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让环境治理长效)

□吴云青让文明卫生成为更多人的习惯自觉,让美丽家园一直整洁、健康、宜居,不仅要靠宣传动员,更要突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通过落实落细规章制度,给不文明行为戴“紧箍”,让城市治理效能上得去、行得远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出台《全市环境整治提升月行动方案》,明确了爱国卫生月的环境整治清单借给南京城做一次“大扫除”之机,我市将全面排查、整改城乡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让环境治理长效)

不断巩固环境治理成效

□吴云青

让文明卫生成为更多人的习惯自觉,让美丽家园一直整洁、健康、宜居,不仅要靠宣传动员,更要突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通过落实落细规章制度,给不文明行为戴“紧箍”,让城市治理效能上得去、行得远。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出台《全市环境整治提升月行动方案》,明确了爱国卫生月的环境整治清单。借给南京城做一次“大扫除”之机,我市将全面排查、整改城乡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趋向“更文明”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些行为的受限、一些风俗习惯的变迁,常常引起一些“不理解”“不情愿”和“言人人殊”;管理和治理,也必然会对“标准”提出一定要求。建章立制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凝聚共识、减少争议,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化文明礼仪、引导社会风气。

从环境整治提升的各个方面,到与防疫、爱卫有关的行为习惯,我市早已出台了《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应规定、办法,并不断跟进完善,今年下半年还将落地实施《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去年3月,我市正式施行《城市治理单元治理通则》,这是全国第一部城市治理地方标准,对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提供了细致可操作的规范标准。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规则和标准有了,能起到多大作用,还得看能否落实落细。例如,2014年7月起施行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就有“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一条,而“地铁禁食”真正引起公众注意进而成为市民的常识和习惯,是近年的事,皆因有乘客违反规定受到了行政处罚。一些规则和标准未能从纸上走入现实,既有相关条款需要细化的原因,也有执行力不足之故。哪些规则需要完善、哪些规则的执行力因何不足,都需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办法,帮助调整规则的“力度”和“分寸”,既要避免失之过宽,也要防止失之过严,为执行摸索恰如其分的“角度”,使之与现实条件相契合,从而使制度得到落实。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广大市民对公共卫生健康和环境治理的关注度正处在较高水平,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热情高涨;“爱国卫生月”和“环境整治提升月”并不是“一阵风”“一过式”的运动,而是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积极行动,为规则、标准及其执行力来一番“全面体检”和“系统优化”。这项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要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也要广泛地发动群众,以实现治理效果的短期集中和长效常态并重为目标,共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线,共建更整洁、更健康、更宜居的美丽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