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高校实践队:首都高校百支师生实践团服务乡村振兴
来自怀柔的有机板栗和核桃、蒲洼自然保护区的中华蜂蜜、手绘葛家村游览图……9月28日,在北京农学院图书馆长长的走廊里,一件件实物展品、一段段鲜活的文字、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诉说着北京高校师生们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动人故事。
9月28日,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总结表彰活动举行。几个月以来,百支实践团队师生奔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9个乡村开展实践,从象牙塔到田野间,从实验室到黄土地,以文化兴农、科技支农、卫生惠农、智慧助农,取得显著成果。
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展示。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投身乡村振兴,大学生在行动
今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启动了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深入乡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近日,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评审结果公布。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共评选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优秀奖38项。
在一等奖项目中,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济宁”实践团提供民宿及道路两侧公共空间公益改造服务,改造闲置房屋面积1168平方米,引入建设投资金额1066万元,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特色发展。北京城市学院“乡村振兴 科技助农”实践团则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协助瓜农打造品牌、开拓销售渠道,销售西瓜4.6万斤,收入23.5万元,农民增收涨幅达15.5%,实现了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从打造样本村到探索共富先行村——艺术振兴乡村服务在葛家》、北京农学院《穰穰尚农——利用蚯蚓粪开发园艺基质关键技术及园艺基质应用示范》、北京林业大学《送给乡村留守儿童的秘密花园》、中国农业大学《以3R垂直植物速生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等项目均获得一等奖。
首都高校百支实践团队师生奔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实践。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首都支持高校师生走到“田间地头”
“青山巍巍天蓝蓝,百草争奇水潺潺……”道德坑村是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的一个村落,暑期两个多月时间,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音乐剧系学生梁燕和团队队员们都在这里。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为村民们创作了一首村歌,名字叫做《红色家园》。
“我们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对文化振兴工作非常注重,此次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我们增强本领。”梁燕称,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有一种“深扎”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未来毕业后,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投身到乡村振兴之中。
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学生王朝胜在此次实践中参与了《穰穰尚农——利用蚯蚓粪开发园艺基质关键技术及园艺基质应用示范》项目,并在表彰中获得一等奖。“在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将生物工程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整个乡村振兴活动中去。”他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持续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在发言中表示,首都高校要切实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谋划学校各项工作,推动人才链、生态链、治理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支持师生走到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红色1 1”“双百行动”“三下乡”活动及研究生支教团等,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上好新时代首都特色“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李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