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为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真的一言不发么)

真实历史中,徐庶进曹营后的表现,可以从两个历史事件来推测徐庶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徐庶为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徐庶为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真的一言不发么)

徐庶为什么进曹营一言不发

真实历史中,徐庶进曹营后的表现,可以从两个历史事件来推测徐庶的表现。

1、据三国志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

这件事说明徐庶可不是一言不发,反而是很积极的参与到决策之中的。“劝进”这在当时是可是大事,一方面汉朝名义上的皇帝献帝还在;另一方面这个“劝进”可完全没有考虑老东家刘皇叔的感受。

作为曹魏的老臣,完全可以不用参与“劝进”这个浑水,这在某种程度上在当时也确实是件存在争议的事,就连司马懿都只是象征性的表了个态。要知道历史上劝进的人是要被视同“谋反”罪名而遭受严厉刑罚的。

2、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曹丕称帝后,徐庶的地位有所提升,御史中丞的官职类似于今天我们国家的最高检检察长,负责监察工作,这个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话匣子”职务,要对国家所有的官员进行监督、审查,这也可见文帝很了解徐庶,诸葛丞相也曾经评价徐庶是个光明磊落的挚友。

诸葛亮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②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大意就是说,徐庶基本上给出的都是建设性意见,而且深合道义,是人生难得的知己。

生逢乱世,每个人为了生存、理想,都选择了不同的轨迹,要了解历史人物真实的情况,就要杜绝简单化、脸谱化的看人方法,多查找资料,多角度的去挖掘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