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分析孙悟空的阴谋(歪解西游三十二)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中颇为精彩的段落之一,其中的情节对西游记迷来说称得上是耳熟能详。自古以来对假猴王六耳猕猴的来历的研究就有着众多的猜测,而在如今互联网媒体极为发达的世界中更是众说纷纭。在以前翻看这一段情节的时候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始终觉得这段故事写得有点画蛇添足。最近重读西游记,发现包括真假美猴王在内孙悟空正好被唐僧赶走了三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将这三段故事联系佛道两家宗教的神话故事和教义理念后,我突然有了一些其它的想法。今天就这些想法同大家分享一下。

西游记分析孙悟空的阴谋(歪解西游三十二)(1)

孙悟空

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从大格局来讲,实际上是佛道之争和佛教东传两个基本背景下的两教的发展变革的展现,而展现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唐僧取经这一核心事件所衍生开来的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而唐僧取经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从侧面上推动了佛道两教教义的发展和变革,也一定程度的展示了佛道两教在明朝中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一些传教理念也发展状况。然而我们将目光聚集到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孙悟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的出生、修行、成长的所有过程都是佛道两教在一个独立个体上的缩影。

取经成佛

佛教的修行着重于修心,先修心然后有修身,这与道教推崇的性命双修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孙悟空的修行过程,更是具象化的表现了一个佛教弟子修心的过程。不论是他在文中被称为心猿,还是随菩提祖师修炼的地方叫“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间”,都充分的暗示了“修心”这一重要的佛教理念。而修心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破执”这一重要的修炼过程。所谓“破执”就是破除执念,是佛教修行的必修课。佛教的执念一般指的是“三毒”,即贪嗔痴,这与道教的斩去三尸有着相似的意思。其中贪指的是贪欲,对财富和物质、食色等的极端追求的欲望。嗔指的是对贪欲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厌恶、嫉妒、憎恨等感情。痴指的是愚蠢、不明事理、善恶不分等等。这三关是佛教修行最基础的关卡,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修行也与这三关密切联系。从孙悟空离开五行山跟唐僧取经开始,他有三次被迫离开唐僧,这三次正好对应了孙悟空破“三毒”,过三关的修行。作者吴承恩以巧妙的手段,具象化的进行了描写。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的时候是在他跟随唐僧不久,在路上打死六个劫道的土匪而招致唐僧的不满。慈悲为怀的唐僧对六个土匪施加了过度的同情,然后在行为方式上与孙悟空产生很大冲突,致使孙悟空离他而去。这段剧情中有意思的是这六名土匪的名字分别叫做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正好对应了佛教中说的六贼的概念。佛教提倡的六根清净,就是指的是身无此六贼。此六贼正好指的是人的心中与生俱来的六种欲望,这是指的私欲,也可以说是贪欲,所以这六贼正好对应了三毒中的贪。孙悟空在此杀六贼,就是说他扫除了自己的的私欲,使其六根清净,不为凡尘所蒙蔽,因而戒除了贪毒,过了第一关。完成了这个戒除贪毒的过程后,孙悟空的心从此变不再是凡心,而是佛心。

西游记分析孙悟空的阴谋(歪解西游三十二)(2)

唐僧

与此相对的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不满,虽然是慈悲为怀的体现,但滥施慈悲仍旧是凡心,这是他在修心上比不上孙悟空的。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在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基本上是没有贪欲的,这与猪八戒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多次描述到,在吃饭的时候他基本上就是随便吃几个果子充数,对财富和美色也没有需求,这就是六根清净的表现。而唐僧和猪八戒反而多次因为贪欲受害或惹祸,比如误食子母河的水,化缘误入腕子山坡月洞、在金兜山被兕大王设计活捉等等都是其体现。不过再琵琶洞中面对蝎子精的色诱和女儿国面对女王的财色,唐僧都坚持住了自己的信仰,说明其戒除贪毒是有些成果的。

孙悟空第二次被迫离开唐僧,是三打白骨精的一段情节中。这段情节中孙悟空三次打杀白骨精变化的少妇、老妇和老头,保护了唐僧的安全。然而唐僧却不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念紧箍咒,写下卞书,逼的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这段剧情中唐僧的表现正好符合了三毒中的一个痴字。正因为痴毒的存在才使得唐僧不辨是非,容易被容貌变化的白骨精所蒙蔽,也容易被猪八戒挑拨干下错事。与此相反的是孙悟空已经在修行的过程中戒除了痴毒,能够从神仙和妖怪头顶的云彩中发现对手的善恶,也能够看穿众多妖怪的变化,不为其所迷惑提前做出防范。这方面在西天取经路上除了三打白骨精还有很多地方有所表述,如四圣试禅心中孙悟空看到山庄上空的庆云就知道是菩萨所设的局,在金兜山看见山顶上空的灰色运气就知道是妖怪洞府,银角大王和红孩儿虽然变化欺骗唐僧却被孙悟空一看看破。当然按照书中描述孙悟空能看破这些是他的火眼金睛所致,然而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能够开智慧,看破一切虚妄就是戒除痴毒的体现。再联系到真假美猴王一段剧情中孙悟空打杀山贼又被赶走的事实,可以认为虽然西天取经已经走了一半,但是唐僧还没有戒除痴毒呢。

