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

#潘仁美真是迫害杨家将的奸贼吗#

【作者】神木市特殊教育学校 杨宇2022年7月15日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

一、因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

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

二、四代人骁勇善战,守北疆精忠报国

杨家将以纪振伦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杨家四代人骁勇善战,杨业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史书《宋史》记录了杨家三代的事迹。杨业骁勇善战,他的父亲杨信是汉麟州刺史,“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史书中关于杨业的记载,杨业屡立战功,国人号为“无敌”,北宋史《东都事略》也有着类似的记载。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3)

三、杨业见北汉不妙,劝北汉皇帝投降

杨业青年时期为北汉皇帝刘崇效劳,到宋太宗攻陷北汉时,刘继元为北汉皇帝。宋太宗亲自出征讨伐北汉,听闻杨业的威名有招揽之意,杨业见北汉形势不妙,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在其投降后杨业被宋太宗授予官位。杨业并非徒有虚名,杨业在雁门北口大败契丹,该事在《宋史》以及《东都事略》中都曾出现,但前者称其部队为“数千骑”,后者言“数百骑”。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4)

四、潘美等保护百姓,萧太后复陷寰州

杨业在与契丹的交锋中战败,为国捐躯。雍熙三年(986年),北宋开国名将潘美等人受宋太宗赵光义之命北伐,其目的是辽朝。《宋史》(列传第三十一)有载:“雍熙三年(986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复陷寰州……”。潘美攻下寰州(今山西朔州东)等地,但另一大将曹彬不敌契丹,皇帝下诏召回各路军马,潘美等受命保护云、应等州的百姓,辽国萧太后乘机率军复陷寰州。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5)

五、王侁兵离设伏地,杨业败阵没救兵

值此危难之际,杨业看出局势的不妙,认为辽国士气正盛,不应该与其交战,但他的想法受到监军王侁的反对,杨业最终领兵战斗,出战前对潘美流泪称“此行必不利”,并建议潘美等设下埋伏准备支援。正如杨业所料宋兵战败,王侁以为杨业胜利想和他争功率兵离开设伏地,杨业败阵而归时没有救兵,率军誓死抵抗,最终被俘虏,后绝食而死。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6)

六、智勇双全杨延昭,乱箭射手仍作战

按照史书所载,杨业儿子杨延昭同样骁勇,杨业曾称“此儿类我”,杨业“每征行”,杨延昭“必以从……智勇善战”,(《宋史》列传第三十一篇)。杨延昭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智”与“勇”两方面。他敢于作战、英勇无畏,“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跟随父亲杨业作战的杨延昭在乱箭射穿手臂时仍英勇作战。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7)

七、城墙泼水结成冰,不能攀爬瓦解去

其次他有着能克敌制胜的谋略,咸平二年(999年)冬,契丹进犯宋朝边疆,杨延昭在遂城,契丹攻城很急,萧太后督导作战,围攻城池数日,宋兵人人自危。杨延昭利用天气设计扰乱契丹的进攻,趁天气严寒在城墙上泼水,到了次日水结成冰,敌人不能攀爬,只得作罢,瓦解而去。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8)

八、潘美夜烧南汉营,率军乘火势进攻

开宝三年,以行营诸军都部署率军攻南汉。九月,围贺州。潘美佯退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击败南汉军主力10余万。四年二月,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西。潘美派人于夜间烧南汉军营栅,率军乘火势进攻,大胜。不到半年,就攻灭南汉。七年,以州道行营都监率兵与都部署曹彬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至秦淮河,船只未具,他率部抢渡,大军随之而过,击败江宁城下的10万南唐军。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9)

九、王侁缺乏战经验,大权在握有责任

雍熙三年(986年)北伐,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率军连下寰、朔县、云、应等州。东路军曹彬兵败苦岐沟关,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阳方口陈家沟)一战,指挥失当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淳化二年卒。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0)

十、王侁争功离防地,战况不妙又狂逃

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1)

十一、延玉怀浦死乱军,杨业被俘绝食死

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杨业之子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业负数十万人被俘,绝食而死。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2)

