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关于培养科技帅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005年,国家领导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 中国的优秀学生很多,但大学教育并没有使他们更好
过去20年里,中国的父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需要大学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于是,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优质老师资源远远匹配不上学生的数量。所以,在欧美那些发达国家普及小班授课的时候,我们还以大规模班级为主。这就导致几个问题:
1. 老师无法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
大学的老师,在多数情况下不得不用“通用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而学生个体是不同的,如果个体无法适应体制内的“模板化教育”,就有大概率会被落后、淘汰。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学习兴趣,认识世界与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与学会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身心。一些老师拿着统一制式的ppt课件,枯燥乏味的二十年课程,站上讲台就开始“自说自话”,丝毫不管下面学生的反应。更不必说这些课程的内容设计与教材往往颇具“中国特色”,都是什么xx计划xx规划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粗制滥造,不知所云,让学生们学得摸不着头脑,只以为是自己智商不够而受挫,逐渐失去信心影响自己。
2. “填鸭式教育”让大学生逐渐失去创造动力和能力: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也只排在倒数第五。导致这个的原因之一,正是严重失调的师生比例。由于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个体,教育风格也是明显的“填鸭式”,这大大削弱了学生们的创造意向。而失去创造能力,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容易疲软,缺乏可持续性。例如:初中-高中的阅读理解,千篇一律的主题中心思想,统一的制式答案,与答案偏驳的理解即是错误,扼杀了多少年轻人的创新思想。
|大学老师的分身乏术
其次,大学的第一职能应该是培养和输出人才,大学的老师应该专注于教育和基础性研究。但中国大学却经常调动大量的师资,去做应用型研究,即为了某个社会需求而产生的研究,这对于学生来说影响的利益分配决定于毕业与否,这又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国外早先就非常重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养,所以当有应用型研究时,这些储备人才可以负责相关的项目,所用的只是大学的研究设施,而不需要动用教师资源,专业对口的学生可以用于实践性研究,既对研究本身有所发展和成果,又对学生的成长性人才的阶梯型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大学本科的教育重心何在?
又是老生重谈的话题了。关于通识教育的辩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国外某些大学,大学对本科生的教育仍然以通识为主。学生在大一、大二可以不定专业、自由探索。而中国的学生在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学习。
这是由于国情不同导致的。中国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迫使学校尽早就给学生分类定向。然而现实是,很多国内学生还在迷茫不知方向时,就被赶鸭子上架,去了自己不知道喜不喜欢,也不确定将来会不会从事工作的专业。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
国内教育水平是整个社会生态压力导致的,国内教育的改进也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优化调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在此之前,无法适应体制内教育的孩子们又该何去何从?
钱老世纪之问的回答:
首先,既然钱老的疑惑在于,为何民国时期我们的学校能培养出那么多大师,现在的学校却做不到这一点了呢?那么我们不妨先看看民国时期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不如我们就看看钱老当时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吧。钱老就读的高校为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我们首先看看钱老对当时大学所受教育的评价:
钱学森在回忆交通大学所受到的教育时说:“我要感谢那时的老师们。他们教学严,要求高,使我确实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用不浅的知识。”
关于南洋公学的教育,看看以下的一些信息:
当时教学所用全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时称“东方MIT”。
......
而交通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因此毕业生大都较为优秀。当时交通大学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钱学森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时,发现许多课程与在交通大学学习的完全一样,要求免修得到批准。
茅以升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时,该校起初不承认交通大学唐校之学历, 故出题考核茅之水平, 因为茅回答极为出色, 故该校后来决定从此对交通大学的留学生免试入学。王安去美国哈佛大学时,由于抗战没有带交大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哈佛大学知道是交大毕业的,决定破格录取。
那时候学校的老师们就知道选用世界上最好的教材与最好的课程设计来教授学生,学生们也因此学有所成。反观今日之大学,纷纷选用“特色教材”,不知道是不是都认为自己编写的那套教材已经领先世界了呢?
对于钱老的世纪之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的学校并不能像当时那样提供很多杰出的教育资源,所以很难培养出当时那样杰出的人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