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倪的贵族(春秋倪国与世界最早的家谱)

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来自中国的神奇甲骨,它就是1903年流落海外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中,序号为1506的牛肩胛骨。这块甲骨上刻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家谱——倪氏家谱。2002年6月,文物部门对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的一个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揭开了在史书中若隐若现的春秋古国——倪国(俗称小邾国)的神秘面纱。这个倪国与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倪氏家谱又有什么联系呢?

神秘的倪氏家谱

现存大英博物馆的第1506号甲骨残存上下长22厘米,左右宽22.5厘米,刻辞在甲骨板的正面,计13行,除第一行为5字外,其余均为4字。行与行之间没有隔线。另外,刻辞右上端还单独刻有一个“贞”字,顶端刻有一条横线,好像是作为刻辞的界线。刻辞的体例行款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其内容是:兒先祖曰吹,吹子曰戈夭,戈夭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洪、洪子曰御,御弟曰矢,御子曰伊,伊子曰闭。

古代姓倪的贵族(春秋倪国与世界最早的家谱)(1)

古代姓倪的贵族(春秋倪国与世界最早的家谱)(2)

牛胛骨上的兒(倪)氏家谱文字

从这段卜辞可以看出,它记载了“兒”(即“倪”)氏家族中的11代世系,13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11人,兄弟关系的2人。

这块甲骨被称之为《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库、方二氏”是指20世纪初居于山东青州和潍县的英国传教士库寿龄和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此二人于1900年-1908年间在中国从事收集甲骨活动,成为最早收藏甲骨的外国人。

这块倪氏家谱的出现,在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它的真伪。认定这块甲骨系伪刻的学者有胡小石、董作宾、郭沫若、容庚、唐兰、胡厚宣等,认为是真品的有张政朗、陈梦家、于省吾、饶宗颐、李学勤等。日前,笔者专门采访了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李教授说,在英国期间,他对这块甲骨作过深入研究,他认为这块甲骨的的确确非赝品。

至今,考古学界和史学界还未发现比“倪氏家谱”更早的家谱。倪氏家谱出现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就是家谱上所载的这个倪氏家族到底生活在何时、何地?

春秋倪国重见天日

2002年6月3日,枣庄市文物部门接到群众反映,报告说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南的一个被称为“高土台”的地方有古墓被盗掘的痕迹。在报请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后,枣庄市文物部门对其地的三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而终于使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的春秋倪国重见天日。

倪国,俗称小邾国,初为“兒地”,立国时称“郳”,后逐步演变为“倪”。因此倪国也称郳国或兒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有“邾分三国”之说,即:与鲁国为邻的邾国先后分割为邾国、倪国、滥国。邾国是先秦时期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诸侯国,但史书中关于邾国的记载却较少,倪国和滥国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疆域和沿革都难以考证,成为考古学界和史学界的一大谜团。

这次发掘共清理了六座墓葬,其中除2、3号墓完好外,1、4、5、6号墓均遭盗掘。在墓葬中共清理出土有铭文的青铜器24件。铭文内容涉及春秋时期的许多国族、官制、姓氏、生活及婚姻制度等等。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文物,有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倪庆鬲、邾君庆壶、虎钮方奁(妇女化妆器具)等,还有在春秋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的“佥父瓶”。从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倪国经济和科学已相当发达。

从墓葬中的青铜器铭文和墓葬形式可以看出,4号墓的主人是倪国的开国国君邾友父,即朱肥;2号墓的主人则是邾友父的长子邾庆,也称倪庆;3号墓是邾庆即倪庆的夫人秦妊。这次发掘,印证了文献记载的“郳之上世出于邾”,也揭开了在史学界一直无法论定的倪国即小邾国的地理位置、疆域等问题。

