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村传说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皖北往事之朱仙庄的传说)
作者:赵汗青·刘欣华
蜿蜒东去的永泗公路,穿过条条河流,座座村庄,在安徽宿州市城区东去不远的地方,有个秀丽的乡镇。地处埇桥区中东部,东与大店镇相连,东南与芦岭镇相接,南隔沱河与西寺坡镇相望,西与城东办事处相连,北隔新汴河与灰古镇、蒿沟乡相邻,西距市区12千米。北靠新汴河,南依沱河,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以生产煤炭而出名,她就是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
汗青去灵璧、去泗县采访,必经此地。这个名叫朱仙庄的地方,和著名的河南开封市朱仙镇有没有瓜葛呢?
开封这个朱仙镇,据说是因战国时朱亥居于仙人庄而得名,不论其真假,却早已为朱仙镇平添了几分仙气。越是古老的东西,可能越发显得玄妙而神秘,处处散发着夺人双目的光彩,这个朱仙镇,就是一个历经千年的老镇。
那年去游朱仙镇,凭着满心的神思向往,沿叠压古道,一层层溯流而上,缓缓地追寻过去。转眸回首,于不经意间淡淡地瞥见,似乎她也早已知晓了汗青的到来,一早等候在这里,全然不是汗青所想象的一场华丽邂逅。汗青惊诧于她的古朴美丽,又不失真实的可爱,只觉得自己文笔匮钝,言辞乏力,不知该怎样形容她的好。
汗青收了纷乱的心,定睛去看:清真寺里的青砖碧瓦仿佛逃过岁月的摧残,从建成的那天起就是这个样子,岁月更迭,不过是添了一层淡淡的妆;相思槐下,隔年的枯叶积在角落里,正午的阳光扑过来,投下一地斑驳的影,再也无人于树下品茶乘凉,更不见昔日朝拜真主的穆斯林信徒。此刻,这里唯有一座阿拉伯文碑,似乎在向游人们诉说着它这许多年来的所见。
再往上寻望,岳飞庙里挤挤挨挨攒动着的人头遮了汗青的视线,游人们不停地拍照留念,到处变换位置以求拍出不同的角度美;也有人只是双手扶着庙前光秃秃的墙围,轻轻抚摸那些埋在岁月长河淤泥中的故事。汗青向来不屑于庸俗的拍照留念之举,总以为庙宇中的泥塑金身哪能有真人丝毫的神韵风度,不过是后人凭着自己的揣度,从史册典籍之中演化出来,取个影子罢了。
然而岳飞庙却不同,即便只是后人臆造出来的这个影子,仍是让人心生肃穆,遥想当年朱仙镇大捷时的金戈铁马、断戟沉沙,如今都已逝去,只有“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的叹息,仿若时时回荡在岳飞庙的堂前,日夜徘徊,久也不肯散去。历史不忍回望,我们这些人还能在此游赏,除了感慨世事之外,对于今天的生活,实在也该有些满足了。
看到朱仙庄名字,总是让汗青恍惚是朱仙镇。
这个朱仙庄镇虽然不是名镇朱仙镇,但也不是一个无名之地。
朱仙庄历史也很悠久,隋朝时位于古汴河下游,因地势低洼,形成一片汪洋,当地人称为“湖”。湖的南岸有个村庄,叫刘家湖。刘家湖,顾名思义,是因刘姓居多而形成的村庄。刘家湖很小,不过百余人居住,地方偏僻,所以无人知晓。到了明朝,村里出个儒生,姓朱,人称朱生。朱生为人厚道,聪明好学,尤其善医书。有一年,刘家湖染上了瘟疫,加之久旱不雨,庄稼颗粒无收,农民流离失所,到处哀鸿遍野。朱先生心疼乡邻,因本人颇通医术,变卖了家产为乡邻购药治病。久而久之,朱先生医术渐高,成为方圆百里的名医,人称“神仙一把抓”。四邻亲切地称他为“朱先生”,称他所在的村庄为“朱先生村”。多少年后,人们便把“朱先生村”改为“朱仙庄”。这便是朱仙庄名字的来历。
原来与朱仙镇没有一毛关系。
