处场景的特点,动作和观赏节奏都比较精彩,令人回味。影片中的武打美感不是光靠武打节奏和架势取胜的,事实上你会发现它不是像街机一样无脑的暴力打斗,更不像中国武侠故事那样通过来往缠斗的功夫架势和意蕴展现,它的招式应对,遵循的都是技击的道理和规律,欣赏起来食之有味。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8)

首先纵观全片会有这样一个映像,直接攻击总比防御反应更有效(其实觉得攻击改为反击准确,可是这样似乎不好理解,下文中会结合例子说明)。因为你会看到,女主很多对手几乎都是被打的份,她的对手来不及出几招也来不及防御就被撂倒了,为什么,因为女主的速度——快,处于主动;只要谁不主动攻击,一产生防御之心,就等着被击败吧,比如对战“神经官能紊乱者”阿迪达斯,之前女主都是连连胜利的,一遇到阿迪达斯的怪招,女主就慎重地起了防御之心,却开始连连失利,结果就像她之前所遇的对手一样被打倒。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对手——特别是高手——出招是一瞬的,而人的反应始终需要一个过程,这两者总是不对等的,所以女主角根本防御不过来,只能被打败。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9)

所以快速和直接攻击(反击)是本片女主摆脱被动防御并致胜的关键技巧。这两点算是本片贯彻的武打理念吧。但是女主角是如何能做到那么快速的攻击(反击)呢。我认为除了她与生俱来的身体天赋(如速度、力量、反应等)以外,更多因素源于,那些普通的攻击者们的出招都会遵循一个简单的逻辑,使女主角能够以直感快速出招应对。女主的悟性也在于此。比如在前期有个持刀场景,反复多次出现了女主角先攻击对手持刀的腕部,卸掉对手刀的镜头,也就是说这些普通攻击者不管从哪个方向来,总会拿刀来砍的,因刀是伤害对手最直接有效的优势,这是对手的普遍逻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他的招式都一样有本身的规律。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0)

在这个例子中,因为是对手先出手挥刀的,是主动攻击者,然后反被女主以适当的角度、力量和时机先行制止,再以更快的身手迅速击倒,对女主来说这是一个以攻代守的反击过程,而非保守防御。这就是叫反击准确的原因。先是后发制人夺刀再先发制人打人,即直感对手出招逻辑并快速反击,阻止对手进一步的反应,就能掌握致胜的主动权。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1)

回到逻辑上,我们顺带一提,这个例子还涉及了武打的一个基本逻辑——趋利避害,因为刀会使人出血,所以卸刀是女主必然的反击逻辑(btw,其实我很担心,因为演戏里应该是对手演员自己扔掉的刀,如在现实中,这样踢刀子会不会乱飞伤到自己)。从上面的例子看出,武打逻辑这种东西,女主能直感,就抢得先机致胜,可若是应对高手呢,在这部片子里,高手不仅快,还很怪哩,不是逻辑繁复,而是根本没有逻辑。你看在对抗“神经官能紊乱者”阿迪达斯之时,面对怪异的出招方式,她的直感失灵了,很快起了防御之心,前面不是说过直接反击比防御反应更有效吗,防御总是被动的,而她似乎被怪招牢牢制住,无法抢占先机。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2)

这里又一次运用到了此片的武打理念——既然防御一定不会面面俱到,那么就避开会带来伤害的攻击,再直接给予怪招做到快速反击,让对手也反应不了。而此时的关键处在于怎样寻找那个反击点,女主角的悟性再次发挥了作用,她从对手身上学到了怪招的真谛——防不胜防,于是她更怪,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果然用了最简洁(注意不是简单)的方式,和一个最刁钻的角度直接击败了强势的对手。这个镜头我反复看了三四遍才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出招的,动作太快太刁钻了。如果之前是女主角在快速反击的你来我往中营造了武打的美感,那么中场这一战就是通过女主如何去实现快速反击的悟道过程来表现武打理念的真谛。女主角通过悟性反败致胜的过程将全片的武打理念进行了质的体现,她的实战能力也提升了一个档次,演绎得令人赞叹。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3)

这部戏里女主角看过李小龙的电影,自然而然融会到了李小龙的功夫——截拳道,包括那样的怪叫(当然不是整部电影里面都在怪叫,那样就变成李小龙的电影了)。截拳道,顾名思义,就是截住对手的攻击,使对手还没出招就被打倒的道。全片贯彻的应是李小龙的某种理念和精神。我想,李小龙的怪叫除了颇具幽默和爽利的精神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怪能使对手迷惑和受到威吓,影响对手心理,就像那个阿迪达斯的怪异一样,都是迷惑对手使其生出防御应变之心,然后我方先发制人一击取得胜利的伎俩吧。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4)

最后想说,这部打戏拍得如此精彩,除了出色有道的武打与场景,还有赖于众多武打演员的辛苦付出,为了拍出真实有力的效果,许多演员都是在用生命去赌,真令人敬佩。是一部非常认真敬业的好片子。

我们要看李小龙的电影(对着电视学李小龙)(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