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

杨绛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世人对她的赞誉很多。在文学上,她被评价始终坚守着良知和道德;在处世上,她温柔谦和,淡泊名利,但内心坚强。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

观其一生,可谓事业成功,爱情甜蜜,家庭美满。

只是,在她的晚年,丈夫和爱女都相继离她而去,留她一人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岁月。

在这段时间中,她依然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文章,留给后人有益的启迪。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2)

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年至百岁时,自言走到人生边缘的杨绛先生在一书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并且,年岁的沉淀没有带给她“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相反,她选择沉浸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心如止水地享受平静的生活。

杨绛先生启示我们:

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们多渴望命运的波澜;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是外界的认可,而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走好自己的路,不迷失在别人的眼光里,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3)

01 自由选择

生活,就是无数的选择题。选什么专业,选什么职业,选怎样的伴侣……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人生关卡。

在中国社会,父母往往出于保护孩子的良好意愿,为孩子提前设想好这些选择的答案,再加之“为你好”的头衔,促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

这些选择是否正确,基本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最了解你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父母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价值标准为子女挑出的工作,不一定符合子女的兴趣,不一定契合子女的专长——甚至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子女也会慢慢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很多父母只在子女达到他们的标准或期待时才给予爱。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4)

不少大学毕业生,一边迫于父母压力走向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一边不停地向朋友抱怨自己生活的不如意。

更可怕的是,他们专注于抱怨,专注于将不满归咎于父母,却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不肯作出实质性的改变。

无论面临何种境遇,人都有选择的自由。甚至,不反抗也是自己的选择。如果真的意志坚定,很难有人逼我们选择,而是我们自己对现实或者他人妥协了,放弃了真实的自我。

很多时候,我们将选择权拱手让给他人,是因为害怕承担选择的后果。但无论如何,选择的后果都需要我们体验。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5)

面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我们永远有说“不”的权利,也需要有意培养说“不”的勇气。当然,敢如此做的前提是,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即我们先被动降生于这个世界,再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定义自己,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是我们做出的无数选择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人生。不敢独立选择,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另外,采纳他人的建议而违背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可能是想取悦他人。只是,没有自身原则和主见的人,一般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

而且,有朝一日,若真实的自我终于无法压抑而爆发时,当初的选择可能造成更糟糕的人际矛盾。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6)

除去个体角度,从更宏观的层面而言,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导向。

譬如,有一些职业总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赞誉,有更强的职业声望。这就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可喜的是,时代的进步已经为个体人生道路提供了更多元、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只要不违法,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生道路的各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

杨绛先生透露,自己也曾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过自己“该”学什么,以最大的造福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她的父亲告诉她,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7)

遵从本心作出选择,也更能促使我们无悔地付出,从容地享受生活。

可以发现,工匠精神在近年来也被称赞得越来越多。如工匠一样,为一份事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付出,便能收获个体成就感与价值感,并赢得社会的尊重。

有时,部分选择确实短期内难为他人接受和支持,甚至招来恶意的回应。这或许可以作为自由的“代价”吧。

风靡全球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在封底写道:“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8)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我们随意去冒犯、触怒他人,而是想告诉读者:敢于直面自己、接纳自己的人,才不惧怕他人的指责与恶意。

当然,比起真实但残酷的生活,不乏有人更愿意拘泥于社交舒适感,放弃自己其他的追求。如果确实认清了这一选择,并且这更让你快乐,那么,这种选择也无可厚非。

只是希望,在作出关键选择时,我们都能记住杨先生所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不要过多地考虑“整个社会怎么看”或者“我的理想是否远大”。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9)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

02 自我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似乎是一场无尽的表演。我们不自觉地渴望通过演出成为他人期待乃至羡慕的样子,获得外界的认可。

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通讯媒体十分发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时围观别人的生活。

在这种氛围的驱使下,我们很容易滋生攀比之心。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0)

看看到别人晒出的美食照片,再对比自己匆匆吃完饭,马上还需加班的境遇,我们很容易失去平常心,厌恶手头的工作。

刷到别人贴出的旅游照片,再对比自己拮据的预算与有限的假期,我们很容易被撩得心痒难耐,对现状不满。

为了不落后于人,即便为难,我们也会努力安排机会、创造素材,晒出自己“美好”的生活,以赢得他人的赞誉——无论美好背后是否隐藏着一地狼藉。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1)

当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努力展示出来的一致时,攀比之心带来的负面后果大多在可控的范围内。可是,当真实的自我与试图展示的自我并不一致时,人就会处在一种割裂的状态中,对真实的自我产生怀疑。

仔细想想,为了别人表演,表演得再出彩,也都只是无用功

你真实的生活是怎样,可以骗得了他人,却无法欺骗自己。

当你失落时,当你孤独时,当你苦痛时,仍是自己来感受和承受,仍需要自己疗愈自己。佯装的美好无法抵御现实的冰冷,反而徒增讽刺。

并且,再好的家人和朋友,也只能为你在一旁提供辅助,因为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是很难的事情。到头来,最能依靠的还是自己。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地投注过多注意力追踪别人的眼光,就像望着别处,过当下的生活。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2)

你难以静心品尝桌上的佳肴美味,只想着哪个滤镜更好看,有多少人给我点赞,有多少人会暗暗羡慕。

当他人的反应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你又会进一步揣测他人的想法,甚至,陷入徒劳的内耗之中。

事实是,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和反应。将自己的情绪、成就感、价值感放在别人身上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会使我们的生活“失控”。只有按自己的标准行事,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此外,在长期的表演中,你还很可能丧失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与自己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意识到以及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是一种需要训练的能力,静心感受生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活出价值感与意义感,也是需要有意学习方能获得的能力。

作家余华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3)

杨绛则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他们都是注重“向内生长”、“与自己对话”的人。比起外界的纷繁喧闹,他们更关注维持自己内心的平和;比起获得外界的认可,他们更在意活出自己的人生。

03 自我审视

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杨绛先生如是说。

与此相对,她精准地将典型的庸常人生描述为:“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这些话语如当头棒喝,提醒我们:为了摆脱随波逐流的人生,我们必须定期审视自身,逐渐以更好的思想和习惯去慢慢替换不良的想法和行为。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4)

而在人生的种种命题之中,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十分关键且无法回避的课题。

应对的原则并不复杂:做好自己的事;不干预他人的事;分清两者之间的界限

例如:发朋友圈时,选择发什么文字和图片是自己的事,但别人如何回应则不在我们的控制和干预范围内。我们不宜对别人的回应抱有过高的期待,更不要反复琢磨别人的想法,徒增烦恼而已。

再如:子女或父母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或生活,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即便亲如家人,也要尊重彼此,建立一定的边界感。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5)

我们可以适当地提出友善的建议,但千万不要期望他人一定接受并践行自己的建议。我们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行事,也要允许他人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行动。

最后,为每个人的行为负责的,是其自身。我们既然不需要为他人负责,自然也无权干涉他人的决定。

我们最需要用心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对此,哲学家梭罗主张:人的物质生活应止步于“生活必需品”,以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谋生的工作中节省下来,交付给超越于物质生存层面上的精神生活,例如阅读、写作、散步、社交、沉思等他所热爱的精神性活动而变得充实。

愿我们都在自我审视中,过上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

杨绛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杨绛世界是自己的)(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