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1)

看到画面中的美食,相信很多人对它印象尤其深刻,在北方人们叫它“海蛎子”;南方人叫它“生蚝”。除了外观大小差异外,最主要的是口感,由于南方海水温度高,生蚝长的个头普遍都要大,在广东、海南、湛江等地,最大块头有1斤多重,虽然肉肥,但口感不及北方鲜, 所以他们烹饪方法多为“蒜蓉烧烤”,用调料中和一下口感不足。

在北方人们叫它“海蛎子”,一年最肥、最好吃的就属当下天气最冷的时候,青岛人最拿手的做法,就是将其清蒸吃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份,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2)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逢初一、十五天文潮汐,平日在海水掩盖下的胶州湾,会裸露出天然海床,人们带着铁钳、榔头、渔具等工具蜂拥而至。隐藏在海底礁石上的螃蟹、海蛎子、嘎啦、八带鮹等应有尽有,赶海“大拿”老人一个潮汐3~4个小时,能收获满满一推车各种海货。走在街头小巷里,那是相当“霸气”。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3)

这些海蛎子,个头没有街头市面上卖的大,因为养殖海蛎子为了体现经济价值,在码头上有专门人员进行分类,而且南下育肥再拉到市场里售卖,这样纯天然的海蛎子口感鲜美,很多老人用它做汤提鲜,或者包饺子剁肉馅,专业赶海人除了自已吃,很多一部分是拿到街头置换成啤酒等其它美味佳肴。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4)

在过去“海蛎子”根本上不了台面的海鲜,一般沿海人用它“做零食”,冬天放在烧水的煤炉上,烤上几枚打发时间,而且它耐储存,裹上泥土放在阴凉地方一个月都不带坏的。在九几年的时候,最便宜只要几毛钱一斤,到了2000往后,身价逐步走高,目前最贵卖价6~10块钱一斤,这其中电商有很大的功劳。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5)

在沿海地区,很多人把它称之“石头”海鲜,因为它的肉藏在贝壳里面,乳白的肉肉,虽然吃起来鲜美,但每个大小不一,肉肥不肥很难用眼睛观察到,而它贝壳很压秤,市面上被剥壳后的海蛎子肉,一般要卖到30~35块钱一斤,折合算起来,跟大虾差不多一样的价格。

青岛赶海人少海鲜又多的地方(青岛人赶海一挖一麻袋)(6)

青岛人清蒸海蛎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烹饪方式,但蒸的时间不能过长,不然肉质容易变老,一般带壳的海蛎子需要蒸8~10分钟左右,主要看经验,上汽后,只要有一个蛎子盖蒸开,就闭火。然后闷一会儿再开盖。保证又嫩又鲜又大,切记,一定要用冷水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