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更衣方式(整理一场从衣柜到内心的改变)

午休的时候听到同事小李嚷嚷: “要疯了要疯了!我真的是要疯掉了,我干嘛要结婚,我干嘛要带两个孩子”同事们却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各自刷手机的刷手机,闲聊的闲聊!在一起工作了几年,小李家是个什么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听来听去无非就是老公工作忙,家里的家务事基本都是她在打理,两个孩子又好动,不是今天把客厅弄得一团糟,就是明天房间的衣物翻得乱七八糟,让她无从整理。偶尔懒散几天,亲戚朋友或老公同事又要来家里做客,又得赶紧收拾清洁,宾主尽欢之后没两天家里又乱七八糟的了。

从带第一个孩子的忙乱到第二个孩子的更加忙乱,小李日复一日的唠叨和抱怨,同事们从最初的的好奇,关心,各种询问,各种出主意,到现在的佯装听不见,并不是同事们生性冷淡,也不是同事之间关系淡漠,只不过在她重复的絮叨里,选择了沉默,毕竟日子是她自己在过,家事的琐碎,家务的烦杂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只不过她带了两个娃,更辛苦更累一些!

人生的更衣方式(整理一场从衣柜到内心的改变)(1)

职业整理师袁春楠老师在《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爱自己从整理开始》一书中说道:

整理物品与环境,并用整理的思维梳理与物、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就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摆脱混乱,收获美好。

很多时候,静下心来整理房间和物品,能够同时静下心来整理我们的内心。

书中作者在亲手为近百户人家整理后,总结出200多条接地气又符合国人的整理技巧,在书中用超过200张实拍图片详细图解12个不同房间的整理技巧 ,教我们通过小改造,大改善,不用装修、不用昂贵花销、巧扔杂物、善用收纳工具、调整物品摆放位置和顺序等简单易行的方法,每天只要5分钟,就能实现少次整理,长久整洁的整理效果。

一、整理有形之物,实现家居环境整洁干净

运用5 1整理步骤,首先 清空 ,把放置的东西从容器里全部拿出来,比如整理衣服时,把衣物全部从衣柜里拿出来;然后进行分类,把衣服按季节、场合、风格等分类,也可以按穿着习惯和喜好来分,把经常穿的,不经常穿的,许久没有穿的,包括已经不想要的分成几类;接下来就是简化,留下喜欢的经常穿的,评估偶尔才穿那部分,看它们上身的效果和穿着场合,选择时宜的留下,而那些许久没有穿的和已经不打算要的就尽快根据衣物的实际情况送人或者联系旧衣收购。剩下的进行收纳,把衣物按分好的类别及穿着习惯根据衣柜的空间悬挂或堆叠起来。在收纳过程中还有一步也很重要,就是定位,养成习惯把衣物按固定分类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的话方便寻找,更便于以后归位。当我们的家复乱的时候,衣物需要再次整理时,定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把衣物整理到原来的状态。并且所用的整理时间会越来越少。最后一步就是留白,处理掉闲置衣物、少买、不买、让衣柜至少有20%的空白,这样整体看起来才会不那么拥挤和凌乱。

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整理房间或者办公区域。

人生的更衣方式(整理一场从衣柜到内心的改变)(2)

二、整理无形之物,学会真正的断舍离

整理无形之物其实就是整理自己的内心,整理衣柜,整理居室和整理内心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我首先得心里真正下定了决心去做,才能做到。

通过梳理让我们的情绪学会归位,当我们学会接纳情绪,整理情绪,就能够让我们在不同的人事物境中去呈现合适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够避免或减少掉许多心态崩溃的时刻,在许多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相对快速的调整过来。

学会克制,控制自己的欲望,购置物品是如此,不要盲目的去购买一些无用,不实用的物品;同样的,生活中也如此,不要放纵自己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成为金钱的奴隶,一不小心就陷进无底的深渊里。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每天不是快餐就是火锅麻辣烫,汉堡薯条奶茶可乐更是常态,晚上啤酒烧烤慢摇吧,不到深夜不归家。胡吃海喝,熬夜少动不节制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体重飙升,三高及很多疾病找上门!如果再不去克制,改变一下,付出的也许就是生命的代价!



人生的更衣方式(整理一场从衣柜到内心的改变)(3)

人际交往关系中也要做一些取舍,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在繁杂人脉中,长久而亲密的关系,才是真正的优质人缘。

人生只有不断的整理才能够活得更轻松更有质量

合理的在工作之余快捷而有效的收纳整理,让工作和家居环境保持整洁干净,摆脱了经常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陷在繁杂的事物里,也就摆脱了许多不良情绪,让我们有了更多梳理和整理内心的时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轻松的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习惯性的整理和适度的取舍能够让我们拥有整洁的空间,轻盈的心灵,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人生的更衣方式(整理一场从衣柜到内心的改变)(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