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话是什么意思(而客家话为何却以梅县话为代表)

客家话以哪一方言点的话为代表,不是由某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有其客观历史条件作为依据的。人们普遍认为,梅县话是客家话的代表,这是因为自明末清初以来,梅县长时期是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梅州客家话是什么意思(而客家话为何却以梅县话为代表)(1)

我们知道,宋代末年,大批客家先民自赣南进入闽西汀江流域,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条件下,最终形成了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的形成时期,汀州曾经是客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大量客家人经由汀江和赣江水路,翻越南岭进入广东的镇平(今蕉岭)、大埔、程乡(今梅县)、兴宁、长乐(今五华)、和平、龙川一带以后,到了明末清初,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逐渐由汀州南移到了嘉应州的中心梅县。清代中叶以后,嘉应州治各县的客家人,不少翻越五华岐岭经东江迁移至粤中、粤北、粤西等地,更有不少经韩江水路陆续往东南亚以至海外各地谋生和发展,因而嘉应州亦即今天的梅州也就被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公认为“世界客都”。

自北宋以至清初,梅州隶属潮州。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嘉应州,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程乡五县,称嘉应五属。民国建立后,程乡改称梅县。解放以后,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丰顺、大埔七县,专员公署设于梅城。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仍辖七县。1988年至今,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梅县、兴宁等七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①梅县位于闽粤赣边,在军事上有重要地位。南宋末年,文天祥曾率领义军在梅县一带与元军奋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属和康王汪海洋部曾先后两次攻占嘉应州。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曾两度进驻梅城。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六千多人,在朱德率领下亦曾进驻梅城。②抗日战争期间,梅揭师管区设在梅城。解放后,兴梅军分区司令部亦设梅城。长期以来,梅县成为粤东纯客住地区的政治活动中心,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梅州客家话是什么意思(而客家话为何却以梅县话为代表)(2)

梅县是文化之乡。北宋元符元年,即1098年,御史刘安世(字元城)贬谪梅州,于城内创建了一所书院, 后人因其字命名为“元城书院”。③其后陆续创办的书院有濂溪书院、锦江书院、周溪书院、义学书院、东山书院和南口培南书院等。抗日战争期间,梅县已有省立梅州中学、省立梅州农业学校、省立梅州师范学校、省立梅州女子师范学校、省立岭东商业职业学校等5间省立中学,加上东山中学等共有中学三十多间,还有一所南华学院。不仅邻县的优秀学子慕名报考梅县的省立中学,连赣南、闽西、潮汕一带的青少年都有远道前来梅县求学的。梅县学术文化界的名人为数甚多,清代有宋湘、黄遵宪、丘逢甲等,现代有饒芙裳、蒲风、张资平、李金发、黄药眠等。自民国至1987年,据不完全统计,梅县一个县就出了大专院校正副校长、院长45人,学部委员7人,正副教授324人,高级工程师105人。⑤梅县成为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是有其长期的文化积淀的。

梅州客家话是什么意思(而客家话为何却以梅县话为代表)(3)

正是因为梅县是粤东广大客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边各县的客家人与梅县有着经常的联系和往来,由梅县地区移居到海外的华侨亦常往返梅县。人们接触梅县话的机会非常多,自然会认同梅县话作为客家话的代表。

梅州客家话是什么意思(而客家话为何却以梅县话为代表)(4)

而又因为梅县话内部的话音有些差异,这就需要有一个大众认同的标准音。这个标准音就是梅城话,即以旧时梅县城区,也就是相当于现今梅州市梅江区中心所说的话为标准。上个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人前来梅县招聘客家话播音员,就提出以原梅县人民政府(今梅江区人民政府)为中心,以半径2公里范围内原居地的知识青年为推荐对象。这个范围恰好就是梅县城区及其近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海外客家话节目播音员张国华,教场背楼下塘人,就是那时在这一范围内择优挑选到北京的。因此梅县话以梅城话为标准音,应该是得到广大客家人公认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