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美食排行(西双版纳必吃的7种傣族风味)
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的西南,是典型的雨林气候,这里气候炎热,景色秀丽,雨量充沛。居住着云南30%以上的傣族。傣族村寨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而且大部分傣族信奉佛教。雨林的自然环境,佛教寺院菜和汉族菜的影响下,造就了西双版纳的傣族,独特的饮食风味。
每年11月开始到4月,是西双版纳最好玩的时间。朋友们,如果有时间去哪里旅游的话,不妨去尝尝西双版纳的傣族风味。因此,小编为大家推荐7种必吃的傣族风味。
饭在西双版纳吃傣族风味饭,肯定是要品尝傣族的菠萝紫米饭或者香竹糯米饭的。
菠萝紫米饭
菠萝紫米饭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制食品,制作时首先要把紫糯米用水浸泡7~8小时,然后淘洗干净,把准备好的菠萝掏去心放入紫糯米,再把切去的盖子盖上,放到蒸锅里蒸熟,当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即可食用。
这道美食既是饭,又是菜,还是水果,其味清甜可口,回味无穷!
香竹糯米饭
竹类食物是傣族餐桌上常见的菜肴,用以煮饭的是幼嫩之竹,这种竹子约有小酒杯般粗,竹节约长40余厘米。做饭时,只需将新鲜竹节砍下,将优质糯米装入竹节,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烧烤,或置于烤炉上烘烤,饭烤熟后,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轻敲一遍,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其外包裹着一层雪白的香竹,用手握而不会黏手,可随意分段食用。
烧
傣族的烧,就是包烧,这是一种不用锅具器皿,直接加工食物的方式。非常有傣族的风味。
包烧,以芭蕉叶为烹饪工具,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绝对不能说烤熟。许多食品都可以包烧,野蘑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皆可以烧,鸡、鸭、鱼、肉也行。配上青椒、鲜姜、蒜、芫荽等。加入味精和盐,将主料和配料拌匀,用芭蕉叶包起来,扎好。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烤
傣族的烧是烧,烤是烤,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前面介绍了包烧,再说说香茅烤鸡和香茅烤鱼。
香茅烤鸡
香茅烤鸡是傣族传统的名菜,将小土鸡宰杀后,洗净。放入葱、蒜、芫荽、小米辣等佐料拌匀,稍作腌制,用香茅草捆住,再用竹片夹起来,抹上猪油,放在炭火上烘烤,熟后去掉香茅草即可以食用。香辣可口,味道鲜美,非常受到外地人的喜爱。
香茅烤鱼
香茅草烤鱼也是傣族传统名菜,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鲜鱼的鳞片去掉,用刀剖开鱼背,去掉内脏,洗净;将葱、姜、蒜、小米辣、芫荽等佐料切细,用盐拌匀;把上述佐料放进鱼肚子里,用几片香茅草将鱼捆好,用竹片夹紧,放在炭火上烘烤至八成熟后,抹上猪油,再烤五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这种烤鱼具有香、酥、脆的特点,能让人增进食欲。
炸
傣族的油炸食品,风味独特,比如油炸牛皮,炸青苔、炸昆虫、炸冰激凌,在西双版纳是不可不尝的。小编以前介绍过炸青苔,本文就单独介绍炸牛皮和炸昆虫。
炸牛皮
炸牛皮制作时先将牛皮煮熟,把毛刮净,用刀划成半尺长、2寸宽的若干块,洗净、晒干备用。待食用时,把油倒入铁锅里加热,然后把晒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没牛皮的油锅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发泡、微黄时即可取出。这种油炸牛皮既可直接蘸酸角酱汁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配菜,是傣家人最喜爱下米线、米干的食品。
炸昆虫
全世界有1900多种昆虫被鉴定为可食用,除了珍惜品种,有200多种是可以经常食用的昆虫。西双版纳就有60多种可以食用。在西双版纳的街头,油炸昆虫这种小吃,随处可见。昆虫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物质如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的含量也很丰富,还有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目前昆虫已被视为高档佳肴。
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虽然如此,但是敢不敢吃,还是考验人的胆量和口味的。
舂在西双版纳是“万物皆可舂的”。“舂”出来的美食,开胃清凉,是西双版纳的一大特色,可舂凉的食材很多,肉类有猪皮、鱼、虾、鸡脚等,蔬果类有黄瓜、酸木瓜、芒果、山楂等等,甚至是方便面,只要是想得到的食材,都可以放进杵臼中舂一舂。小编介绍一下舂鸡脚。
舂鸡脚
将鸡脚煮好后放凉,放入杵臼之中。并加准备好的鱼露、小米辣、大蒜、豇豆、野芫荽、西红柿、胡萝卜丝、盐巴、味精、花生碎和柠檬等进去,需要用力将其捣杵直至入味。鸡脚被舂的骨肉分离,透明的鸡脚筋一块一块地还在颤抖,燥劲十足的辣味一下子冲到舌尖,跟着柠檬的酸在口中蔓延,不仅又酸又辣,由于添加了新鲜时蔬,舂出来的汁液一起入味到鸡脚里,入嘴还有满口的新鲜感。
拌
傣族的“撒撇”非常有名气,“撒”就是傣族语凉拌的意思,“撇”就是各种肉类的意思。是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小编介绍一下比较独特的“牛撒撇”。
牛撒撇
牛撒撇的主要原料是牛肚。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称其为牛撒撇。撒撇因有牛苦肠水,具有丰富的百草营养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和健脾开胃的功效。初食微苦,再食回味悠甜,加之配以具有药效作用的植物作料,撒撇便成了一道口味极佳的药膳食谱,胃热上火、风火牙痛以及内体的炎症,经食用撒撇后可消炎止痛。
剁
剁生,是彝、傣、白、布朗等少数民族,保留至今的古代生食的习俗,正宗的剁生,是将各种肉食剁碎,加上调料生吃。据说剁生的最初原料是麂肉,后来逐渐发展为牛肉、猪肉、禽肉和鱼肉等。在西双版纳的重大节日里,就经常可以在傣族家庭里面见到。小编介绍一道马鹿肉剁生。
马鹿肉剁生
将新鲜马鹿肉,先切成片,后剁细,与切细的葱、蒜、芫荽、大芫荽、花椒、辣椒面、盐等作料拌拢、搅匀。再放入少量的柠檬水,调匀。然后将生猪皮刮洗干净,放在火炭上烤,待肉皮变成乳白色,带点透明度,随即取出切成薄片和马鹿肉拌合,即可食用。
生吃,听起来很恐惧,可一旦过了心理禁忌关,吃起来极其鲜嫩美味,细腻如泥的生肉入口即化,原汁原味的野性顿时在唇齿间激荡,咽下便仿佛获得了直面危机四伏雨林的勇气。
傣族风味讲究一个生、鲜、酸、辣、野。吃生鲜的,菜鲜味美,可口舒心;吃酸的,心爽眼亮,助消化,还可以消暑解热;吃辣的,可以开胃口,增加食欲;吃野味,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原生态的生活,令人向往!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傣族的美味呢?不妨在讨论区留言,大家探讨一下!
(文中所用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有版权需求的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问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