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

01:剧情概述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电影《囧妈》中,张璐对徐伊万这么说,徐伊万也对自己的母亲卢小花这么说。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

张璐

徐峥扮演的小老板徐伊万,面临着两重困难:一是与感情不复存在的妻子存在商业纠纷,二是和“一见面就争吵”的母亲积攒已久的矛盾。在爱情的泡影即将破灭与长期闹僵的母亲之间,徐伊万选择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工作为重,放弃陪母亲去莫斯科参加“圆梦”表演。

在徐伊万出国做打官司准备时,他发现护照忘在母亲那里,于是他意外的上了这趟俄罗斯的车,要和母亲一起度过漫长的六天。刚开始,徐伊万还想着中途换乘时,买机票“逃离”母亲,但现实并没有让他如愿;部分原因是因为这趟车经过的站点没有机场,但最主要原因也许是徐伊万在“亲情”和“事业”中的犹豫与踌躇。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

意外踏上俄罗斯之旅

母亲卢小花对徐伊万来说是折磨般的存在:在儿子打电话的时候不停的往他嘴里塞吃的;总想把自己所想强加到徐伊万的身上,也不管他是否乐意。两人在火车上的相处,如同台词所描绘的一般:见面=争吵。

在多次的大吵小吵后,母亲被徐伊万的过激言语伤害,扔下行李在漫天飞雪中独自离开了火车站。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3)

不停喂食

至此,一直在闹不和的母子两关系才出现了“拐点”:赌气的卢小花踉踉跄跄地走入了雪白的丛林,意识到错误的徐伊万担心母亲遇险,选择在后边“尾随”;最终,闹僵的两人在一棵倒下的大树上休息,开始倾心的交谈;这一次,徐伊万没有不耐烦地听,母亲也没有自顾自的讲,两人的“沟通频率”在这冰天雪地达到了一致。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4)

谈心

“我知道了,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你也有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对不起......”

徐伊万到现在,虽然已进一步意识到了些什么,也似乎开始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但两人的关系仍悬在某种程度上,未能真正的“破冰”。

一头黑熊的出现,打破了这刚刚回暖的“亲子关系”:母子两被小熊追赶,徐伊万带着母亲巧妙脱身,没想到“小熊”的“母亲”也怒气冲冲地来为自己的孩子报仇。逃亡过程中,徐伊万摔伤无法继续移动,只能坐以待毙,没想到在“安全区”的母亲主动为他引开母熊:你要吃就来吃我,别吃他!并在黑熊扑向的瞬间,紧紧抱在受伤的儿子身上。千钧一发之际,黑熊被一艘游轮上的猎人用麻醉枪击倒,母子两也被成功救起。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5)

邂逅黑熊

电影最后,母子两戏剧性的参加了“猎人”一家的婚礼,并乘坐热气球到了大剧院,为卢小花圆了演艺梦;此后,两人开始互相包容,理解,释怀,徐伊万和卢小花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两人关系间的“万年寒冰”也逐渐融化。

但电影终究是活在荧屏里的故事,现实中的戏码,未必能如此理想化。当下的家庭,亲子关系的矛盾如同电影未转折之前的桥段,在五湖四海的不同家庭里上演。但最后并不是都能相互释怀,有的案例则演变成惨痛悲剧:有母亲选择服药告别,有孩子从高楼纵身一跃,有孩子则拿起尖刀刺向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6)

02:《囧妈》反映了当下家庭(亲子关系)中哪些尴尬?

尴尬一:单亲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乏力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谓幸运与不幸,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个和谐、温暖、被关爱、包容、良好教育的原生家庭;当你的家庭让你感到完整、享受到它带给你的积极影响时,那么你是幸运的;反之你就是不幸的。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7)

这些“幸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遇到坎坷时,儿时的经历总能给予积极帮助;但那些相对“不幸”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鼓舞,所以导致两者在面对同一挫折时,可产生截然不同(积极应对/消极逃避)的两种应对策略。

影片中:徐伊万的家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在徐伊万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个词语越发模糊。因而,在缺乏父亲关爱的同时,孤苦伶仃的卢小花,在教育孩子上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迹象。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严父慈母”,其含义便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人扮演严厉的角色,给予犯错的孩子及时纠偏;也要有人扮演慈祥的大人,给受挫的孩子抚平内心的伤痕,两者结合施教达到的效果才是最佳。

但卢小花一人分饰两角,不太现实,因为每个人的教育理念,决定着她将往严/慈中的单一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卢小花逐渐变成了那个“慈”到了极端的人:对徐伊万,她倾泻了全部的关爱,以至于他感觉到快要“窒息”。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8)

溺爱过度

同样的,在犯罪电影《保持沉默》中,男主吉米·托马斯从小便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父亲的背离、母亲教育的乏力,让他过上了阴郁的童年,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走上了“弑母”的道路。留心观察的话,同样的案例也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小结:以上都表明了,单亲家庭对孩子施教的不全面,是当下亲子关系的尴尬之一。

尴尬二: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模式

知乎有一条提问:如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人过招?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得到了大家五花八门的回答。透过这个现象可侧面看出,大多数孩子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展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完全以自己思维替孩子考虑事情,他们善于从自己的角度、认知、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处世范本”,然后命令孩子要像这“范本”写的这么做。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感受永远比孩子的感受准确,自己的见解永远也比小孩子独到。总之,在施教过程中,不存在“教育的主体”与“被教育的主体”一说,父母自己就是中心。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9)

这种现象,在电影《囧妈》中也有迹可循。卢小花以为徐伊万饿了,不停的给他“喂食”,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在打电话处理事务,母亲投食的手也没有停下。所以,徐伊万不止一次告诉母亲说:我不饿!你没有听见我说什么吗?我说我不饿!