一个著名的春秋古国——倪国终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颛顼的后裔陆终第五子晏(一说晏安)被封于曹地(今河南省灵宝市东曹阳),取地为姓曰曹。曹晏后裔中有一位叫曹侠(一说挟)的,曹侠带族人迁居邾地(今曲阜市东南)后建立了以蜘蛛为图腾的邾国部落,在邾侠和后几位首领的带领下,邾相继兼并了周边小方国部落,其中包括一个叫“兒”的方国,他本人也改名叫邾侠。其后,邾(曹)侠生非,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颜和叔术。武王克商以后,邾国归顺周朝。夷父颜世称邾武公,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生有两个儿子即长子邾夏父,次子邾友父(又名朱肥)。邾国在公元前798年(周宣王三十年)后,参加周王室伐楚的战争有功于周王室,因此武公的次子邾友父被封到“兒”地为王。由于“兒”是邾国的领地,邾友父又是夷父颜的次子,因此又被世人称为小邾或小邾子。这便是春秋倪国与古倪国的区别。公元前796年(周宣王三十二年)夷父颜因有罪被周王诛杀,其弟叔术被封为邾君,但叔术却让国于邾夏父,自己主动分国为滥,为滥国(后归依鲁国,在今滕州市东南部)国君。至此“邾分三国”完成。

倪国作为邾国的支裔立国,以后又先后成为宋、鲁、齐等国的附庸。王献唐先生指出:“小邾一称,亦非国名之正。立国不自称小,邻邦亦不能呼之为小”。因此,世人称倪国为小邾是后世习俗相沿的结果。邾友父是一个贤能的君主,他把倪国治理成了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化都相当发达的国家,从出土的青铜器就可以看出倪国的冶炼技术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公元前261年,倪国与其母国——邾国一同被楚国所灭。倪国与邾国被灭后,为了防止其复国,楚人便把两个国家的贵族和部分百姓强行迁往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因此,湖北从此才有了一个邾城。

在纵横捭阖的春秋战国时代,倪国在齐、鲁、宋、楚等强国的夹缝中共生存了537年,其外交事务十分频繁,其间倪国先后参加了多次诸侯会盟和联合讨伐战争,《诗经》中就有小邾穆公三次朝鲁,并现场赋诗的记载。由此可见,倪国在春秋时期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倪姓与颜姓之起源

春秋倪国重见天日,不但告知了我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春秋倪国,同时也使我们追溯到了天下倪姓和颜姓的源头。

从春秋倪国的起源、发展、兴盛到灭亡的过程来看,倪氏家谱并不是春秋倪国的家谱,而是商代初期一个被称为“兒”的方国部族的家谱,因为商代以前和商代的国家形态是部族联盟,这些部族联盟是以原始部落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组成的社会集团。商王朝时代的部族很多,在卜辞中大多称之为“方”。“兒”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国,不仅如此,它还应该是东夷古国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国。从“兒”字的形状来看,上部是一个“臼”、下部是一个“人”,人顶臼,是农耕时期对谷物和粮食的崇拜。因此,这也反映出了东夷古国的农耕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倪国(今枣庄市山亭区)境内至今有东伏山、西伏山两座山峰,并有一个名叫伏里的村庄。伏里,顾名思义即伏羲故里。伏里村至今流传着一个关于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传说:传说洪荒时代,人类被大水淹灭,只剩伏羲兄妹二人,上天的意思是让他们兄妹成婚,其办法是把伏山上的一个石臼往山下滚,如果它正好落在山下的臼壳内,兄妹就可成婚。

既然商代方国是以原始部落的血缘关系而建立,那么姓氏和家族谱系就是方国最为重要的源泉和纽带。从倪氏族谱可以推断,这个被称之为“兒”地方国在当时的地位已是非常显赫。这可能也是春秋时期小邾国仍以“倪”为国名的原因。虽然古老的“兒”方国已不复存在,但生活在其地的“兒”人依然繁衍生息。因此,邾友父把国名定为倪国,其子孙和国民也皆以“倪”为姓,这也说明了邾、倪一家。由于倪国先后为邾国和鲁国附庸国,因此,邾友父的庶子爽便去鲁国做官,为下大夫。爽以其祖父夷父颜的字为姓,名曰颜爽。在古代,儿子不能以父亲的字为姓,只有孙子才可以以祖父的字为姓。这个过程也说明,朱、倪、颜三姓的渊源。(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程冠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齐鲁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