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幕后)
作者/ 林小野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
《卡萨布兰卡》剧照,一对怨侣
《卡萨布兰卡》是录像带时代笔者观看的第一盘带子。
大概是1992年夏天,当时录像机还没走进千家万户,笔者拿着勤工俭学得来的第一笔钱,跑到沈阳市图书馆三楼影视厅,花了二十块大洋,端坐在一张红色的大沙发上,用了一整个下午沉溺其中。
之前这部影片只活在《大众电影》诸如此类的杂志中。
《卡萨布兰卡》官方海报
而早在1988年笔者就看过这部电影的剧本,沈阳大馆图书展最后一天淘来的,十块钱三十本书,这个剧本就包含其中。
凭心而论,剧本比电影好看多了,因为它给了你无限遐想的空间,情节精彩,对白犀利,令人激动不已!
反观电影,最大的问题是节奏感不好,我认为它之所以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应景,题材太过主旋律。
好,书归正传,今天笔者为大家解读经典背后的故事,说点你不知道的。
1.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实际上没说几句话
对于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某次对记者说道——“我吻了他,但我从来不认识他。”
用现在的话讲——我跟他,并不是很熟。
导致这种局面的祸首是亨弗莱·鲍嘉的第三任妻子——梅奥·梅索特(Mayo Methot)
演员梅奥·梅索特(Mayo Methot)
这位太太凭空臆想自己丈夫与英格丽·褒曼有染,纠缠不休,甚至某次摸进剧组化妆间,拔枪相向,同鲍嘉激烈地争吵。
于是鲍嘉只好当褒曼是空气。
早期亨弗莱·鲍嘉有个绰号,同行们都叫他战斗的鲍嘉!
因为他众所周知的糟糕的夫妻关系,他的第三任妻子以吃醋呷酸脾气暴躁闻名好莱坞,两人势同水火,这段婚姻狼烟四起。
梅奥·梅索特是20年代百老汇知名女演员
这位夫人性格特征基本就是个《中国式离婚》林小枫(话说嫁给这样优秀的男人换谁都得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日常,这还不算,她还雇用私家侦探跟踪自己的丈夫。
想想鲍嘉也真是可怜,大白天在片场扮演私家侦探(《马耳他之鹰》),下了班屁股后头跟着真正的私家侦探。
关于梅奥拔枪恐吓自己丈夫的情景不只一位目击者,据老牌明星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Gloria Stuart)回忆,在某次鲍嘉家庭宴会中,这位女主人再次故伎重演,拔枪狮吼,吓得格劳瑞亚瑟瑟发抖,紧紧依偎在丈夫怀里,生怕不能活着走出这座宅院。
这位格劳瑞亚大家也认识,就是《泰坦尼克》老年露丝。
晚年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Gloria Stuart)
格劳瑞亚·斯图尔特 (Gloria Stuart)
事实上,鲍嘉这位第三届夫人下场极为悲惨。
她挡得住褒曼,却挡不住汹涌而来的褒曼们!
1945年,不知道鲍嘉使用了什么法子,甩掉梅奥·梅索特,成功迎娶青春无敌美少女劳伦·芭考尔。
劳伦·芭考尔这张照片太美了
而梅奥·梅索特不停酗酒,最后成功将自己喝死(这种死法跟高仓健妻子江利智惠美如出一辙)。
1951年6月中旬,人们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三流小旅店里发现了她的尸体,已死亡数日。
本片完
当然,人们不免奇怪,拍摄《卡萨布兰卡》时,鲍嘉面对英格丽·褒曼这样的绝世大美女,不可能一点想法没有。
毕竟人非草木。
两人似乎君子之交淡如水,从无交集。
1957年初,亨弗莱·鲍嘉因为喉癌不久于世,前来探望的明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凯瑟琳·赫本、斯潘塞·特雷西、玛丽莲·梦露、乔治·库克(《乱世佳人》导演)、克拉克·盖博、贝蒂·戴维斯、弗兰克·辛纳屈、彼得·乌斯季诺夫(《尼罗河惨案》波洛),比利·怀尔德(《龙凤配》导演)、迪恩·马丁和柯克·道格拉斯……
这其中唯独没有褒曼的影子。
左为鲍嘉童年,笑起来格外好看
事实上,鲍嘉对褒曼的关心还是有迹可循的。
1950年,英格丽·褒曼抛夫弃女,跟随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一同私奔,出走欧洲,轰动全美,一时间舆论哗然。
亨弗莱·鲍嘉第一时间站出来隔空喊话——“别忘了,你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明星!看看你现在成了什么?”
