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

西游·伏妖篇

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1)

(电影海报)

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2)

“周氏西游”呈现的不止有“笑点”

文 / 颜士强

精彩影评

有人说周星驰拍的绝大多数影片属于喜剧,而他认为自己的多数作品应冠以“悲剧”一词。从最初的《大话西游》系列、《西游·降魔篇》到如今的《西游·伏妖篇》,孰喜孰悲大抵需要尽阅世事沧桑,方能真正洞悉体会。 这些有关西游的电影以鲜明的周星驰风格,在广大影迷心目中烙上了“周氏西游”的印记。

央视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在每个年代的人群中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贴近历史人物性格的唐僧,顽劣与正义于一身的美猴王,念力不定的猪悟能,憨厚老实的沙悟净,以及苦等于鹰愁涧的小白龙,而“周氏西游”里的人物与这些美好正派的形象却大相径庭。细细数来,吴承恩在撰写《西游记》时,本着以牛鬼蛇神、妖魔仙班来讽刺世风薄凉的现实社会,当名著走上了荧屏,我们不能忘却原著中本该反映出来的魔性,而不仅仅是道义。被贬下凡的猪刚鬣、沙悟净、小白龙,不论是在云栈洞、流沙河,还是蛇盘山,等待点化、为妖吃人的那段经历不可忽略。纵观之,“周氏西游”的创作思路、角色构设选取了原著的另一个切面。

从《大话西游》系列开始,周星驰一遍遍地阐述自己对《西游记》原著的理解与认定,他觉得身为僧徒的唐玄奘、勇猛果敢的孙猴子、贪吃贪色的猪八戒以及憨厚老实的沙悟净,远不止世人惯以为之无情无欲、一心向佛的形象,恰恰是艰辛的取经之路,才净化了他们的情与欲、铸就了他们的道与义。

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3)

“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这是《西游·伏妖篇》一段耐人寻味的台词,也是出身底层的周星驰最真的感悟,他用看似一笑而过的场景表达着深层的情感,以“鸡立鹤群式”的小人物映照着人生的大道理,借外在无尽的反差掩饰内心真正的想法,除妖降魔也好,怪力乱神也罢,直白与晦涩的交织,离合与悲欢的碰撞,传来的岂止是“笑点”,更多的是深谙世俗的唱和。

《西游·伏妖篇》虽由周星驰、徐克联手打造,但二人在拍摄风格上的不同、电影创作上的差异,造就了影片可圈可点之处。

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4)

老怪徐克在武侠电影上的造诣是对加盟《周氏西游》创作的最大贡献,且不说震撼视听的冲击力,在剧情元素上的雕琢加工可谓精致,酣畅大气的特效恢宏之中见细微,人物再造魑魅邪恶之中略显脱俗不凡。吴亦凡饰演唐僧可以说尽心尽力,不单指明显精进的演技,更多之处可感受到他用心的演绎;林更新饰演的孙猴子风格虽改、容貌有变,但很有味道;值得一提的是篮球运动员巴特尔的加入,更为凸显了这部巨作的大胆与特色。

《西游·伏妖篇》里的每一位角色都或多或少体现着亦人亦妖的双重性格,不能说普普通通的人就可以被随意欺凌鱼肉,也不能说变幻多端的妖魔就能为所欲为,正所谓妖为人时人即妖,面对利欲权色,面对生死抉择,人难免没有妖的一面,心魔未除焉能成人、恶念未消岂敢称仙,唯有真善美战胜了假恶丑,人性打败魔性,才能说有过人生与回忆。

西游伏妖篇全揭秘:西游伏妖篇(5)

纵观整部影片,唐僧的那句“我心里再也装不下第二个人”道出了周星驰耿念于心的“西游情怀”,既有对《大话西游》系列影片的致敬,也有对一去不复返的缘分缅怀,告诉世人:始末一生的折腾,哪怕不曾拥有,也要懂得珍惜。


声明:欢迎转载,注明作者。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