朱仙庄的另一种来历是传说。相传,在明朝以前,这里是澹台家的封地,澹台是元末的武状元,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便向朝廷要了这块封地。明朝时,澹台投奔朱元璋,在京城封了官爵,后来子孙袭其爵位,这里依旧是澹台家的土地。
有一天,来了父子俩借宿,那老子是个看风水先生,他在这里溜了一圈,便对儿子说:
“我观这里两河交叉,为二龙戏珠相,两河之间这块地是块宝地,几十年后必出两个宰相,不知咱海家可有这个福。”
原来这父子俩姓海,老子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的爷爷,儿子是海瑞的父亲,他们出远门办事来到古宿州。儿子听父亲这么一说,愣住了,说:
“这与咱家有什么关系,地又不是咱家的。”
“有关系,你附耳过来。”
老子趴在儿子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子,第二天早上,儿子便到宿州猪行买了一群老母猪,少说也有一百多个,天刚黑便赶进了澹台家的那块地里。天亮后,看守的家丁发现,一块麦田,被猪拱得乱七八糟,到处是坑坑洼洼。澹台的子孙找海家父子评理,谁料,海家老爷子性子暴躁,一头撞死在地里。俗话说人命关天,加之当时明朝吏治腐败,澹台家不想惊动官府,就决定同海家私了。海家趁机提出三个条件:一安葬死者;二必须安葬在猪拱过的地里;三澹台家要在这里盖房,海家要在这里守孝一百天。澹台家觉得海家提出的条件合理,便一一答应。
海家儿子在守孝期间,晚上很寂寞,茫茫荒野就他一个人,也很害怕。就在这时,他认识了一个美女,生得如天仙一般。两人一见钟情,孤男寡女,干柴烈火,再好的男儿也受不住,于是两人就尝了禁果。过了一个多月,海家老子夜里托梦给儿子说:
“憨儿子,还不快回家,两个宰相已经让人偷走一个,你想把两个都送人不成?”
海家儿子才从梦中醒来,第二天一早悄悄地卷着铺盖,回海南老家去了。
原来那个美女是澹台家的闺女,已许配严家,尚未成亲,海家儿子走后不久,嫁于严家,后来生子,取名严嵩,位至阁老,是明朝权高一时的内阁首辅。朱元璋因痛恨宰相胡惟庸谋反,从此明朝不设宰相。【注: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滁州市)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海家儿子回家后,与夫人圆房,生一子取名海瑞,字刚峰,是明朝铁骨铮铮的谏官。演绎出一段历史上有名的“严海斗”。后来这里形成村落,人们为纪念这一段历史,把这里取名为“猪掀庄”,当地土语就是猪拱塘的意思,再后来就变成“朱仙庄”了。
这个传说与大名鼎鼎的朱仙镇更无一毛关系了。
当然,此系传说,并无考稽。朱仙庄地域的来源,主要是古汴河和黄河。从开封流来的古汴河,原为隋唐大运河,宿州境内也叫通济渠。宋朝时由于战争的原因而断流,湖从此干涸,变成了陆地。后来在黄河南下的作用下,泥沙淤积,形成了平原地貌。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吸引了很多外地移民。他们在此耕地浇灌,造房居住,这样朱仙庄就不再是村庄了,逐渐形成了集镇。许多年后,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煤,成了朱仙庄发展的动力。
朱仙庄镇形成很晚,原名为三铺,为睢阳古道的一个驿站。睢阳古道,指从彭城到埇桥的汴路。睢阳,古代县名,今天河南省商丘县。宿州睢阳之间,有一条宽广的驿道,宿州东门外设睢阳驿。睢阳驿为宿州四驿之中心,驿道两边植杨柳,沿途设驿站,五里一屯十里一铺,每驿备有马匹,来回传递官文,它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