而褒曼的回答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多般配的一对银幕CP啊
2.关于伊尔莎,华纳定下的首选居然是丽塔·海华斯!
这个动图我可以连续看上一百次
对!没错,丽塔·海华丝!
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个“me?”
电影《吉尔达》
丽塔·海华丝确实漂亮,在我眼中她远比梦露性感。梦露只是具备几何意义上的美,肢体僵硬是出了名的。
而丽塔·海华丝风骚入骨,天生尤物,演员讲究声、台、体、表,她的肢体协调能力足可以体现出智力超于常人。
虽然我对丽塔·海华丝没有什么意见,但她出现在《卡萨布兰卡》中、站在一位革命领袖身边真的很好嘛?
再有,里克面对这样一位姑娘的背叛,也没什么好意外的,观众只会幸灾乐祸。
不知道华纳总裁们是怎么想的,还好这位姑娘跑去演了《碧血黄沙》,没有成功搅局。
第二人选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深感后怕,这位姑娘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现代WIFI之母海蒂·拉玛(Hedy Lamarr)。
海蒂·拉玛(Hedy Lamarr)
这位姑娘故事可多了去了,三天三夜说不完,只说一件,电影《音乐之声》里的豪宅,是这姑娘名下的。
电影《音乐之声》里的大宅子
她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7年)中白雪公主造型的原型。
再者,平面设计行业的同学们都晓得她。曾几何时,每天大清早上了班一打开电脑,就跟这姑娘打个照面。
加拿大著名设计软件CorelDRAW8.0起始页
海蒂·拉玛是美国发明家名人堂里唯一的一位女演员,早先受钢琴同步演奏原理发明了跳频技术,是CDMA、Wi-Fi理论的奠基人。
这位姑娘好是好,但我们仍要庆幸她没有出演伊尔莎,一是看上去冷艳而高傲,无法引发观众的同情;第二点比较致命——一个智商这么高的女人有什么难题不能破局的?通行证这点破事儿还叫事儿嘛?去演神话片、跟乱力怪神斗智斗勇比较靠谱!
晚年海蒂·拉玛终于承认——推掉《卡萨布兰卡》是她演艺生涯中一次重大失误!
话说伊尔莎,我还是最爱英格丽·褒曼,她是这部电影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她看上去正直善良、美丽温婉,算得上歌德笔下那种永恒的女性。
她迷离的目光中,有悲天悯人的东西在里面,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些许悲凉的色彩。
忘不了你眼中那闪烁的泪光
3.影片中第一位出场的美女,是华纳兄弟太子女
这对苦命鸳鸯的扮演者都是系出豪门
片中这对小夫妻不知赚足了多少观众的同情。
事实上这对苦命鸳鸯的扮演者、两位演员都是系出豪门。
一位是华纳兄弟的太子女,另一位是米高梅的驸马爷(未来的米高梅总裁)。
这个女孩子名叫乔伊·佩奇,父亲是华纳兄弟里年龄最小(老四)、也是最有实权的大名鼎鼎的杰克·华纳!
杰克·华纳同《西区故事》女主角娜塔莉·伍德
片中,雷诺上尉趁火打劫,以通行证相要挟,向这个落难的小姑娘伸出油腻的爪子,于是她跑去追问里克,雷诺上尉到底是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这个泪眼婆娑的小姑娘真是我见犹怜,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杰克·华纳可以允许自己十八岁的女儿出演这种角色,也是挺想得开的。
可怜兮兮的小姑娘
乔伊·佩奇虽然早已故去,可她的儿子格雷戈里·奥尔依然活跃在好莱坞,成了制片特效方面的专家,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卡梅隆作品《深渊》。
格雷戈里·奥尔,跟妈妈还是挺像的啊
再说说这位年轻的丈夫,虽然看上去真如他的妻子所说——他还是个孩子!
