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1)

虽然静脉穿刺对于护士来说是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但是有些时候碰到个别特殊情况,还是要多多学习和注意!

静脉穿刺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但就算每天如此,也会有遇上“难事儿”的时候,切记千万别轻易动针!

不妨在休息的时候,跟着小编一起再来回忆回忆这些基本知识点,掌握以下8种类型的静脉穿刺方法。

普通静脉

见于体质健壮者

血管特点:富有弹性,易于固定。

部位:手背部。

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2)

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浅度。

滑动静脉

见于消瘦者及老年患者

血管特点: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部位:手腕部及足踝腕部。

穿刺法:绷紧上下皮肤,固定血管后行旁刺。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3)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迅速刺入。

硬化血管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症及动脉硬化症患者

血管特点: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弹性小,易活动,很暴露,像铁丝。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紧绷皮肤,固定血管,行直刺。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4)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利刺入。

脆弱静脉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病及慢性病

血管特点:由于组织细胞退化,间质疏松,因而血管壁脆性大,弹性小,易被刺破。

部位:手背、手指。

穿刺法:由血管侧面谨慎缓慢地刺入。

注意事项:选用细小针尖斜面短的针头,推药时缓慢,以防穿刺血管造成漏血或漏药。

塌陷静脉

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或重危衰竭者

血管特点:不显露,充盈不好。

部位:小臂、手背、足背。

穿刺法:压紧血管上端后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压紧固定,再穿刺。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5)

注意事项: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不要时穿刺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

水肿静脉

见于心、肾疾病患者

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

注意事项:先给局部加压,使水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隐形充盈静脉

见于肥胖或女患者

血管特点:深而不显但充盈好,易固定。

部位:手背、足背。

穿刺法:正刺或旁刺。

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8种人群的静脉穿刺大法)(6)

注意事项: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针刺入血管。

小儿静脉

见于婴幼儿

血管特点:血管细、腔内容纳血量少。

部位:头皮、手背、足背。

穿刺法:一般采用头皮静脉,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刺。

注意事项:抽血时缓慢,以免抽力过速负压过大,使血管坍塌。股静脉较深,穿刺时应随时抽吸,以助寻找。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时见回血,则说明穿透血管,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止血进行补救。

指压扎穿部位止血: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时停止,见回血后停止撤针。

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先以指重压1min左右,然后打开输液器,此时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成功率达90%。

方法2

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回血后,不应停止,再将针头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做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短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的操作。

无痛穿刺方法

手背静脉穿刺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手背桡侧静脉穿刺时痛感明显于尺侧。

针头选择上,一般儿童选择4.5-5.5号,成人7-8号,大角度进针(60°左右)。

进针角度选择

传统静脉:15-30°角。

一般病人:45°或接近45°角。

老年浅小静脉穿刺:35°角。

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10-15°角。

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超过40°角。

小儿头皮静脉、手背、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10-45°角。

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20-30°角。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wang_qingyuan进行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