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被俘虏的皇帝有没有被送回来(韩侂胄发动北伐)
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南宋宰相韩侂胄向北方的金国发动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北伐,因为此次北伐是宋宁宗开禧年间发动的,史称"开禧北伐"。
宋朝骑兵图
但是这次北伐最终失败了,而积极主持北伐的韩侂胄被杀,首级送往金国。韩侂胄函首金国之后,宋金两国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宋朝在旧耻未雪的情况下又添新恨。所以对于韩侂胄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不仅仅在当时,后世修《宋史》的时候更是将韩侂胄纳入奸臣传,开禧北伐也成了韩侂胄为了实现其"盖世功名"而擅自发动的战争赌注。
其实我们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是必然的,也非常符合当时南宋的情况。
一、金国实力开始衰弱,南宋也开始正视双方的实力,积极找机会北伐宋金两国自"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近四十年都没有发生战事。金朝在的治理之下达到盛世,称之为"大定之治"。金世宗去世之后,其孙金章宗继位。自从金章宗继位开始,金国就进入了多事之秋。
金国黄河泛滥区域
就在金章宗继位的那一年(公元1189年),黄河发生了大规模的决堤,于是金国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救灾。调集的人力物力,比金国对外战争所耗费的还多,即便如此,沿河被征发的民工因为劳役太重导致家破人亡,逃跑者甚多。就有金国大臣上奏道:"…画河防事 ,未见功役之数 ,加之积岁兴功 ,民力将困…。" 说明情况非常严重,这次灾情造成国家与民间很大的困扰。
在黄河水患不断恶化的时候,金国北方的边患日趋严重。在金章宗继位的1189年,日后的成吉思汗也就是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的合罕,开始了称雄蒙古草原的步伐。
自金国建立后,对于北方蒙古高原的征伐就一直没有成功过。自金兀术之后,金国就设立了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招讨司,专门对付金朝边境地区附近的"鞑靼",但成效一直不大。在金章宗时代,西北的边患更加严重了,此时让金章宗头痛的,还不是铁木真的蒙古部,而是与金国临近的,居住在今天克鲁伦河下游的呼伦贝尔一带的塔塔儿部,以及塔塔尔部以南的弘吉剌部。
金国与蒙古高原的部族
金章宗即位当年就打算对这两部用兵,但是由于当年的黄河决口,这个计划被搁置,没有实现。等到黄河水患稍轻的时候,金章宗决定对蒙古草原用兵,曾三次派兵讨伐蒙古,先后灭掉塔塔尔部和弘吉剌部,两部灭亡之后,蒙古部崛起,最后整个蒙古高原于1206年由成吉思汗所统一。
金国的这些情况都来贺正旦的南宋使者看在眼里,根据《大金国志》记载:1200年,南宋派遣了一个叫赵善义的使者出使金国,在回来的时候赵善义与一起陪伴的金国随员因为抢一个下车位吵了起来。吵着吵着,赵善义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你们国家现在正被北方的蒙古给整得焦头烂额,你还有闲空在这里跟我来争车位,你信不信,我们宋朝也起兵两面夹攻灭了你们?"
赵善义的这个话调子就比较高了,完全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要知道在南宋和金国在战争中大部分都是处于下风的。用武力来加以威胁从来都是金国人权力,现在这样的话居然从南宋的外交官口中说出来,叫人非常吃惊。虽然后来赵善义因为他说的话受到了朝廷的处分,但是这场外交风波也足以说明了在南宋一些高层人士的心目中,如今的金国并非不可战胜,南宋现在有能力与其对决了。
金章宗时期,金国开始由盛转衰
金国人员将这话语跟金章宗说了,结果被金章宗所呵斥。甚至在南宋在边境制造摩擦即将出兵北伐的时候,金章宗还对南宋使者说道:"朕念和好已久,委曲涵容…尔归国后,应详告尔主,谨守盟言。"实际上就是劝宋朝如果能停止北伐,之前你们在边境制造的紧张局面我既往不咎。如此客气的话语,在宋金交战几十年来,金人何曾又对宋人说过半句。可见金国这时候实在不愿意跟宋朝开战,所以说开战的主动权就落到了宋朝人的手中。
二、恢复中原一直是南宋朝野和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开禧北伐顺天应人陆游曾经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就是说在金国占领区的原北宋民众一直希望南宋军队北上收复故土,让他们回归祖国。南宋虽然偏安东南已好几十年了, 一些官僚士大夫沉醉于灯红酒绿的靡靡之音之中, 不思进取, 但南北人民却时刻期待着能够奋发振作, 抗金复国,洗雪国耻。