十二、潘美受降职处分,监军被撤职发配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美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还有,从各种小说、评书的艺术作品上看,中国历史上皇帝都是“正确的”“圣明的”,皇帝中央集权的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如果皇帝不圣明、不正确、作战失利的话就会影响皇帝的帝位,历史将会重演。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3)

十三、越制属谋反罪名,其它的不必多说

皇帝要找替罪羊,潘仁美“一帅无谋累死千军”,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后人百姓不知原委,加上有人杜撰《杨家将》一书,潘仁美红脸变白脸,这种事情历史上有很多,曹孟德便是宋朝时期染成的白脸。当你仔细地读完《杨家将》后,就会发现里面的硬伤,潘仁美的儿子潘豹被杀后,皇帝竟然判决杨家无罪。古人讲“刑不上大夫‘而寇准却对潘仁美动大刑,在当时这是越制,属谋反的罪名,其它的不必多说。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4)

十四、潘美设伏南乡岸,破南汉军斩彦柔

别忘了,韩信曾有几次不杀,见天见地不杀,见金银铜铁不杀,见人不杀,结果帷幔遮天,芦席铺地,吕雉将韩信装入麻袋,命令宫女用竹签将韩信活活扎死。潘美,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开宝三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一开始潘美围攻贺州。潘美设伏于南乡岸,大破南汉军,擒斩伍彦柔。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5)

十五、潘美连克昭桂连,再取韶州后主降

接著连克昭、桂、连三州,进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汉后主出降,南汉灭亡。不久,命潘美与尹崇珂同知广州兼市舶使。开宝五年,兼岭南道转运使。开宝八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四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伐北汉,又被任为知幽州行府事,随太宗北伐辽,兵败而回。太平兴国五年三月雁门关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6)

十六、潘美配飨太宗庙,真宗追封为郑王

雍熙三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并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百姓随军内迁。潘美指挥失当,致杨业陷敌被俘而死,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不久复检校太师,任真定知府。淳化二年,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加同平章事,数月后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被追封为郑王。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7)

十七、赵光义下达命令,撤退时百姓南迁

我认为,史书记载,白沟河水宋军尸体堵塞断流,是何等惨烈的战斗!赵云救阿斗战惨烈,曹彬白沟河单骑突围战况不亚于长坂坡,辽军歼灭河北宋军后,出娘子关移师山西,西路军处境极其危险。明智的办法是撤退山西中部险关固守,避开辽军锋芒,潘美正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潘仁美是个合格统帅。如果按潘美指挥,杨令公头撞碑亡不会发生。这时候,赵光义对杨业直接下达命令,杨业撤退时把山西四个州的百姓全部南迁。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8)

十八、杨业之死是谋杀,赵光义清除异已

辽国骑兵攻击中大规模移民,保护老百姓走几百里,是最荒唐命令。三国演义中刘备新野撤退,带着老百姓,长坂坡被曹军追全军履没。赵光义是个高智商的人,怎么会做出白痴的重大决定?解释是杨业之死是谋杀,是赵光义清除异已。杨业宋灭北汉投降宋朝。宋要北伐收复长城,杨业的北汉降军熟地熟路,做开路先锋,让杨业做副统帅就是这个意思。正统帅当然不能给杨业杨老令公,必须由信得过的心腹爱将担任此要职。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19)

十九、曹彬兵败白沟河,虎狼之师无生还

当时赵光义连灭三个国家,南唐、吴越、北汉,气势极盛。一点也用不着担心杨业集团会有贰心。曹彬兵败白沟河,十万虎狼之师无一生还!赵光义震惊和恐惧。赵光义是一个极工于心计的人,不是一个正人君子。危难之时保皇位,杨业投降不到一年,在宋危难之时会不会动摇?如果杨业联辽复汉怎么办?如果宋军稳不住阵脚一败再败怎么办?如果这一切果然发生就太可怕了,此时“杨业反水”一定是赵光义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0)

