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

基础题

知识点1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

①若∠1=60°,∠2=60°,则∠1=∠2;②同位角相等吗?③画线段AB=CD;④如果a>b,b>c,那么a>c;⑤直角都相等.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2.把“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同角的补角相等;

(3)两个锐角互余.

解:(1)如果在平面上有两个点,那么过这两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

题设:在平面上有两个点;结论:过这两个点能确定一条直线.

(2)如果两个角是同角的补角,那么它们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同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题设:两个角是锐角;结论:这两个角互余.

知识点2 真假命题及其证明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一定是命题

B.定理不可能是假命题

C.真命题是定理

D.如果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就是定理

5.下列命题:①若|a|>|b|,那么a2>b2;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对顶角相等;④内错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垂线段最短

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巨野县期末)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是假命题的举出反例.

①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②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③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解:①假命题.反例为:30°与40°的和为70°.

②假命题.反例为:120°的补角为60°.

③真命题.

8.如图,BD平分∠ABC,若∠BCD=70°,∠ABD=55°.求证:CD∥AB.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1)

证明:∵BD平分∠ABC,∠ABD=55°,

∴∠ABC=2∠ABD=110°.

又∵∠BCD=70°,

∴∠ABC+∠BCD=180°.

∴CD∥AB.

9.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解:(1)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的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

(2)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是真命题.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内错角.是假命题.

中档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作线段CD=AB”是一个命题

B.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一条且只有一条

C.命题“若x=1,则x2=1”是真命题

D.所含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1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B)

A.若|x|=2,则x=2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

D.任何一个角都比它的补角小

12.(大庆中考)如图,从①∠1=∠2;②∠C=∠D;③∠A=∠F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D)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2)

A.0

B.1

C.2

D.3

13.“直角都相等”的题设是两个角是直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14.对于下列假命题,各举一个反例写在横线上.

(1)“如果ac=bc,那么a=b”是一个假命题.

反例:3×0=(-2)×0;

(2)“如果a2=b2,则a=b”是一个假命题.

反例:32=(-3)2.

15.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

解:是真命题,证明如下:

已知:AB∥CD,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BE∥CF.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3)

证明:∵AB∥CD,

∴∠ABC=∠BCD.

∵BE,CF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

∴∠2=∠ABC,∠3=∠BCD.

∴∠2=∠3.∴BE∥CF.

16.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要求AB∥CD,∠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与CD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4)

解:过点E作EF∥AB.

∵EF∥AB,

∴∠AEF=∠BAE.

∵∠BAE=35°,∴∠AEF=35°.

∵∠AED=90°,

∴∠DEF=∠AED-∠AEF=90°-35°=55°.

∵∠EDC=55°,

∴∠EDC=∠DEF.

∴EF∥CD.

∴AB∥CD.

17.(姜堰市期末)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直线BE和直线CF都被直线BC所截.在下面三个条件中,请你选择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剩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证明.①AB⊥BC,CD⊥BC,②BE∥CF,③∠1=∠2.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5)

解:答案不唯一,如:

已知:如图,AB⊥BC,CD⊥BC,BE∥CF.

求证:∠1=∠2.

证明:∵AB⊥BC,CD⊥BC,

∴AB∥CD,∠ABC=∠DCB=90°.

又∵BE∥CF,∴∠EBC=∠FCB.

∴∠ABC-∠EBC=∠DCB-∠FCB,

即∠1=∠2.

18.(鄄城县期末)已知:如图,C,D是直线AB上两点,∠1+∠2=180°,DE平分∠CDF,EF∥AB.

(1)求证:CE∥DF;

(2)若∠DCE=130°,求∠DEF的度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6)

解:(1)证明:∵C,D是直线AB上两点,

∴∠1+∠DCE=180°.

∵∠1+∠2=180°,

∴∠2=∠DCE.

∴CE∥DF.

(2)∵CE∥DF,∠DCE=130°,

∴∠CDF=180°-∠DCE=180°-130°=50°.

∵DE平分∠CDF,∴∠CDE=∠CDF=25°.

∵EF∥AB,∴∠DEF=∠CDE=25°.

综合题

19.阅读下列问题后做出相应的解答.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命题中的位置恰好对调,我们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请你写出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并指出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解:逆命题: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题设: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结论: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