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

火星,对我国和西方的认知体系来说,就从没有过吉利的字眼,与之相伴随的,一直都是“战争、死亡”之类不祥词汇。而到了当代,火星这话题却高密度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跟古代一样,这同样也是彻头彻尾的套路骗局而已。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1)

我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根据火星的椭圆形运行轨道,每两年中会有两个月接近地球一次,由于火星轨道与地球之间存在倾角,约百年才会出现一次“无限接近”的距离。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就称为“荧惑守心”,在古人看来,属于大凶之象——今天的我们当然知道这无关吉凶,但之所以出现这说法,肯定是为了掩盖点什么事情了。

我国史载中的“荧惑守心”曾有23次,实际上发生的次数有38次;而这23次记录,明显就是因为恰好那期间发生了“大凶”事件,所以用“荧惑守心”去掩饰、堵天下人的嘴了。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2)

最著名的事件当属《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的记录: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把居住在陨石周围的人全杀了,但依旧没能阻止其后“死而地分”,因而后人一直就以“荧惑守心”为大凶之说,对统治者而言就更是如此。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3)

西汉末年汉成帝时期,由于丞相得罪了人,于是占星官就借“荧惑守心”蛊惑汉成帝:天象告变,国运有厄,如果不移祸大臣,恐怕国家将陷于危难!汉成帝自然很忌讳这事,不假思索就“移祸”给了丞相,因为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选。“移祸”的结果,丞相自然就是死路一条。不过没出一年,汉成帝也一命呜呼了,“移祸”的说法不言自破,套路而已。

近年来全球兴起了“火星热”,各种渲染之下,仿佛火星就是未来人类的“救星”一般。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4)

其实这本是很简单的问题:用太阳比作手电筒,壮年时期的太阳就好比新电筒,光辐射的范围自然更强更远。由于火星在地球外围(从太阳这“光源”算起,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于是早在很多很多年前,太阳辐射出的“生命适温区”范围就在火星轨道的位置。所以说火星在从前存在今天地球般的环境是不无道理的。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退化、向内收缩,再往里面一点的地球就在“生命适温区”里面了。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5)

按此原理,地球以后也只能是越来越冷,步从前火星的后尘,而金星的温度则会继续下降,为下一个进入“生命适温区”的行星。不过温度合适了不代表什么,因为金星不是岩石星球,注定无法居住,所以今天才会拿和地球更为接近的火星来炒作---炒作地球暖化,自然就会有大笔资金投入到火星研究去了;如果投入十元花费七八元,这其中本身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而由此衍生推动出的科技产品,除了本身确实可以造福人类之外,其实还是脱离不了“创收”的初衷。

不过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美国NASA虽有“创收”本意,但他们还是保持了科学家的良心,没有“只花钱不结果”。至于巨额的钱花掉了,以后的火星任务对地球的意义如何,则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了!

再说回上面的话题:既然地球的趋势是只会越来越冷,那么小冰河期的反复出现就应该是常态,而今日地球人类的活动则带来了“暖化”,从一定程度上延缓、抑制了小冰河期的出现,这也未必是坏事。人类历史上,小冰河期是一直如影随影存在的,最近的“第五小冰河期”,仅在清朝前叶就持续了数十年,导致了康熙末年的大饥荒。若非推广了番薯为主要口粮,清朝何谈有什么“康雍乾盛世”?按照自然规律,每一次小冰河期结束后,其后的几百年间都会出现阶梯性的“反弹回暖”,回暖到一定程度后,就是下一次小冰河期,几千年来都如此。

火星内核到底有多冷(从古代的荧惑守心)(6)

所以说,小冰河期不可怕,地球回暖也不可怕,毕竟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现代的人类还担心个啥?我们只需警惕一些无谓的、偏离自然规律的炒作,反而是这类大量的人类干预给地球带来的灾难会更多!今天的环境恶化本质,其实是人类社会自己的无序行为导致的,比如水源污染、大量砍伐植被、动植物绝迹等,诸如此类行为,才是全体人类应该关心的焦点。至于空气、洋流等,只要人类活动得到了规范,大自然自会有自己的平衡方式,

“火星热”凉一凉,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放到地球身上岂不是更科学?按NASA一位科学家的说法,即便耗费经年巨款、火星改造得“再象地球”,其实际环境还是远远不及现在地球上最恶劣的“无人区”!

当然了,我不是说太空科技的发展就变得没必要,毕竟地球就一个,真有啥躲不过的灾难时,后路还是要准备的,但这个地方,显然不可能是现在的火星。

本栏目内容均为“坊间五千年”结合资料的版权原创,图片部分来源网络,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均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