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

文/一者

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一是晋书圣王羲之,二是唐颜真卿,没有任何能够提出异议,史上天下第一、第二行书出自二位之手。王羲之是帖学、新体书法的代表人物,颜真卿则是创楷书颜体,行草书俱佳,晋时候书法集大成者。

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1)

颜真卿画像

从书体的角度论,颜真卿楷书为“欧、颜、柳、赵”四大家之一,而行书则创造了“天下第二”。据有关史料,颜真卿高产书家,一生创作大量书法作品,唐代时其作品有1700 余件,宋代时有800多件。至今我们能看到的作品有45件。尤其是他的楷书,件件精品,可以说任何一位书法爱好者无不学习颜真卿。当然,40多件作品也不可全部临摹、学习,我们从他的45件经典代表作中遴选出其中的7件作品作分析解读。它们是《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元次山碑》、《自书告身帖》和《祭侄稿》。除《祭侄稿》是行书外,其他六种均系楷书。

颜真卿书法经典的技法特征:颜真卿书法技法的显著特征在于雄强、壮美。我们从笔法、结构、章法来分析,继而找到学习点。

1. 笔法

笔法即用笔的方法,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颜真卿书法的起笔以逆锋为主,行笔讲究中锋,收笔强调回锋。这样的运笔体系追求的是书法线条的圆厚、拙朴、大气,有张力,这就是颜真卿篆籀笔法的主要特色,颜真卿是用篆隶法作楷行书的极好样板。

我们先以颜真卿的楷书和柳公权的楷书作一比较,就不难看出其中的差异。

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2)

《多宝塔碑》局部

颜体的许多笔画在起笔处都因多个点画的相交而被藏得严严实实,只有右上方的“点”和右下方的“撇”,逆起笔清晰,因逆得圆的外形,有钝的视觉效果,如图中“国”字。颜体的多笔画相交是“藏”的最好体现,但我们在临摹时,切不可因“藏”而淡化颜体应有的逆起动作。逆转的动作,其作用之一在于取势,通过这个逆,使得接下去的用笔更为有力,这也是古人所说的“欲右先左”;作用之二是便于铺开笔毫,让笔锋与纸面接触,以收到中锋行笔的效果。

颜真卿的中锋行笔是主要的用笔方法,书论上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它强调的是圆锥的笔毫挺立在纸面上,再边上下提按,边左右或多向移动的过程中,使储藏于笔囊中的墨汁°能够均匀地流注,使形成的笔画从墨色上看产生中间偏黑而两边偏淡的效果。

中锋是相对于侧锋而言的,侧锋指的是笔锋已不居于点画的中心处,而是偏向某一面。中锋行笔的代表书体是篆书,其用笔方法大多圆起圆收,笔锋直立中正,线条圆厚。为保证笔锋处于点画的中间,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是随行随提,不断纠偏。因为笔锋柔软,在水平行进的过程中,容易偏向一侧,所以,提笔聚锋是必须的动作,有时甚至会需要挫锋,也就是将笔锋在同一水平线上来回挫动,挫动的目的是恢复笔锋的弹性并使其居中。但挫笔的动作不可太多重复,否则会损伤线条的墨色和气息颜真卿楷书在点画中段的用笔方法与篆书中段的用笔法颇为类似,学习时要仔细体察。

当然,我们对于中锋用笔的方法也要辩证地看待,千万不可机械处理。但是,书写篆书、楷书等还是要中锋用笔,那样写出的点画,厚重、有力量,行、草书,中侧锋并用体现笔画的丰富性,古代书家也是这样做的。如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名作《祭侄稿》,在突出中锋用笔的前提下,颜真卿也巧用侧锋法。如图“承”字,取自《祭侄稿》,基本上以侧锋为主,尤其是最后一笔侧势捺出,线条宽扁,它与上下左右的其他以中锋为主的字群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严肃的气氛中多了一点轻松,激活了全篇中的一个局部。

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3)

《祭侄稿》局部

收笔的方法。颜真卿强调回锋,以与起笔的逆构成一种回应,体现着“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的用笔精神。颜字的“藏头护尾”笔法,除了使笔画更具内涵外,同时展示了颜真卿独特的横画处理方法,体现在颜字横画中间细两头粗,以粗重来增加横画右部的分量。颜字中,即便是一些以尖细收笔的笔画,如撇、捺、钩等,在一般的书家笔下表现出来的是尖的效果,但颜真卿却作了适当的处理,所表现出的效果是虽尖犹钝,十分有内涵。书写此类笔画时要注意在收笔时多加一个空中离纸回收的动作,使墨汁产生一种回流的感觉。

