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0糖0卡到底喝了会不会胖(年轻人青睐的0糖0卡)

近日,“0糖0卡饮料真的健康吗?”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专家表示:因为添加糖醇类甜味剂,在代谢过程中“0糖0卡饮料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产生负担”。这类饮料中的磷对骨骼发育和肾脏功能不利,钠对控制血压不利。专家推荐的健康饮料包括:白开水、淡茶、不过量添加植脂末和糖的咖啡,但要注意饮用量。

没想到,该话题一出,立刻引发热议。同时,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同样喝碳酸饮料,喝无糖胖的人更多,得糖尿病的人也多。

所谓的0糖0卡到底喝了会不会胖(年轻人青睐的0糖0卡)(1)

话题截图。

那么,糖真的是“洪水猛兽”吗?代糖产品真的健康吗?为何标注无糖的食品也会让人胖?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会带来副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

“0糖、0脂、0卡”气泡水受年轻人青睐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与健身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对零糖、低脂、高纤维等饮食方式的需求在逐渐增大。

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所谓“0糖、0脂、粗粮”的食品和品牌出现,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三剑客”可乐、雪碧、芬达均推出了无糖产品,老品牌康师傅推出了无糖冷泡绿茶,元气森林等饮料品牌因为主打无糖而在市场上迅速有了一席之地。

徐婷是一个90后的姑娘,平时常常关注健康类咨询。她在不少文章、短视频里都看糖分摄入过多会让肌肤提前衰老、下垂等危害,而一些常见食品里含糖量的数值也让她感到恐慌。比如,一瓶可乐的含糖量或一些喝起来不太甜的饮料里竟然也有不少糖。

所谓的0糖0卡到底喝了会不会胖(年轻人青睐的0糖0卡)(2)

便利店售卖的“0糖0卡”饮料。

之后,徐婷看到“糖”就有一种焦虑,但年轻人如何能拒绝奶茶?为此,徐婷依旧非常纠结,直到小姐妹推荐给她“抗糖液”“抗糖丸”等产品,吃了甜食后可以服用,徐婷这才大胆地喝起奶茶。

“我也是跟风购买,是否有用,确实不知道。”徐婷说,她发现奶茶店推出了“0糖0卡糖”“三分甜”等关于调整糖品类和数量的选项,这让她更加大胆地喝起了奶茶。

“水太难喝了。”对于男生小豪来说,男生的“标配”是一瓶可乐或冰红茶一类饮料,平时打球、踢球后总会买上一瓶饮料。但小豪的姥姥和姥爷有糖尿病史,因此父母不让他喝这类饮料,但小豪舍弃不了碳酸气水那股直冲嗓子眼的刺激感,直到市面上出现的各类无糖汽水恰好迎合了他的需求。他说:“爸妈看到我喝的时候,我指着上面的标志告诉他们是无糖的,然后他们就没制止我了。”

“除了市面上常见的气泡水、茶饮、奶茶、酸奶等在显著位置标注了‘0卡’‘无糖’等字样,在贵阳,还有无糖冰粉等产品。”市民哓星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甜品爱好者,各类奶茶、蛋糕以及糖水都是她非常喜爱的食物。2022年初,哓星被查出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医生对哓星的嘱咐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诫她不能再吃甜食。

“听到不能吃甜的,我感觉天都要塌了。以前我几乎每天一两杯奶茶,时不时地加块芝士蛋糕。自从不让吃甜食后,我也想过很多办法”,哓星表示,自己有尝试购买网红推荐的代糖,以解嘴馋,但她发现只需放入水中一点,甜味就很明显。就此,她不再食用。

对于市面上五花八门的0卡、0糖食品。哓星说,自从生病后,对吃非常谨慎,也不敢再随意尝试。

医学专家提示:

代糖虽比普通糖热量低,仍不宜过量饮用

“因为吃甜食会引起肥胖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所以有了很多代糖食品的出现,不少商家也打出了‘0糖0卡’的宣传标语,让人觉得这类产品既可以享受到吃甜食的快乐,又能减轻吃甜食的负罪感。”贵州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张思琴说。

所谓的0糖0卡到底喝了会不会胖(年轻人青睐的0糖0卡)(3)

