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力奋楫高水平打造水美名城(跨越江河海水连世界)
编前语:“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对国企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十年间,改革蹚新路,敢闯天地宽。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布局结构优化效果显著,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涌现出一批实力卓越、活力充沛的“新国企”。为全方位展现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跨越”系列主题报道,邀您一同走进大国“顶梁柱”,看国有企业如何肩负使命筑根基,奋楫争先谱新篇。
央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在巴基斯坦的吉拉姆河畔,水车的运转速度代表着当地的生产水平,更快的速度意味着灌溉更多的土地。如今,横架在吉拉姆河畔的水电站正在改变着居民生活,卡洛特水电站就是其中之一,源源不断的水电满足了当地约500万人用电需求,有效缓解电力短缺问题。
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海外建设项目之一,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和首个大型水电投资项目,也是被写入中巴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水电投资项目。
三峡集团因三峡工程而生,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截至2021年底,三峡集团业务覆盖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可控装机容量1104万千瓦。三峡集团积极推动地区清洁能源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风光氢储项目多线发展,更加有力地服务于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
“新时期,三峡集团正在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双碳等国家战略实现。”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
三峡工程全景(央广网发 三峡集团供图)
迎战·跨越百年 三峡精神历久弥新
1993年,为建设三峡工程、开发治理长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集团前身)正式成立。
三峡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早在1918年,国人就产生了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长江水患,建设三峡工程又多次提上议事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从未攀登过的水电高峰,堪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业界公认的“世界水电难题题库”。
巅峰迎战这样一项前所未有的大项目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配合,时任三峡总公司总经理的陆佑楣提出“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口号,这句口号极大激发了建设者为国家争气、为人民造福的精气神。
从1994年正式开工,到2020年项目整体竣工验收,20多年间,数以万计的三峡建设者怀揣“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共同理想,从四面八方云集三峡工地,夜以继日投身到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高峰时期,参建人员近4万人。三峡工程创造了建设规模、移民总量、装机容量、泄洪能力、金属结构等多项世界之最。这座国之重器的落成,推动了我国水电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制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国水电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
水利兴天下定,以三峡工程为起点,一座又一座“三峡”拔地而起。
2022年9月22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百万千瓦机组单机容量居世界第一。
国有召必应战,这次三峡集团再挑建设大梁。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历时十数年,两万余名建设者与江河为伴,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刷新了一项项世界纪录。
白鹤滩水电站全景(央广网发 三峡集团供图)
在一次次请战、一次次练兵中,三峡人始终坚持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三峡标准”,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以卓越的工程质量创造了水电工程的世界奇迹。在不同工程建设中,“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得到不同形式的呈现和发展。
如今,沿长江水奔涌而下,自西向东,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六座水电站龙盘虎踞,在两岸比肩而立,母亲河焕发新生机。
攻关·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技术“两翼齐飞”
从技术上看,三峡工程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项目有40多项,达到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的项目有100多项。
回望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浇筑混凝土的过程,总共浇筑混凝土近2800万立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建筑物。浇筑高峰期的几年里,平均每年要浇筑400万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土,曾三年三破混凝土浇筑的世界纪录。
在这样的快速施工中,如何让大坝不裂缝或少裂缝以实现工程强度和耐久性?如何避免关键结构不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以确保工程健康安全?这是一种关键技术,工程管理一把手带头把家安在工地,7*24小时观察工程的细微变化,记录数据,解决丝毫的偏差。
当两院院士潘家铮看到三峡工程相关纪要时,非常感慨地说,工程是靠人干出来的,而工程的灵魂是设计,设计的关键是动态优化,动态优化设计就要求工程师必须能在工地解决实际问题!