在用笔中,颜字的折法丰富多彩。

顺势而下:这种方法往往是在横画写到一定长度时略作提锋,使笔锋聚拢,顺势向右下按笔并向下用笔。

换写竖画:这种方法是在横画的末端提笔,在高于横画处逆锋向下写竖画,《勤礼碑》中这种方法运用较多。

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4)

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部分

方折转换:这也是楷书各类书家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在横画的末端提笔略向右上,然后向右下作顿,使折角处呈现方形的棱角。颜字的捺笔在尾部的处理上比较独特,主要方法是在笔画行至最重处将笔锋提起并用锋尖略回,然后再继续按笔向右下写出。这样的捺脚中间呈凹状,形如雁尾,捺脚的上线往往略向右下写出,须加注意观察,这是典型的颜体书特点。

颜字的竖弯钩在出钩方式上也不同于其他书家的写法,往往是在钩前先回锋再勾向正上方。

2. 结构

颜真卿书法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平画宽结,正面示人,字内空间疏,字外空间密。

平画宽结是沙孟海先生在总结魏碑书法时指出的一个精辟论断,我们以为这个论述完全适用于对其他各体的分析,对我们充分认识颜真卿书法的结构特点帮助多多。平画是指横画的倾斜度较小。我们都知道横画在篆隶两体中有呈现水平状的情况,但在楷书,尤其在行草书中绝非真正的水平。因此,在楷行、草书三体中的平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

为什么横画略平就会有宽结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横画一平,向右展开的斜钩就可以略短,否则,斜钩就会展得很长。斜钩一长,字内空间就小,字外空间就大。比较学习法是很重要的方法,我们以颜真卿《祭侄稿》和黄庭坚《松风阁帖》作比较,就感觉到结构差异了。黄庭坚的横画明显比颜真卿的横画要斜,因而,右边的戈钩也明显地比颜字更斜,更长。横画上方的空间和提手部分,黄字比颜字要密许多。

为加强平画宽结的效果,颜真卿在一些点画的处理上别具匠心,这体现在颜体的外拓笔法,如有些竖画写成圆鼓形,外拓,明显的宽博了许多。

还有,颜体在对某些撇画的处理也把它写成向左上凸出,以便使字内可以容纳更多的空间,结体宽博。

3. 章法

颜真卿书法的章法特点为字距密,行距也密。这与颜真卿圆起圆收的笔法特点和平画宽结的结构特点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书法处理一般是一环扣一环,有什么样的用笔,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构,也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章法。也就是说,一个书家的书法语言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是整体化的。我们比较一下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章法构成,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虞世南的章法字距比颜真卿的密,行距也比颜真卿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颜字字内空间多,尽管字距、行距小了,字内有足够的空间让人关注,不会使视角产生拥挤的感觉。同时,颜字因长笔画相对较短,因此,字群安排在一起的时候,密不会产生冲突,反而会使整幅作品更加紧凑,更加团成一气,更加耐看。正因如此,颜字无论是单个字还是整幅字都不怕放大,而且越大越有气势。相反,虞字的结构呈现斜画紧结,字距和行距必须要远一些,疏一些,这点,虞字和柳字有相同之处在学习章法时,我们往往会将纵向中轴线和横向重心线习惯性地理解成呈一直线。

呈直线的情况在清代的一些楷书作品中会出现,是因有界格线而不得不将字行处理成直线形的,但在唐代及唐代以前的作品中,这种情况较少出现,临习要倍加注意。

书法各种书体图文(书法史上两座高峰之一)(5)

《元次山碑》

书法学习,无论学哪一家都要有计划性,方法得当,贵在坚持,最怕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计划就是未来的目标,可以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可以就某一容易上手的字帖展开学习。从颜体的经典作品而言,比较好上手的应该是《多宝塔碑》。中期可以在学习、掌握《多宝塔》的基础上展开对颜真卿楷书其他五帖的学习,抓住每一字帖的特点,写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如《勤礼碑》的横画最细,因而粗细对比最强。《元次山碑》、《麻姑仙坛记》和《颜氏家庙碑》结体偏方,但从点画的粗细来看,《元次山碑》最细,《颜氏家庙碑》最粗,《麻姑仙坛记》居中。《自书告身帖》结体偏长且时有斜势出现,整体布局充满动感。而《多宝塔碑》则是方折最为明显的一件作品,点画变化细腻,最为清秀。建议对六种字帖进行比较学习,各选取若干行,在一张纸上同时练习,看看能否写出各自的差异来。远期计划不妨学习《祭侄稿》和曾经受到颜体书法影响且作出重大成就的书法家的作品,如上举的苏东坡、蔡襄和何绍基等。如果有精力的话,还可以选择篆书如大篆作一些练习,以增强线条的力感和韧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