二十、得知曹彬大败后,瞬间决定杨业死

况赵光义心中明白,立马燕山是梦想,没有这个梦想杨业就没价值。要花成本防他“反水”。辛弃疾在投宋后的遭遇,再也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当他回顾戎马生涯,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只能空将万字平戎策,去换得东家种树书了。这就是赵光义谋杀杨业的动机!赵光义不愧是高智商,当他得知曹彬大败之后,在一瞬间就作出了决定,杨业必须死!于是就有了那道不可思议的荒唐命令。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1)

二十一、赵光义密令潘美,生死关头不支援

我认为,赵光义一定还有密令给心腹爱将潘美,生死关头装傻,不支援杨业败军。历史的记载也正是如此,于是谋杀完成了,杨业死了,赵光义放心了。我猜尽管杨业杨老令公心如明镜,仍是硬着头皮去执行这纯属自杀性的任务的,降宋已是一辱,岂堪降辽再辱?他在降辽与死亡之间自愿选择了死亡。今天我仿佛还能感觉到杨老令公在临战前的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怀。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2)

二十二、三代人前赴后继,并不是空穴来风

最大责任赵光义,不是潘美。宋朝大败稳阵脚,替罪羊潘美出场。民间艺人,脍炙人口而流传千古的杨家将传奇由是诞生。宋朝一蹶不振,控制长城成不可期待的梦,一直到北宋灭亡。没拿到长城却意外拿到了非常杰出的杨家将传奇,这就叫物质上有所失而精神上有所得吧,况且杨家将传奇为杨家三代人前赴后继的写照,并不是空穴来风。“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一笑而已。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3)

二十三、杨延昭真宗称赞,认为有杨业遗风

杨延昭受宋真宗称赞,认为有父亲的遗风,值得嘉奖。杨延昭在作战时能够审时度势,视情况调整战斗策略,在契丹南下侵犯宋朝边境时,他设精兵埋伏敌人,先趁敌不备偷袭对方,再且战且退,引敌进入埋伏地,宋军发起攻击,打败了契丹,俘虏契丹将领。杨延昭的威名使契丹惧怕。杨延昭不仅智勇双全还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部下愿意为他效力,杨延昭死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但杨家将士风范继续延续。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4)

二十四、范仲淹麾下任职,跟随过狄青作战

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受父亲余荫受官,作为将门之后,杨文广同样有率兵作战的军事才能。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文广曾在范仲淹麾下任职,跟随过狄青作战,因为战功升为成州团练使等职。杨文广用兵果敢,能出奇制胜,他曾出战西夏,保护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百姓,防范西夏党项军的进攻。熙宁元年(1068年),陕西经略使韩琦奏请修建城堡,以保护边境百姓,防范敌军侵扰,朝廷准奏后,杨文广被韩琦派往秦州修建城堡。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5)

二十五、杨业怒撞李陵碑,手下血洒金沙滩

秦州修建城堡,杨文广巧设妙计,声东击西,声称前往他地修建城堡,西夏军队去破坏,杨文广待西夏军队无法推进只好请援,派兵追杀西夏党项军,获得大胜。但杨文广没能实现自己的报国良策,《宋史》载:“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熟悉评书演义的朋友,都会很熟悉“潘仁美”这个名字,一提起他,总会念起他陷害杨家将,致使杨业杨老令公怒撞李陵碑、血洒金沙滩。那么,潘仁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6)

二十六、赵匡胤器重潘美,潘美也忠心耿耿

事实上,潘仁美,来源于真实人物潘美。潘美不是奸臣,是北宋忠臣良将。不过,杨业之死,确实是和潘美有关。潘美是宋太祖的心腹爱将,与曹彬齐名,为宋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赫赫战功。潘美,字仲询,大名人。少年时便胸怀大志,“立功名,取富贵”。在周世宗做开封府尹时,潘美投身帐下,凭借着军功逐步提升。在此之时,潘美便与赵匡胤结识,赵匡胤非常器重潘美,对其厚待,因此,潘美也对赵匡胤是忠心耿耿。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7)

