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见十大害虫蠹虫(这个害虫全世界都有发生)

甜菜夜蛾别名夜盗蛾、菜褐夜蛾、玉米夜蛾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隙发生的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分布很广,在华北、长江流域、华南以及我国台湾等地为害严重。此虫已知寄主171种。

【为害症状】

甜菜夜蛾以幼虫危害为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3龄以上幼虫还可钻蛀甜椒、番茄果实,钻入葱管、玉米雌穗等处为害,并排除大量粪便,污染果实、果穗,造成落果、烂果。

家庭常见十大害虫蠹虫(这个害虫全世界都有发生)(1)

幼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宽25~33毫米。体灰褐色,少数为深灰褐色。前翅内横线、亚外缘线均为灰白色,亚外缘线较细,外缘有一列黑色的三角斑。前翅中央近前缘外侧有肾形纹1个,内侧有环形纹1个,肾形纹约为环形纹的1.5~2倍,土红色。后翅灰白色,略带粉红色,翅缘灰褐色。雄蛾抱器瓣宽,端部窄,抱钩长棘形,阳茎有一长棘形角状器。

家庭常见十大害虫蠹虫(这个害虫全世界都有发生)(2)

卵块

卵:圆馒头形,白色。直径0.2~0.3毫米,块产,表面有白色鳞片状覆盖物,卵块可有1~3层卵重叠。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2~28毫米。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不同体色的幼虫胴部有不同颜色的背线,也有无背线的。较明显的特征为:气门下线有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纵带之末端直达腹末,不弯到臀足上去(甘蓝夜蛾幼虫的气门下线通到臀足上)。每体节的气门后上方各有一明显的白点,以体色为绿色的幼虫最明显。

家庭常见十大害虫蠹虫(这个害虫全世界都有发生)(3)

蛹形态

蛹:体长8~12毫米,体宽2.5~4毫米,黄褐色。中胸气门深褐色,位于前胸后缘,显著向外突出,从腹面正视,可清楚地看到外突部分。臀棘上有刚毛2根,臀棘的腹面基部也有极短的刚毛2根,前述刚毛的长度为后述刚毛长度的1.5~2倍。

家庭常见十大害虫蠹虫(这个害虫全世界都有发生)(4)

低龄幼虫为害症状

【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蛹在7~10厘米土中滞育越冬,华南地区无越冬现象。浙江第1代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上、中旬,第3代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4代在9月中、下旬,第5代在10月中、下旬,第6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本代为不完全代。成虫白天躲在杂草及作物的隐蔽处,夜间活动,以20~23时活动最盛,有趋光性。产卵前期3~5天,每头雌虫可产卵5块左右(约100~600粒),产卵期约3~5天。幼虫共5龄,高龄幼虫体长24~28毫米,初孵幼虫一般在叶背取食,稍大后分散,3龄后进入暴食期,抗药性增强,幼虫有假死性,虫口密度过大时,会自相残杀,白天常潜伏在土缝、土表层或植物基部及心叶中。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路边、沟边杂草,结合田间作业,摘除卵块和低龄幼虫群集取食的被害叶,可大大减轻虫口基数。

2、诱杀成虫。可采用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第3、第4、第5代是甜菜夜蛾防治的关键,在防治上要抓住低龄幼虫抗药性弱和群体取食的有利时机,在田间卵孵至1、2龄高峰期用药,每亩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50毫升,兑水40毫升,药后4 d,对甜菜夜蛾的防效仍在90%以上,喷药一般选择在傍晚施药,喷足喷匀药液,叶片正反面均应喷到。发生严重时可用20%悬浮剂1000-2500倍液喷雾。或3%甲维盐悬浮剂2000倍液 20%虫酰肼15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30%虫螨晴悬浮剂1000倍液 3.2%甲维盐.氯氰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3%甲维盐悬浮剂 15%茚虫威悬浮剂1000倍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