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意义(信和义)
所谓“信”,即诚信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大学》也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的前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诚实笃信,只有当你被证明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时,别人才会觉得你可靠,才会把大事托付给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意义
所谓“信”,即诚信。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诚之”是“人之道”,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来看待。《大学》也以“正心诚意”作为“修身”的前提。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君子应当言行一致,诚实笃信,只有当你被证明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时,别人才会觉得你可靠,才会把大事托付给你。
“信”的道德要求,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等。与“信”相反的便是表里不一,背信弃义,虚伪欺诈,不守信用,不负责任。如果一个社会缺失了诚信,人与人之间相互尔虞我诈,这个社会就将是个丑恶而可怕的社会。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上传诵着许多诚实守信的动人故事。继承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迫切。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诚信的缺失和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有些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实际上,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作为保障。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也都十分重视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这种建设一方面有赖于现实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另一方面也须借助于传统文化信仰中的诚信道德价值之源。中国传统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时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价值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这一现在有可能日益走向稀缺的资源。
“义”这个字的本来含义就是适宜。“义者,所以合宜也。”作为伦理学范畴的“义”,是指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义”的原则往往也会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前提。关于“义”的起源,孟子认为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的“羞恶之心”,荀子认为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分”的需要。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人不能不讲“义”。完全不讲“义”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维系的。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义”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随着人类交往日益密切频繁,人类在道德原则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共识,那些被人类普遍认为是“适宜”的道德原则,就是“天下之公义”。
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的“义”,并且培养公民对“义”的自觉和信念。今天,我们一方面要赋予“义”以新的具体内容,例如社会公平、公正、公益等,另一方面要重新唤起人们“义”的自觉和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当今社会,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义”当回事,不辨“义”与不“义”,也是重要的内因,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儒家虽然重视“义利之辨”,但并不一概反对群体或个人对利益的合理追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荀子说:“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只是儒家强调,追求利,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应该有个底线,这就是义与不义,不能以不义的手段追求利。
儒家的“义利观”,与市场经济社会以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驱动力的基本原理之间,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它其实恰恰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保障。如果没有基于“义”的道德、法律原则作为底线,人们对利的追求就会是不择手段的,最终受到损害的必然是所有人的利,这样的市场经济绝不可能是完善的市场经济。
“信义兄弟”20年来恪守不拖欠工薪的承诺,这在欠薪犹如家常便饭的今天,的确让人喟叹。有人用“侠肝义胆”形容他们,有人用“真汉子”形容他们,总之,这些语词充满敬重与感动之情,而这些情感皆发自人们真实的内心,不加掩饰,也不显浮夸。“信义兄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这倒不是说他们的事迹有多么传奇,他们的形象有多么高大,而是因为他们以最平凡的行为,恪守着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道义良知,面对这份道义良知,我们却如同久旱逢甘露。“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本该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做人信条,但如今,这句话让人肃然起敬,让人异常感动。作为普通人的“信义兄弟”,应和这个时代的稀缺精神,为这个时代所尊敬。
“最美养路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中心公路站副站长周拥军,大家都叫他老周,生死一瞬间,彰显英雄本色,舍身救工友,甘当铺路石。当他和往常一样,带着工友早早上路巡查,清理雨天道路塌方时,一块巨石又突然滚落,朝其中一名养护工人压去。就在这生死瞬间,这名养护工人事后说当时就是感觉自己被一下子重重地推开到了路边的草丛中,等他回神一望,却发现老周已倒在血泊中,右腿被那块四五百斤重的滚石紧紧压住,人也失去了知觉。经诊断,老周右腿小腿严重骨折,腓骨、胫骨全被压断。然而老周在病床上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对工友说:“你们工作了大半天,快去吃饭吧。”老周这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与他人有难,出手相助,不仅为人敬重,也获他人信任。
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
个人认为,“信”和“义”的时代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道德价值。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是教育价值。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因此,“信”和“义”讲求终身,也重在践行。
三是政治价值。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与关键,它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精神,对打造诚信社会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然而,一些政府部门承而无诺、失信于民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欺上瞒下,以权谋私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各种“假大空”的失信行为,阻碍了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子曰:“上有所好,下必胜焉。”在打造诚信社会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不讲诚信,民心何以向善?小到个人、群体,大到社会、国家,“信“和”义“都贯穿始终,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是科学价值。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
对于“信”和“义”,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内在融合,并与当下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从而又推动整个时代的进步。
婺城区公路管理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