二十七、赵匡胤陈桥兵变,潘美曾赴汤蹈火

赵匡胤陈桥兵变,潘美为赵匡胤皇位赴汤蹈火。赵匡胤派遣潘美回京见宰相范质、王溥。此时,虽然有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做内应,范质、王溥倘若坚决不从,杀一个使者潘美还是绰绰有余。潘美将赵匡胤称帝消息“谕旨中外”。赵匡胤初即位,地方将领袁彦,凶悍异常,兵强马壮。宋太祖又派潘美去做监军。潘美并没有害怕,单骑往袁彦军中,传达皇帝旨意,说服袁彦入朝拜见宋太祖,太祖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8)

二十八、潘美发动渡江袭,首战大败南唐军

潘美有勇有谋的人,敢于去面对,受赵匡胤赏识。在湖南做潭州防御使时,不仅击败了南汉进攻,还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开宝三年,潘美带兵讨伐南汉,作战勇猛,节节胜利,采用火攻,把敌军的栅栏烧了个干干净净。南汉军大乱,潘美因此大胜,长驱直入,攻下广州,擒获了刘鋹。开宝八年,曹彬、潘美进攻南唐政权,当时战船尚未完全准备好,潘美发动渡江突袭,首战大败南唐军队。曹彬和潘美平定南唐,潘美为宣徽北院使。宋太宗即位后,潘美作为开国大将,依旧深受信任,官职逐渐高升,做到了忠武军节度使、韩国公。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29)

二十九、西路潘美和杨业,出雁门虚取云州

雍熙三年,宋太宗北伐契丹,潘美想不到,自己会成千古罪人,一代权奸。雍熙三年的局势,从表面上来看,是适合北伐的,而且朝廷上北伐的呼声也很高。当时,辽景宗刚刚去世,圣宗年幼,萧太后执政,对宋采取守势。于是宋太宗布置了三路兵马北伐。东路由曹彬、崔彦进带领,率主力军北上,直取幽州,牵制对方兵力;中路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带领,出雁门,乘虚取云州,然后和东路会合,一起攻打幽州。这样的布局,看似精妙,但实际配合起来,并不容易。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30)

三十、北宋宿将忌杨业,宋太宗优渥有加

曹彬拥兵多,但战果并不大,将领急躁,使曹彬错误决策,第二次进攻涿州时,受到辽军伏击,一战惨败。中路和西路继续作战,处于不利局势,宋太宗下令撤退。中路很稳当地撤回去了,西路撤退遭大难。杨业建议躲避敌军锋芒,撤出三州的百姓,然后再用劲弩守住险要山谷断后,这样一来便可保全军民。监军王侁和刘文裕的强烈反对,杨业原本北汉将领,归宋镇守北境,多次击败辽国,受到宋太宗重用。北宋宿将妒忌杨业,恶意中伤,宋太宗不处罚杨业,优渥有加。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31)

三十一、王侁以为杨业胜,擅自离开去争功

王侁和刘文裕出于妒忌心理,要求杨业领兵抗辽。潘美作为主帅,也认可二人想法。杨业指出这样一定会失败,可王侁却讥讽号称无敌,杨业被逼无奈出战,并请求潘美带兵在陈家谷口接应。杨业与辽军交战一天后败退,到达陈家谷没有援军,辽国大军追上来。原来,王侁等人到达陈家谷时,以为杨业早已取胜,便擅自离开陈家谷,想前去争功。结果只走了二十多里路,就传来了杨业战败的消息,吓得赶紧逃窜,导致杨业无人接应,全军覆灭。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32)

三十二、临老不慎害杨业,留下污点成权奸

宋太宗将王侁、刘文裕除名发配远方,潘美连降三级,也算得上是合理。当然,潘美支持王侁,也是可能出于妒忌杨业。但如果不是擅自做主,王侁、刘文裕守住谷口,杨业就不可能全军覆没,他应该自己去接引。终潘美一生,作为一个武将,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临老不慎,误害杨业,留下污点,被后世说书人所放大,给塑造成一个处处和杨家将作对的权奸,这就实在是诬陷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周娥皇(赵匡胤陈桥兵变)(3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