南宋使者于乾道五年(1169年)曾充书状官使金, 进入原北宋东京时, 见"间有耆婆,服饰甚异,戴白之老,多叹息掩泣。"这些翘首南望的中原人民, 望眼欲穿,"岂知耿搁了三四十年犹未得见"中原恢复。但只要南宋有人被金国人抓了, 中原人民就帮忙掩藏, 就算被金国人抄家灭族,也心甘。北方沦陷区的民众对南宋的眷恋之情以此可略窥知。
宋金对峙图
同时恢复中原也是南宋民众的愿望,网上有说南宋民众不愿意北伐是不想用南方的财富补贴北方的残破的土地,即使统治者想要恢复中原民众也反对。宋金和议之后南宋经济不断恢复,而且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大量人力剩余,迫切想要北方领土来拓展。在农耕时代土地就意味着财富。
南宋北伐开始之后,南宋民众组成义军协助南宋官军一起攻城略地就说明了南宋民众是支持北伐的。例如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 宋宁宗下诏书北伐,"…忠义人孙成等复蔡州褒信县…宣终明等结集庄民五百余人迎光化军忠义统领成表等军, 同为向导, 克复顺阳县…钟离县民兵复灵壁县。"可以说民众组成的义军与南宋官方军队密切配合, 攻克了不少县城, 揭开了开禧北伐的序幕。
同时收复北方失地,也是自"绍兴和议"以来南宋朝野爱国人士的普遍愿望,至于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就得看南宋的具体情况了。韩侂胄出生于1152年,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以父亲的而得官,后来官至管理礼仪的知阁门事。1195年通过绍熙内禅走上政治舞台,由于他是宋宁宗皇后的叔叔,属于外戚。很快通过党禁驱逐政敌,实现权倾朝野。韩侂胄经历过南宋恢复最强烈的宋孝宗时期,周密的《齐东野语》就这么记载:
"寿皇(宋孝宗) 雄心远虑, 无日不在中原。侂胄习闻其说, 且值金虏寝微, 于是患失之心生, 立功之念起矣。"
周密的这一段评论已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基本看法, 就是韩侂胄想要发动北伐并非一时感情冲动之举, 而是深受建炎南渡初年以来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 利用金国衰弱之机, 趁机恢复故土,洗雪国耻。韩侂胄也知道,非常清楚恢复中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他知道这是符合民心民愿的事情,他其实也一直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会因为自己外戚的身份而被嫌弃。
宋宁宗像
于是在大权独揽之后,韩侂胄与宋宁宗开始商量,决定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洗刷靖康之耻。于是朝中慢慢形成了韩侂胄为核心的主战派。
前面提到过金国因为内忧外患对于南宋的态度软化了不少,出使南宋的使者虽然没有之前咄咄逼人的势头,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越感使得金人对南宋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开禧元年(1205年),金使进见宋宁宗时,态度十分恶劣。韩侂胄请宋宁宗回避,改日再见,当时一位大臣气愤地上书请斩金使。而宋宁宗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屈辱地位,也支持韩侂胄对金采取强硬措施 。
三、韩侂胄为开禧北伐做了诸多准备,北伐并非"草率出兵"现在人们常说南宋开禧北伐是"仓猝用兵"、"轻率出击", 是韩侂胄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这种观点其实也有商榷的余地。我们从北伐前夕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上的准备, 就能看出开禧北伐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北伐是非常合适的。
宋朝南渡之后形成的三大战区
自从韩侂胄为核心的主战派决定进行北伐的之后,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准备
⑴.在情报上,为了摸清金人的情况,1204年,韩侂胄派遣一位使者出使金国。这个使者住在驿馆里的时候,有天半夜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人。这个人跟使者就详细地跟他说了金国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他说只要宋朝出兵,一定可以摧枯拉朽地打垮金国。使者回去后将这话跟韩侂胄说了。
