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面料用开水洗皱了:七十年代的的确良

的确良面料用开水洗皱了:七十年代的的确良(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种叫“的确良”的面料开始走俏,进而成为人们告别传统棉布衣裤,提升时代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有人说,“的确良”的出现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

的确良面料用开水洗皱了:七十年代的的确良(2)

据称“的确良”还是由广东人最先喊起来的,它是粤语的音译,原本叫“的确靓”,因为“靓”被广东人视为时尚和漂亮的含义。北方人对粤语缺乏理解,便随其发音误将“的确靓”读成白话“的确凉”。后发现这种布料并非凉快,就改写成“的确良”了。其实,“的确良”是一种涤纶纺织物,化学成分叫聚酯,学名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有纯纺的也有混纺的,通常用来做衬衫。它的最大特点是色彩纯正不褪色;耐磨易干不走样;挺括滑爽好清洗,所以对一贯身着粗布服装且色调灰暗单一的大众来说,“的确良”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谁要穿一件的确良衬衫,立刻显得特有档次,特有派儿。

记得那时最早穿上“的确良”的都是些家境好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什么的,一开始见到这种服装时觉得非常新奇,周身没有一点“死褶”,还以为是天天拿熨斗熨的呢,以后才知道那是一种特殊面料。

最早是“的确良”军便服特别受宠,许多年轻人甚至就为了那身国防绿的“的确良”而当兵的。战士的上衣是两个口袋;排级以上干部的上衣是四个口袋,因而人们对穿四个口袋军装的人都刮目相看。军人在百姓心目中极为神圣,受到大批青少年的崇拜,很多适龄女青年择偶均以选择军人为荣,哪个姑娘要是与身穿“的确良”军装的军人逛街,肯定迎来一串串羡慕的眼神。后来,高干子弟跟着抢风头。

的确良面料用开水洗皱了:七十年代的的确良(3)

“的确良”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买布必收布票的年代,“的确良”属于少有的非控制商品,只要有钱,穿得起,就可以享受这种特殊待遇,虽然它比传统棉布贵很多,但百姓们还是喜欢赶浪潮,感受新东西带来的变化。尤其姑娘身着一件“棋子格”或小碎花儿的“的确良”衬衫别提多漂亮了,洋溢着不尽的青春活力。有一个阶段,新婚男女的服装必须添置“的确良”面料的衬衣,新郎是纯白色的,新娘是粉红色的,两个新人并肩站在一起,映衬得又水灵又白净。

“的确良”时兴初期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有的商店事先贴出告示,有的商店从内部透出风声,于是引来大批市民抢购,有时为买一块“的确良”得排上好几个小时的长队,甚至发生挤碎柜台的险情。

有资料显示,1976年至1979年间,我国大量进口化纤生产设备,涤纶产量大幅增加,从而使“的确良”面料渐渐普及。

【相关文章导读】

《非常历史》

verydaily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敬畏 · 求真 · 鉴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