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思想的四个核心(老庄思想的4个核心)

历史上有名的道家人物,有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刘邦的功臣张良、陈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太宗的宰相魏征,明朝的刘伯温等等,都是杰出的贤良俊才。

现代人,提到老庄思想,就马上联想到“无为”和“遁世”,或者“养生”,这是以偏概全,一知半解。

真正的道家思想,上可以治国,下可以安民;外可以成就事业,内可以修身养性。

这篇文章,结合我们当今社会的现实,提炼出老庄思想的4个核心,真正会用的人,可成为人群中的强者。

老庄思想的四个核心(老庄思想的4个核心)(1)

01

简约:多则杂,杂则扰,简约的状态最接近道。

我们这个社会,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读书做事,都是空前的便利。人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就迷乱了心性;路上的风景太美,就忘记了赶路;人的欲望太多,本来是物养人,就变成为物所累。

《庄子》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一个人要悟道,首先要清净,断杂念,杂的东西多了,就会干扰心性,心性得不到安定,那就是迷失本真。

人做事也是如此,不能贪多,不能杂念干扰。一件事情没做完,又想着做下一件,以这种多、杂的心态做事,反而效率低,做不好事情。

老庄思想的四个核心(老庄思想的4个核心)(2)

02

专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最快实现目标。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专注,才能最快实现目标。

《见识》这本书中,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作者有两个亲戚,都是在职人员,想通过考试出国留学。其中一个是重点大学毕业,一个是三本大学毕业,按正常情况下,重点大学毕业那个人,更有潜质。结果恰恰相反,是三本大学那个被国外一所好学校录取。

不是输在智商,而是输在专注。

重点大学毕业那个人,同学聚会,逛街,KTV,玩耍,都去参加,没有专注复习考试。而三本大学那个人,谢绝一切娱乐活动,专心致志,备战考试。结果就是专注的人赢了。

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一致认为,“专注”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而我们老子,庄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把这个道理告诉大家了。

老庄思想的四个核心(老庄思想的4个核心)(3)

03

适度:凡事保持刚刚好,不被物质、名利所累。

过来人都知道,水涨船高,人赚多少钱,都是不够花的。因为买了小房子,想换别墅;开了普通的车,又想要豪车。这是人的攀比心理。

自己被“物”所累,而不自知。

《庄子》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道家说,凡事保持适度,刚刚好,才是最好的。

物质本来是用来养人的,人吃饱穿暖有地方住,生活小康,本可以无忧,可是攀比心理,让人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而不断向外抓取,从而劳形伤身。那些会赚钱的人,经常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连锻炼身体都没有时间,更别说劳逸结合。

道家的思想,看起来简单,真正能在生活中实践,却非常不简单。明白道理,却不去做,等于不明白,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懂了。

04

实能与虚怀

阳朱曾经带着这个问题(实能与虚怀)求教老聃。

阳朱和老聃都是春秋时代的大哲学家。阳朱,就是阳子,老聃,就是老子。

阳朱问老子:假如一个人,个人专业本领很大,比如他行动果决、敏捷,认识明确透彻,探讨事物的规律勤勉不懈。像这样的人可以当一个好的领导者吗,比如像上古的圣明帝王?

老子说:这种人,在大智大慧的人看来,也不过是像玩杂耍和从事占ト的人一样,不算好的领导,这种人终日忧心伤神、形劳身累,被小小的技艺束缚着。太狭隘了些。

豹身上因为有美丽的花纹,就招来人们猎取;猕猴因为会跳跃,也就容易撞上窝弓箭弩;猎犬因为长于捕狐狸,也就因此常被人拘系着,不得自由。

过分行动,表现出自己的某些长处,不正像这几种动物吗?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能当上一个贤明圣哲的领导者吗?阳子听了老子这种新颖的说法,很惊讶,脸色都变了,又很客气地请教老子:“怎样才能算是高明圣哲的领导者呢?不表现,不终日忧心,怎么统御好一方人事,乃至一国人事呢?高明圣哲的领导者应该怎样做呢?”

老子说:高明圣哲之人的功绩遍布天下,却好像不是他自己所作所为。他的德性遍布全国每寸土地,但人民却并不知道他在施教。好的领导,能正确处理实能与虚怀的关系。让别人受益了,却并不干扰别人的生活。

游心寄怀于恬淡无欲的境界,心平气和,不颐指气使,不觉得高高在上,不为自己谋私利,人们喜爱他,但又不敬而远之,这样的人能担任领导,堪担大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