西游记分析孙悟空的阴谋(歪解西游三十二)(3)

白骨精

到了第三次孙悟空被唐僧逼走就到了真假美猴王的剧情了。这段剧情的核心不在唐僧痴毒发作逼走孙悟空的事实,而是剧情中与孙悟空实力相当的六耳猕猴哪里来的?对六耳猕猴的来历有很多猜测,如来弟子说,菩提弟子说,老君弟子说是主要的三个版本,对此我不敢苟同。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法不传六耳,意思是方法不让第三个人知晓。菩提祖师在传孙悟空本事的时候也专门提到这一句。而六耳猕猴的名字与此相对应,可以说是作者的一个暗示,暗示六耳猕猴的存在与孙悟空息息相关的。原著中六耳猕猴的本事与孙悟空一模一样,几乎所有人都分不出来,所有手段都没法分别。书中能分别两个的只有地藏王菩萨的谛听和如来佛祖。谛听能分别却不敢说出来,最后是如来说了六耳猕猴来历,以金钵镇压,让孙悟空打死了。在整个分别两位美猴王的过程中,参与进来的天界各方颇多,但是所有手段都失效了。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失效的手段中看出一点端倪来。

首先,照妖镜不顶用,说明六耳猕猴不是妖怪所化,那与孙悟空本身肯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紧箍咒不顶用,说明咒语一念,两人都上的金箍是同时作用的。金箍只有三个,每个咒语不同,绝对不会有第四个。那六耳猕猴头上的金箍来历就显得有些可疑了。然而原著中说明金箍只有三个,是如来心苗所炼,然后交给观音菩萨带给取经人的。这里就说出了金箍虽然套在孙悟空头上,却和如来心里联系紧密,三个金箍一心所炼,除非如来有第二颗心,否则就不会有第四个金箍。按照红孩儿一段中,观音菩萨给红孩儿的金箍可以一化多的概念,孙悟空的金箍估计也有同样的功能。很多人把这个作为如来弟子说的重要证据之一。可是证据不能孤立存在,在金箍棒一事上与此有了很大矛盾。两个猴王对各自手中的金箍棒的控制是一样的,如果六耳是如来的弟子,如来哪里去找第二个金箍棒,或者和金箍棒功能一样的随心铁杆兵?要知道金箍棒可是太上老君的专利产品,如来贸然山寨一个,就不怕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打他么?反过来,也不能以金箍棒来孤立的证明六耳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西游记分析孙悟空的阴谋(歪解西游三十二)(4)

真假美猴王

根据原著中一些人员对话,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孙悟空就是六耳猕猴,两者是一体两心的存在。如来说过,他面前的菩萨和罗汉等等都是一心的,但是孙悟空是二心的,这次正好是二心交战。按照佛教对二心的解释,其实是对修行者心意不坚定的一种说法。按说唐僧师徒中心意最不坚定的是猪八戒,怎么也不会排到孙悟空身上。但是孙悟空被唐僧冤枉以后,原著有一段孙悟空的心里描写,说明其存在的执念,和对唐僧的怨恨,这正好符合了三毒中嗔毒这一要点。因为嗔毒的存在孙悟空放大了对唐僧的怨念,把取经过程中在唐僧处受到的冤枉和不满都发泄了出来。而这些怨念正好具象化了一个角色,这就是六耳猕猴,这才能完全解释六耳猕猴的来历。这种方式正好与道家斩三尸中的理念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正因为六耳猕猴是孙悟空本体所化的第二心,所以本事与孙悟空一模一样,各路大神都无法分别。谛听监听三界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没有能力帮助孙悟空戒除嗔毒,只能推给如来。如来佛祖神通广大,自然能看出谁是本心,谁是嗔毒,助孙悟空斩除嗔毒,那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整体上看,孙悟空踏上西天之路的修行过程,其最基本就是要戒除三毒,方能够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其实戒除三毒的动作在西天之路开始之前,孙悟空就在做了。在菩提祖师处学艺,在八卦炉中炼火眼金睛,这是戒除痴毒。五行山下吃苦五百年,天天吃铁丸和铜汁,这是戒除贪毒。再加上真假美猴王一役中打死代表嗔毒的六耳猕猴,孙悟空的修行因此而圆满了。这也是最后孙悟空能成为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和沙僧不能成佛的根本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