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倒霉汉元帝刘奭(历史上的帝王汉元帝刘奭)

刘奭:出生于公元前74年 卒于公元前33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宣帝之子。性情优柔寡断,崇尚儒道,为人不分奸贤,在位16年,无大作为,还差点把父亲留下的大好江山断送掉。病死,终年45岁,死后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

史上最倒霉汉元帝刘奭(历史上的帝王汉元帝刘奭)(1)

汉宣帝刘询的长子,母亲是恭哀皇后许平君。刘奭出生后数月,其父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八岁的刘奭被宣帝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第二年(公元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客观地说,汉元帝不失为一位多才多艺、品行不错的好人。但是,好人不一定成为好君。作为君主,汉元帝谈不上优秀,主要是性格与能力问题。史书说他“柔仁好儒”。其实,这并非弱点,一个君主胸怀宽宏柔软,主张行仁政,偏好重用儒臣,应该是天下人福分。问题是,汉元帝的宽柔最终表现为优柔寡断、软弱可欺,不能驾驭局势,听任宦官专权。

昭君出塞

王嫱,字昭君,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人。昭君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诰,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匈奴。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稗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西京杂技》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汉代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枝玉叶的宗室公主。但她们的为人行事,很快都随着历史的长河流逝了,唯独“良家子”出身的昭君却流芳千古,人们怀念不已。1963年,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首咏昭君的诗,镌刻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不仅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肯定了汉元帝的历史眼光。

史上最倒霉汉元帝刘奭(历史上的帝王汉元帝刘奭)(2)

后世评价:不得不说汉元帝就是汉朝衰落的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