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中华民族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常常以“真龙天子”自居,如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就有了“祖龙”的称号,《论衡•纪要》中为此还有云:“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从法理上确立了龙是帝王的象征。

有了第一任皇帝的盖章确认,加上后世王朝的不断升华,到了明清之时,龙的地位更显尊贵,龙以及黄色成为了帝王的专属,寻常百姓根本没有使用权,否则就是“以下犯上”,当谋反论处。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1)

既然从法理上确认了皇帝的“真龙天子”属性,那么“龙”这种自古以来非常神秘的生物就不能虚幻存在,因此,自中华民族诞生文明的那一天起,龙就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中频频“现身”,如《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记载:建安二十四年,一条黄龙出现在了武阳赤水,整整逗留了9天,黄龙走后,当地人在此修庙立碑;

《晋书•卷一百九》记载:永和元年,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了龙山,二龙约五、六丈长,相互交融嬉戏。燕王慕容皝率领群臣前去膜拜,在距离龙200步远的地方进行了祭祀,并建立起了龙翔佛寺。

至于远古时期的记载就更多了,而且还留有“证物”:

1995年,在辽宁阜新查海,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华第一石堆巨龙,长达19.7米。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2)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号大墓中发现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图文。一龙一虎分列墓室两侧,并且在同一水平线南北向间隔20米左右,还发现了两组蚌壳塑龙。

据考古学者研究,三组蚌壳塑龙已有角爪、麟身、鱼尾等形态,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

如此有图有真相,“证物”确凿,按理说作为与中华民族相处这么久的物种,龙的存在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为何现代很多人质疑龙的存在呢?

与其说是现代人质疑龙的存在,倒不如说是现代科学体系否定了它。

众所周知,现代科学是近三百年才横空出世的,代表性事件是力学之父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科学巨著中,牛顿的贡献不仅在于阐述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更重要的是确立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3)

在科学研究面前,传统的激情四溢的口舌之争已无立足之地,因为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必须以实践的检验为标准。纵然你能言善辩、言之凿凿、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倘若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切都将是谬论。而且特别要声明的是:这个检验不是特定环境下的检验,而是必须能经过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重复性检验。

按照这个标准,聪明的中华民族“圣贤”所创立的一套套非常玄乎的世界观理论便统统站不住脚了,比如有的中华先贤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气”而生,而有的认为生于“道”,还有的认为生于“心”,这些统统经受不住实践中的重复性检验,故而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创立的理论没有一种能进入现代科学体系。

将牛顿确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龙的身上,同样经受不住实践中的反复检验,故而,纵然龙在古代频频“现身”,且留有“证物”,现代科学依旧持否定态度。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4)

首先,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不论是翱翔在天,还是匍匐于地,或者是畅游于深海的,都将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一般称之为重力(实际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这一点是被实践反复证实了,并且还有精确计算公式。

假如龙真真切切存在,那也不能免其俗,必定也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倘若要想克服重力飞上天空,目前看来有三种办法,一种是利用翅膀蒲扇或者螺旋桨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鸟类、飞机一般采用这种飞行模式;第二种就是填装火药,产生助推力,形成笔直向上的升力飞上天空。火箭、导弹一般采用这种飞行模式;第三种是使得自身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利用浮力飞上天空;热气球一般是用这种方式的。三种方法虽然形式上差异较大,但力学原理都一样:必须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以抵抗地球向下的引力。

史书上常常记载:龙能飞天,如《说文解字》中就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天的时候龙飞上天,秋天的时候又潜到深渊里去了。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5)

假如龙真的能飞上天,那必然要产生抵抗重力的向上升力。但纵观有关龙形态的记载,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升力的源泉。按照“亲眼见过龙”的古人之记载:龙应该是鹿角、鹰爪、蛇身、鱼鳞,一没翅膀,二没火箭发动机,就只剩最后一种可能:龙自身的密度小于空气。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生物的密度比空气还小,况且还是那么大的一种生物,无怪乎有人调侃:龙能飞升天,莫非体内都是氢气?

其次,常言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明龙喜水性。纵观水中生物的外形特征就会发现:为了方便在水中游行转向,一方面身体趋于阻力较小的流线型;另一方面,四肢与陆地上的生物截然不同,鹰爪这一类的捕食利器已不复存在,转变成了可兜水利于转向的鳍。即便是两栖动物的青蛙,脚掌虽生有四趾,但趾间却再生蹼,为的也是利于兜水转向。

龙在什么时候记载的(龙在古代频频现身)(6)

反之,由流体力学中的圆柱扰流可知,圆柱在水中前行时,阻力极大,尾部流场紊乱且产生不均匀发放的卡门涡街,使得作用在上面的力极不稳定。因此倘若龙真的是鹰爪,其在水中滑行过程中,不仅不能产生可供转向的控制力,反倒会对前进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故而龙长着鹰爪还生活在深水区域,这本身就是违反科学常识的。

综上分析可知,即便“龙”在中国古代“频频现身”,且留有6000-8000年前确凿的“证物”,中华民族对龙的感情极其深厚,但以实践中重复性检验为基础建立的现代科学依旧否定了它。在现代科学角度,龙的生理形态与古往今来传诵的“飞天入渊”完全不匹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