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卷一答案(新九年级暑期衔接班语文检测卷)

新九年级暑期衔接班语文检测卷(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卷一答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卷一答案(新九年级暑期衔接班语文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卷一答案

新九年级暑期衔接班语文检测卷(二)

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27分)

(一)1.(1)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2) 德国;(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解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积累的考查。两题都要调动平时对名著的积累。

2.示例:杨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阳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先明确对象,再说清目的,最后热情邀请。)【解析】本题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3.① 孟德 东汉 军事 ②曲 曲牌名 题目

4. 谧 miǎo lì 攲

5.①潮平两岸阔 ②断肠人在天涯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析】本题是对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6.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7.“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这种表现,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8.第①段两个“悄悄地”折射出母亲小心翼翼,去留不安的心理状态,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第③段中的“悄悄地”,是因为母亲怕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心理变得异常敏感。

9.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10.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11.补叙。(2分)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突出了母亲无私的爱。(4分)

(二)12.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3.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 错:入门不顾。

14.元方反驳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分)由此可见他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2分)

15.(意思对即可)因为他失信失礼。

16.(意思对即可)懂得了讲信用,讲礼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三、写作训练(35分)

17.诸葛亮的智慧,林黛玉的娇媚,孙悟空的秉性,李逵的鲁莽,这些人物的形象已在我们脑海中深深地扎根。你心中也一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人吧,请你也为他们描上几笔吧。请以“我印象深刻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审题立意(小组讨论交流审题心得,老师提示注意事项。)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以写人为主的话题,众所周知,写人为主的文章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写作时,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

1、明确写作对象,确定写作对象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有影响,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某一方面特征的人。当然,那些被遗忘的人或人群,那些令人瞩目的事或事件,也是我们笔下的写作对象。

2、选取典型材料,根据对写作对象的了解,你在脑海中就要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事例,想一想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从这些事例中抽出共性的东西,即确定文章的中心和要表达出来的主题,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对事例进行筛选,留下最能体现中心和主题的材料。

3、合理安排结构,为了更好突现人物的个性,表现文章的主题,此外,还要合理地安排行文结构,即哪件事详写,哪件事情略写,这几件事例以什么为思路或线索串联在一起。

4、使用各种技法,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需借助各种技法表现出来,行动描写、内心独白、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环境衬托等都是在写人的记叙文中常用的技法。如一提到孔乙己,只要读过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个人物形象:花白的胡须,新增的伤疤,又破又烂的长衫,一开口便是“之乎者也……”鲁迅先生就是用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写“活”了这个人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