不过扮演者赫尔穆特·丹丁(Helmut Dantine)可并不简单。
赫尔穆特·丹丁(Helmut Dantine)
赫尔穆特·丹丁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单纯无知,二战期间,他曾是匈牙利一位著名的反纳粹学生领袖,并因此被关进集中营。
还好他的家族财雄势大,上下打点,买通医生,开了一张假证明,他才得以释放。
并在家人的安排下,漏夜逃往美国。
赫尔穆特·丹丁在好莱坞出演了一系列反法西斯题材作品,包括划时代的喜剧——刘别谦《你逃我也逃》。
《你逃我也逃》女主角卡洛·朗白,克拉克·盖博的妻子
不过,赫尔穆特·丹丁的人生仿佛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1958年,他娶了女演员妮基·申克,岳父便是——米高梅总裁尼古拉斯·申克(Nicholas Schenck)!
可以说,这是1927年以来好莱坞最有实权的影业大亨。
妮基·丹丁,随夫姓
赫尔穆特·丹丁成为岳父的得力助手,并深得信任,逐步走上副总裁的位置,并最终于1970年正式成为米高梅总裁。
4.时薪最高的演员将大部分片酬捐给欧洲战场
海因里希·斯特拉瑟少校
斯特拉瑟上校指挥手下唱军歌
片中这位得得瑟瑟最后被里克一枪崩了的斯特拉瑟上校,是片中时薪最高的人。
因为扮演者康拉德·维特(Conrad Veidt)是德国一位重量级演员。
影片主要演员的薪资排名大致是这样的:
斯特拉瑟上校——周薪5000美元;
蓝鹦鹉酒吧法拉利老板——周薪4000美元;
雷诺上尉——周薪4000美元;
男主角里克——周薪2200美元;
女主角伊尔莎——12500美元;
……
(很奇怪是吧?为什么亨弗莱·鲍嘉时薪这么低?因为工分多啊!)
再说回康拉德·维特,整理这位演员资料时,我几乎数度落泪,因为他正直高尚的人品。
早在默片时代,康拉德·维特便是德国明星。
戈培尔当政期间,下令调查全德文艺界,康拉德·维特填表格时注明自己是犹太人,戈培尔知道他是故意而为之,因为康拉德·维特本人并非犹太人,逐下令他修改回来。
最得瑟的是这位——戈培尔
康拉德·维特强硬地顶回去——因为我的妻子伊洛娜是犹太人,我会永远跟她站在一起。
接踵而至,康拉德·维特遭到最后通牒,如果一硬到底,那么,他将会被列入黑名单,跟她妻子一起永远关进集中营。
纳粹们得到的回答依然是——绝不!
康拉德·维特
之后康拉德·维特颠沛流离,辗转来到美国,继续他的演艺事业,并且得到了同行的接纳与尊重。
而康拉德·维特将他的大部分片酬捐了出去,用于抗战。
很不幸的是,就在1943年4月3日,《卡萨布兰卡》刚刚上映不到五个月,康拉德·维特在打高尔夫球时心脏病突发,猝然长辞。
终年五十岁。
5.片中大部分小角色都是欧洲难民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维克多带领酒吧里的人们高唱《马赛曲》。
而这个场景中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刚刚落脚美国的欧洲难民。
这大概是好莱坞有史以来国籍最为庞杂的剧组!
他们眼中的悲愤和泪水是真实的。
譬如小胖子服务员卡尔,扮演者萨卡尔来自匈牙利,他的三个妹妹全部死在集中营,而他妻子的兄弟姐妹也死于集中营。
再譬如影片中这个可爱的单相思小姑娘伊娃,演员玛德琳个人经历几乎涵盖了这个角色。
1940年,16岁的玛德琳同丈夫一起逃离纳粹占领下的巴黎,转道里斯本,逃到美国。
顺带说一句,玛德琳·勒博已于2016年5月1日去世。
至此,《卡萨布兰卡》演职人员全部死完。
6.乌加特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
彼得·洛扮演的证件贩子乌加特
卓别林曾将他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演员。
彼得·洛曾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门生。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如果不是因为战乱,他理应有所作为。然而却不得不在好莱坞出演一些黑帮打手之类的反面人物。
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是大银幕上抢夺眼球那个人。
实力派演员彼得·洛
大家可能没留神,这部电影里有个小小的礼物——上一年里出演大热影片《马耳他之鹰》的三位重量级演员,均有加盟此片,并有上乘的表演。
《马耳他之鹰》剧照,最右是蓝鹦鹉酒吧老板法拉利
《马耳他之鹰》这部电影建议大家去看,不愧是黑色电影的开山之作。
胆、识、心、术,方方面面都能学到东西,比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如何社交、对话、谈判,影片都给出了绝佳模板,甚至关于防身擒拿格斗技巧。
亨弗莱·鲍嘉在《马耳他之鹰》里的发挥空间远远超过《卡萨布兰卡》(怪不得他当初看不上这个本子)。
才刚看了演员们的工资表,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凭什么蓝鹦鹉酒吧老板法拉利只是拍拍苍蝇便可以周薪4000美元?