在开禧元年(1205年),又有使者出使金朝归来,也力言金国是"赤地千里,斗米万钱,与鞑为仇,且有内变"。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也反映了金国不断衰弱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韩侂胄特地向他征求意见。他详细地说述数年来曾多次差遣侦察人其到北方窥探的情况,其中包括敌军步兵和骑兵的确数、屯驻的地点、主将的姓名、军需贮藏的位置等都非常详尽,在汇集各方面资料之后,韩侂胄与主战要员议定,决计北伐中原。
⑵.在政治上开始废除了党禁,召回之前被迫害流放的人员,大批启用了之前被迫害人员,并且为一些人平反,缓和了双方的政治矛盾。同时下减免两淮地区的赋税,史书记载:"蠲两淮租税…诏蠲两浙身丁钱捐, 自来年并除之…罢税场八十一墟, 诸都商税屡与放免。"这些措施, 起到了缓和矛盾, 团结力量的效果。
⑶.在舆论上,大力宣扬宋高宗时代抗金名将的英雄事迹,表彰抗战派,贬斥投降派,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彻底为岳飞平反,追封为鄂王。同时,削去了秦桧的王爵,把他的谥号改为"谬丑",以此来激发人们的抗战热情,鼓舞抗战士气。一时间,举国上下群情激奋,大有北上踏平金国一雪前耻的气势。
⑷.在军事上,为了进行北伐,韩侂胄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南宋朝廷多次下诏要求宰执、诸路帅臣等推荐可为将帅的人才,并加紧对各地军队和民兵"万弩手"的操练。在四川、两淮、荆襄等地增招士兵,屯驻军队,造战车、战船,市军马。开禧元年(1205年)正月,宋宁宗还拿出封桩库(皇帝小金库)金一万两以待赏功。六月,诏令各路军队秘密作行军准备,准备与金国决一死战。
⑸.在人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开禧二年(1206年)三月,分别以邓友龙、程松、吴曦等人为三大战区(宋朝自南渡之后为抵御金兵南下而形成的两淮、荆湖和四川三大战区)的军事指挥官。从而做好了从三大战区共同出兵进攻的战争准备。
在以上的一系列的准备之下,南宋在开战初期一下子收复十多个城池,可以说达成了战略的突然性。
点评建炎南渡后,宋朝为了恢复中原多次发动北伐,韩侂胄的开禧北伐和宋孝宗时期张浚的隆兴北伐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恢复中原,洗雪国耻。开禧北伐是南宋自隆兴北伐四十多年之后又一次向金国发动的主动战略进攻,也是宋朝南渡之后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
比起之前的隆兴北伐只有40多天战斗就大败,开禧北伐自发动开始到结束,中间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半,双方互有攻守两相对峙。说明韩侂胄在战前的准备非常不错。对于南宋来说,北伐战争是长期性,不可能因为几个战役可以决定的。在战争的后期,金国实际上已经支撑不住了,周密在《齐东野语》说道:"当时金虏实已衰弱,初非阿骨打(金太祖)、吴乞买(金太宗)之比…倘能稍自坚忍…皆可以杀。" 也就是说继续打下去首先崩溃掉的就是金国了。同时,这场北伐战争中消灭了吴曦这个潜在隐患,也说不上"惨败"。
韩侂胄北伐路线
后来的事实我们都知道,韩侂胄被杀,北伐结束,宋金再一次签订合约。这使得南宋偏安的形成定局,以至于再也不能恢复。而发动开禧北伐韩侂胄却被列入奸臣传, 与秦桧并列。直到今日,韩侂胄仍然背负奸臣恶名, 其主持和发动的开禧北伐被指斥为一场为了立功自固而仓促进行的战争赌注, 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自从岳飞被杀而隆兴北伐失败,一种苟安的风气已弥漫于南宋统治阶级内部而且开始流传到民间,以至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韩侂胄的这次兴兵北伐,是起着绝大的振奋为强的转移风气的作用。我们固然不可把韩侂胄评价得过高,但自从他死后,大家都以他"因开边起衅而致杀身败名"作为前车的复辙,再不敢谈论恢复中原,这却是事实。
秦桧跪像
南宋一朝,力主抗金北伐、收复故土的主战派官员均命运多舛、结局悲惨,轻者被贬谪流放,如辛弃疾、李纲;重者杀头,如岳飞,韩侂胄。岳飞因力主抗金被冤杀于风波亭,已广为人知,韩侂胄不仅因主持"北伐"被残忍杀害,死后开馆首送给金国,而且,被诬以奸臣的恶名,一直保持到今天。
诚然,开禧北伐最后的失败,韩侂胄要负比较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因此而一棍子打倒是不公允的。金国人就颇佩服韩侂胄的气节,韩侂胄人头到达金国之后,金国人将封为忠缪侯。韩侂胄在他的祖国"身殒之后,众恶归焉",但他的敌国却认定他是祖国的忠臣。清朝时期,钱大昕在韩琦墓前写到"匆匆函道议和亲, 昭雪何心得老秦, 朝局是非堪齿冷,千秋功罪在金人", 对韩侂胄进行感怀和凭吊。
参考资料
周密《齐东野语》
《南宋军事史》
《细说宋朝》
《宋史》
《宋史纪事本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