从三峡工程到白鹤滩水电站,近30年时间里,三峡集团冲锋在前,带领水电全产业链攻坚克难,掌握了建设运营大型水电站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水电装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重要材料的全国产化,中国水电站由“跟跑”“并跑”到实现“领跑”。
2018年4月24日,在湖北考察时说,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他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三峡人以实际行动和成绩回应的关切。
2018年4月24日下午,来到三峡大坝,登上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上下游,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长江自古承担航运的重任。为了让航运功能延续,从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升船机”的建造从未停止。2016年9月,三峡升船机试通航以来,克服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层层挑战,2022年上半年实现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7420万吨。
长江三峡1号驶入三峡升船机(央广网发 三峡集团供图)
如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事业等功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枢纽工程。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2019年,三峡集团牵头发起成立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以打造共抓长江大保护国家级合作平台为目标,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累计落地投资超过2000亿元用于长江大保护,将清洁能源和污水治理相结合,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将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价值。
“三峡集团已确立清洁能源业务和长江生态环保业务‘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雷鸣山说。
布局·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风光氢储创新篇
三峡集团武汉总部的运控大屏上,显示着三峡集团旗下全部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和实时发电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峡集团的发电机组就一直处于接近满负荷的状态,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
我国是世界水电大国。自2004年起,我国的水电总装机容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尽管如此,用电高峰期,仍有部分地区出现断电情况。停电意味着工业运转的血液停止流动。
“国内千万千瓦级的水能资源开发已经离‘天花板’不远,而且越到后面开发难度越大、成本越高。大水电虽是三峡集团的看家本领,但新能源业务也是三峡集团未来保持清洁能源发展优势的关键力量。”雷鸣山说道。
在碳减排约束条件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迫在眉睫。
雷鸣山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成为电能增量的主力军,将实现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的转变。“要举全体三峡人之力来发展新能源,将新能源作为三峡集团核心主业进行打造。”雷鸣山说。
安徽淮南水面漂浮光伏项目(央广网发 三峡集团供图)
新能源出力具有典型的间歇性、随机波动性特征。如何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三峡集团认为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0.316元”,2018年,三峡集团以低于现行标杆电价40%的价格中标格尔木500兆瓦的光伏项目,这个价格甚至比当地煤电标杆电价还要低1分钱——这是我国光伏电价第一次低于燃煤发电标杆电价。
这么低的电价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三峡集团三峡能源青海分公司工作人员董卫平回忆说:“甚至有人觉得我们会弃标”。
其实,早在2011年,三峡集团就开始光伏项目的布局,对西北地区的光资源做了大量分析,在电站设计、设备选型和后期运维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为了把电价压下去。
在格尔木光伏园区,光伏板逐光产能。精准追光、吸收放射光、升级光伏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发电效率,技术变革驱动成本持续降低。格尔木项目探索出更适合国内平价上网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实施方案,已成为国家能源革命的示范样本。
新能源电力不仅要用得上,还得用得起。这一次,三峡集团又站上“领跑者”的位置。
“我们的项目让业界看到了光伏平价上网并非‘天方夜谭’,这也正是‘领跑者’的意义所在。”董卫平说。
风光氢储齐头并进,三峡集团已基本形成以内蒙古、新疆等西北区域为重点,向中东南部和光伏“领跑者”基地、特高压电力通道送受端等电力负荷集中区域辐射的陆上“风光”布局,形成北起辽宁、南至广东的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布局。截至2022年8月底,三峡集团新能源新增装机191万千瓦,总装机302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672万千瓦,光伏装机1353万千瓦。
就当外界认为三峡集团的发展脉络尘埃落定时,2021年6月1日晚,三峡能源登陆A股市场,募资227亿元。227亿元的募资金额,创造了迄今为止我国电力行业史上规模最大IPO。
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预计到“十四五”末,三峡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增加到7000-8000万千瓦。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遴选三峡集团等10家企业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三峡人认为,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为国为民为全人类永续发展的战略智慧,勇于担当,永葆初心,基业方能长青。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央广网发 三峡集团供图)
从大江向大海,从中国向世界,从水电向新型电力系统,一座座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家庭灯火通亮,一条条产线昼夜运转。三峡人的志向已交融在大坝浇筑的每立方混凝土里,凝结在工程装备的每一个组件中,奔涌在祖国的千百条大好河川间,也交织在全人类的未来福祉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高阳
统筹:胡立善 马文静
记者:卜叶
编辑:牛谷月
视频:李帅 张圣琪
设计:李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