那是因为人家刚刚凭借《马耳他之鹰》拿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而且是这位老爷子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战绩喜人!
这老爷子一看就是天赋型
7.《卡萨布兰卡》曾经导致奥斯卡一项政策的修改
杰克·华纳同《窈窕淑女》两位主演一起
前面有提到华纳兄弟老四杰克·华纳,这位仁兄曾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闹出个笑话。
1944年第十六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当颁奖嘉宾宣读,最佳影片由《卡萨布兰卡》获得时,制片人哈尔·沃利斯(Hal B. Wallis)正打算起身步向舞台时,被一边的大BOSS杰克·华纳用狠厉的目光制止。
老子才是主角好伐?
于是,人们看到的是,杰克·华纳款款起身,走向舞台,从颁奖嘉宾那里接过奖座。
按照惯例,最佳影片奖理应事后放置在摄影棚。
杰克·华纳顺理成章认为活该自己拿走。
但哈尔·沃利斯的反应甚为激烈,他先是愤然辞职,接下来的岁月里,哈尔不停游说各方,为制片人争取权益。
哈尔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八年之后,从《美国人在巴黎》(1951年)开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只颁给电影制片人而非制片厂。
8.麦当娜曾想翻拍《卡萨布兰卡》由她本人出演伊尔莎
2000几年,刚刚祸祸完贝隆夫人的麦当娜不知哪根筋搭错,又要重新翻拍《卡萨布兰卡》。
由她自己出演伊尔莎(人民群众不答应啊)。
对于这个项目,麦当娜十分坚定,她不仅将本子一稿多投,寄往好莱坞八大厂,并且拉来金酸梅奖获奖得主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口口声声坚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里克!
事实上这位帅哥跟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是黛米·摩尔小16岁的丈夫(话说跟布鲁斯·威利斯离了之后就跟这位小帅哥混了)
最后,一位不胜其烦的制片人给了麦当娜一个忠告——那部电影,你最好别碰!
9.我们熟知的歌曲《卡萨布兰卡》跟电影一毛钱关系没有
贝蒂·希金斯Bertie Higgins
事实上这首歌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跟燕舞录音机一样古老。
前面笔者有提到,1988年读到《卡萨布兰卡》剧本时,家里已经有了一盘白色《欧美金曲什锦》小磁带,里面就有这首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卡萨布兰卡》。
当时资讯不发达,笔者就误以为这首歌是影片正宗主题曲,一边翻着剧本一边听着磁带,经常搞到自己泪流满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单词量的增加,发现这里面有“爆米花和可乐在星光下变成了香槟和鱼子酱”字样,才晓得这实际上是一位歌迷的饭制版。
事实上这首歌发行于1982年!
是作者贝蒂·希金斯在七十年代末期跟着自己女友在影院观赏完《卡萨布兰卡》之后,有感而发,写给女友的。
这个女孩子相当感动,当场答应了他的求婚。
贝蒂·希金斯据说是德国哲学家歌德的曾曾孙子,他靠着《卡萨布兰卡》走红国际,并大发横财。
事实上,他不止一次这样做了,在他的另一首热门歌曲《Key Largo》中,他还致敬了亨弗莱·鲍嘉——我们俩永远恩恩爱爱,就像鲍嘉和芭考尔……
10.里克和伊尔莎酒吧重逢,是本片开拍的第一场戏
只能说,导演迈克尔·寇蒂斯是个相当聪明的人。
两位男女主角才进组,还未等寒暄、未等建立起情感,先行开拍重逢这场戏。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效果相当好,两人目光中那种陌生、隔阂、纠结、迷离,五味杂陈,莫衷一是,均表现得十分到位,深深打动了银幕前的观众们。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小角色,那就是杜利·威尔逊(Dooley Wilson)扮演的黑人歌手山姆。
事实上威尔逊的确是位爵士歌手,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鼓手。
他是以每周500美元的价格从派拉蒙公司特地借来的。
《卡萨布兰卡》一个迷离斑驳的梦
好,今天的经典花絮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卡萨布兰卡》经典主题歌《时光飞逝》(As time goes by)。
祝各位朋友周末愉快!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