贵州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张思琴正在查房。

无糖并不意味着不甜,而是把各种代糖当作甜味剂来满足口感。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也就是“0糖0卡”的概念。

那么,“0糖0卡”的食物为什么会有甜味呢?记者问道。

张思琴表示,这是因为里面加有代糖,代糖的规范名称是甜味剂,是能给食物增加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相对于糖,热量低或不能被人体代谢,可代替糖加入到食物中来增加口感,减少热量,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有热量)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

张思琴介绍,根据来源,代糖又分为三类:一是糖醇,它属于营养性甜味剂,是来源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膳食纤维,糖醇甜度在0.5至0.95(蔗糖甜度1),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果葡糖浆、赤藓糖醇等,热量远低于蔗糖;二是人工合成类,它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依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前允许食品添加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共有18种,其中人工甜味剂有11种: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三氯蔗糖等(注: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是无糖可乐、无糖雪碧饮料的主要配料);三是天然植物来源,它属于非营养性甜味剂,如甘茶叶提取的甘茶素、甜叶菊提取的甜菊糖苷、罗汉果提取的罗汉果苷等。

“这就是无糖食品吃起来会甜的原因,无糖食品虽未含糖,但它含有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张思琴说,其实无糖食品里面的甜味剂,有可能会刺激人的食欲。虽然甜味剂本身热量很低,但它会刺激大脑,从而让人产生饥饿感,会进食其他更多的食物,使热量超标。

相关研究显示,代糖虽不同于葡萄糖等直接代谢升高血糖,但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能量摄入与代谢,并且大量食用代糖可能导致腹泻,对肠道菌群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增加肠组织炎症的发生风险,或导致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心脑血管风险等潜在危害。

糖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请勿过分解读“抗糖”一词对于网络上“抗糖”的概念,张思琴解释道,“抗糖”不是说完全不摄入糖,只是不摄入过多的糖。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就会把抗糖理解成就是戒糖、限糖、减糖、控糖,认为是要少吃糖。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所谓的0糖0卡到底喝了会不会胖(年轻人青睐的0糖0卡)(4)

市民购买的代糖产品。

糖分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它为人体提供能量,特别是对于大脑。

那么,抗糖这个概念出现以后,很多人就比较激进,为了抗糖就是拒绝一切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样的非常做法不可取,完全不摄入糖会引起低血糖、营养不良、贫血等,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张思琴强调,代糖并没有想象的健康,所谓抗糖产品更不要随意食用,最健康的依然是白开水,以及天然新鲜的粗加工食品,过度嗜好甜味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接受天然食物的口味,主要从水果、水果干等天然食物中获得甜味,才是合理的方式。

同时,《中国食品安全网》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无糖食品时,应养成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查看配料表上用哪种甜味剂代替糖类,查看营养成分表上的能量值。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是一个产品的原料构成,包括名称和量化的信息。食品企业通过配料表进行正确标注,避免夸大宣传,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阅读延伸:

果糖——存在水果、蜂蜜、含果糖饮料中,人体很难代谢果糖。大量食用饮用果汁、水果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结晶果糖——高纯度提炼的工业果糖。上市至今不过几十年,甜度较高,冰镇之后更爽口,存在工业生产的零食饮料中,摄入过量,危害类同果糖。

葡萄糖——主食淀粉米面各种碳水中含有大量葡萄糖,可被人体转换吸收,但主食摄入过多,一样导致肥胖。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乳糖包含葡萄糖和半乳糖,乳糖摄入过量,也会在体内转化为能量堆积,引起肥胖。

蔗糖——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叶、花、茎、种子及果实中。蔗糖包含果糖和葡萄糖。

甘蔗、甜菜及槭树汁中含量最多,常见的白砂糖、方糖、红糖都属于蔗糖。

蔗糖口感最好,热量高,容易使人上瘾。摄入过量,常引起蛀牙、肥胖。

代糖——有些人工合成,有些从植物提取,甜度非常高,口味跟真正的蔗糖差异较大,让人喝完总觉得嘴里有股怪味。代糖不产生热量,但不代表绝对安全,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肠道菌群。

都市新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王浩 胡岚

编审 赵宏斌 廖波 施昱凌

校检 谢康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