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聊聊行书的笔法。

笔法是书法的精髓,历代书法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元代赵孟頫曾经这样论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句“用笔千古不易”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提醒着人们。正、行、草、隶、篆都有其不同的笔法的要求,不论学习哪一种前人法帖,都要在运笔方法上狠下功夫才能步入书法之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起于毫末”。行书的笔法是个大话题,同样需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学起,接下来我们以米芾的行书为范,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个基本笔法谈起,好建立起对笔法概念最基础的感性认识。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1)

我们先说“点”的写法:

行书点的写法很多,有的点往往是头点,是一个字的第一笔,如果点写不好,那么整个字就会失败。下面我将点的写法归类举例说明。

一、上点

上点就是字头上的点,有人说。“一点成字之规。”这类字尤为明显。上点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字的成功与否,可谓一点之差,全字皆误。从米芾行书的上点来看,可分为以下两类。

露锋点:这类点以露锋入笔,迅速下按,回势提起,和下面的笔画相接。如“席、衣、交、穷”四个字的上点,起笔处尖锐,收笔处迅捷,和下部笔画配合得自然、协调,形成较强的动感。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2)

藏锋点:这类点以逆锋入笔,转锋铺毫下按,使势外展,略有停顿,再转笔左下,然后边收笔边把笔锋回收至点的中央位置,顺势向外连带出锋,和下部笔画相接。如“密、旧、定、齐”四个字的上点,稳重端庄且启承分明。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3)

二、相向点

相向点有上、有下,也有含在笔画之间的,不论何种情况,关键是使一左一右两个相向的点形成呼应的关系,其笔法要领是:左点或露锋或锋入笔,略按使其笔画外展,渐内收并向右上轻轻挑起露出锋芒,以使与右点相接;右点顺左点的笔势,露锋落笔顺势下按,转锋向左下运行。需要区分的是当相向点处于上部,则右点的收笔应当顺势撇出,以便与下面的笔画相接,如“羞”、“半”等;如果相向点处于下部,则右点的最后收笔可以做些适当变化,如“兴”字的收笔回带钩出,“景”字顿笔后内收。

相向点的两点之间连接关系也不是单一的形式,“兴”与“羞”的相向点呈现的是笔断意连,“半”与“景”的相向点呈现的是相互连带关系。总的要求是要努力使左右两点互相呼应,顾盼有姿。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4)

三、三点水

三点水实际上是三个独立面又相互呼应的点,而在行书中却变化较多。这里先以“漫”字的三点水旁为例介绍常见的三段式写法,第一点露锋落笔,略按转笔内收;第二笔仍以露锋入笔蹲笔向下,回势收笔略有向下连带之意;第三笔接第二笔向下引出的笔势转笔向上挑出。三个点长短大小不一,取势也各个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且看这三点之中,第一笔的结束却正是下一个笔画的起始,笔虽断而意犹连,同时,三个点的总体取势构成了向左张开的圆弧状,形成含蓄的内在联系。

米芾行书水旁的变化极为丰富,限于篇幅这里选择了四种较有特色且相对常见的变化形式,如“波、湖、滞、鸿”。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5)

四、四点底

四点底也称下点,或称火字点。这里先以“黑”的四点底为例进行解析,然后例举一些常见的变化形式。“黑”字四点底的笔法要领是:第一点露锋入笔,向左外展后作内收,二、三两点仍以露锋入笔,渐按,随之轻轻挑出,收笔处略出尖芒以成呼应状,第四点露锋入笔,下顿后转笔向上作圆形状,收笔向内勾出锋芒和左边三点呼应起来。

四点底的变化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四点间笔断意连的如“点”字;四点相互连带的如“热”字;四点可变成顿挫的线条,如“照”字;也可将四点简化为一横,如“无”字。

行书各种笔法图解(先搞懂这些基本笔法)(6)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我们明天继续学习行书横的写法。

你觉得点的写法容易吗,一起来说说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