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诗五首(莫为轻阴便拟归)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的草书超绝今古,被尊为“草圣”。唐文宗曾经下诏,将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为“三绝”。
张旭的书法家学渊源,他的母亲是唐朝开国功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外孙女,据张旭自己介绍:
“自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
张旭这一句话,把自己的书法传承讲的明明白白,智永禅师是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的后世子孙,虞世南是智永禅师的亲传弟子,他将自己的笔法传授给了外甥陆柬之。陆柬之传授给儿子陆彦远,而陆彦远是张旭的堂舅,张旭从堂舅那里得到了王羲之的真传笔法。
张旭崇尚师法自然,在他的眼中,一切的自然物象、一切的生命之迹都是师法自然的对象,都能激发起他的创作的灵感。他尤其善于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各种自然变幻现象的感受融入到他的草书创作之中,形成了狂逸而不逾规矩的草书风格,韩愈这样评论张旭:
“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性格豪爽开朗,洒脱不羁。他喜欢喝酒,只不过酒量不大,也就是三杯的酒量。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描绘了张旭的豪放情况: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在喝得大醉后,就开始挥毫泼墨,甚至于他以自己的头发为笔,蘸着墨汁书写。酒醒之后,张旭看到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所以人们称他为“张颠”。后来的怀素也好酒,也以草书著名,人们并称两人为“颠张醉素”。
《幽闲鼓吹》这本书记载了张旭的一个有趣故事:张旭曾经担任过常熟县尉,负责治安诉讼之事。上任不久,一位老者前来打官司,张旭就在状纸上书写了判决,还给了老者。
过了几天,这位老者又来了。张旭非常生气,责备道:“你好大胆,竟敢用闲事来屡次骚扰公堂?”老者笑着回答:“我实际上不是来打官司的,我是看到你批示状纸的字笔迹奇妙,可以像珍宝一样放在箧笥中珍藏起来。”张旭转怒为喜,连忙问老者:“你也喜爱书法?”老人回答道:“先父喜欢书法,还有论述书法的文章留在世上。”
于是,张旭让老者取来一看,这才知道老者的父亲确实是擅长书法的名家,张旭仔细揣摩,从中又悟到笔法的妙处,由此张旭的书艺精进。
(张)旭释褐为苏州常熟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复至,乃怒而责曰: “敢以闲事屡扰公门?”老父曰:“某实非论事,但见少公笔迹奇妙,贵为箧笥之珍耳。”长史异之,因诘其何得爱书。答曰: “先父爱书,兼有著述。”长史取视之,信天下工书者也。自是备得笔法之妙。
——张固 《幽闲鼓吹》
据《书林纪事·卷二》记载,张旭的书法为世所重之后,他的片纸只字,人们都视若珍品,世袭珍藏。张旭的一位邻居,家境贫困,他知道张旭性情慷慨,乐善好施,就写信给张旭,希望能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这位邻居,就写了一封回信,嘱咐道:“您只要说这封信是张旭写的,就可要价百金。”邻人将信将疑,就照着他的话,拿到集市上售卖,果然被人高价抢购,邻人因此翻身致富。
张旭也是一位诗人,长于七绝。只不过他“草圣”的名气太盛,人们大多注重于他的书法作品,而忽视了他的诗名。实际上,作为“吴中四士”之一,由于张旭对自然景物观察细致、体物精微,他的诗描摹生动、清新俊逸,别具风韵。《全唐诗》就收录了张旭的六首诗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张旭和朋友一起去登高爬山,两人一边登山,一边欣赏着山中的美好景色,不知不觉天色阴了下来。朋友说,要下雨了,咱回去吧,别淋湿了衣服。张旭游兴正浓,就竭力劝说朋友留下来。他灵机一动,一首七言绝句缓缓咏出: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的意思是:山中的万物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醉人的美景。不要因为看见一片阴云,就打算要转身回家。即便是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烟云环绕的大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诗的首联“山光物态弄春晖”,张旭没有描绘一花一木等具体景物,而是从整体出发,着眼于春山的整个面貌,一个“弄”字用的出神入化,画龙点睛般描绘出山中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这就为下一句的留客做了提前的铺垫:这一派醉人的春山美景,值得人们去仔细欣赏,哪能轻言放弃呢?
颔联“莫为轻阴便拟归”,在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飘过一片“轻阴”,似乎有大雨将至之势,张旭的朋友有点担心,“便拟归”,要准备打道回府了。于是,张旭就竭力劝说朋友留下来,他是怎样劝说的呢?
张旭非常聪明,只是讲了自己作为资深驴友的经验之谈:“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即便是在晴天,山的深处也会水雾蒙蒙,行走在草木繁茂的山路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气打湿的,而这恰恰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
张旭的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通过描绘春山清幽的景色,和对朋友想要离去的劝说,表达了张旭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和希望朋友留下来共同欣赏美景的愿望。
全诗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尤其是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事物是全面的、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简单的看问题。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到“入云深处”。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这时,要正视困难,“莫为轻阴便拟归”,逃避解决不了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在克服困难中,在解决问题里,人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山光物态弄春晖”。这样的人生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
最后,张旭的朋友会被说服,留下来与张旭继续赏景吗?您对张旭的这首诗有什么评论呢?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讨论、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