像卢小花这样的父母,在周遭并不少。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以自己的做事方法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孩子必须听大人的、大人比小孩成熟懂得多、我说你就照做,我教训你就照服,在他们的认知里根深蒂固。

小结:父母的自我中心倾向、过度中心化的施教模式,让原本想开辟创新的孩子无所适从,这便是《囧妈》所折射出来的尴尬之二。

尴尬三:不成熟的父母

你也许听过“熊孩子”,但你是否听过“熊爸妈”?

“熊孩子”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他们心智不成熟,缺少父母的管教;而“熊爸妈”则是父母亲自身,在教育时扮演的角色并不够成熟稳重,反而呈现出孩子般的“情感不成熟”现象。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0)

在琳赛·吉布森的《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就提到了类似的“熊父母”。此书将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分为了这几种类型:

情绪型父母:情绪极度不稳定,像小孩子般依赖他人安抚自己的焦虑,比较善于把沮丧的情绪放大,让孩子一同经历崩溃。

驱动型父母:过度最求完美和极致,总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忽视孩子的真正诉求;在管控孩子的生活上从不感到疲倦,他们也通常会因为孩子的不成功感到羞愧。

消极型父母:遇事先逃避,未足够清晰的意识到为人父母所需承担的责任,遭遇危机的时候视而不见,消极懈怠,抛下孩子,让孩子独自解决面临的难题。

拒绝型父母:回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对于孩子的情感回应置之不理,并有时会因为此类问题暴怒;这类父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就像是个拖油瓶,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会过的更开心快乐。

在以上的四种类型父母中,《囧妈》卢小花对待徐伊万,更倾向于“驱动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几种类型父母,在生活中就很少见。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1)


我朋友的父亲,便是其中一类,她是典型的“消极型父母”。朋友说在家里碰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父亲的身影,即使把问题放在台面上沟通,父亲也极力推脱和回避;所幸我这位朋友没有往坏的方向发展,从小到大靠自己搞定了很多难题;但这类父母对孩子而言,是种坏的榜样。

小结: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是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麻烦,这类亲子关系中,矛盾和摩擦自然少不了,两人的相处“时光”,便是孕育“trouble maker”的最佳时机,这也反映了当下家庭的一种尴尬。

尴尬四:亲子之间的无效沟通

在去往俄罗斯的6天行程中,徐伊万和卢小花因矛盾升级而产生了一次“促膝长谈”机会,那便是母子两在遭遇黑熊之前,在森林树下的那段交谈时光,这次沟通对缓解母子两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是“有效的沟通”。

但在电影中,这种有效的沟通只占有极少的比例,母子两的日常沟通,都是在升级和加剧矛盾,没有任何成效。在面对卢小花对自己事业、婚姻情感等多方面的盘问,徐伊万选择了隐瞒实情、说谎、欺骗或者拒绝回答。这是《囧妈》中徐伊万和母亲的尴尬,同样也是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尴尬。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2)

父母总是以沟通的名义,不停逼问孩子说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孩子也总是以正面乖巧回答的姿态,做着散慌、回避、反叛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总是完美的错拍,生活中的无数次交谈,从未输出过有效的结果。

小结:和家长间的交流,只是走个形式,孩子根本打不算打开心扉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见闻,因为他们也清楚,说实话的“代价”,这就造成了亲子关系总存在“无效沟通”的尴尬局面。

03:以《囧妈》为例分析,当下家庭中,造成亲子关系矛盾的根源有哪些?

主要是两种教育、养育方式的极端化:

(1)父母无法浇灭的“控制欲”:过度占有孩子的私人空间、侵犯孩子的精神领域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关于“控制欲”,这是教育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前也针对“控制欲”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家长的“控制欲”会造成亲子关系诸多的矛盾?那是因为你未曾亲身经历:过度的控制,比窒息更让人难受。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3)

《囧妈》中,卢小花觉得冷,就逼迫徐伊万穿衣服,但徐伊万并不这么认为,所以两人便又斗嘴了;卢小花认为宝贝儿子饿了,但其实徐伊万根本没有饿的感觉,于是他躲开母亲,把一盒小番茄一个接着一个丢出了窗外;婚姻受挫的徐伊万想和俄罗斯的失恋美女谈心,母亲极力阻止,阻止他这么做!

在母亲身边,徐伊万的一切行动都需要经卢小花之手,只不过徐伊万也比较固执,不是事事都听从母亲罢了。但在很多家庭中,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种“反抗”的能力。只要他们提出异议,就会迎来父母亲劈天盖地的批评,所以他们只能照做。

控制欲,让徐伊万呵斥母亲:保持10米的距离,不要靠近我;也让《小欢喜》的英子,跳海自尽面对私人空间被侵犯,精神领域被父母亲“闯入”,很多孩子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去处置。矛盾从何而起?当父母忽视孩子的诉求,要求他们按照“范本”做的时候,已经在悄悄酝酿了。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4)

《小欢子》英子跳海

(2)“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宠溺与娇惯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后汉书·仇览传》范晔

娇惯和宠溺,是造成亲子关系存在矛盾的原因之一:父母的宠溺,助长了孩子的骄气,最后父母反受其害。

类似的道理,古人也不少警示我们,《种树郭橐驼》中也说到:虽日爱之,其实害之。父母爱孩子到了极端,就会爱护过度,就像种树时人们为了爱护它,早晨去碰碰树干,晚上扣扣叶子,幼苗总有一天会因此死亡。

《囧妈》卢小花,由于失去了丈夫,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切,倾斜完她所有能给予的“资源”,但长大后的徐伊万并不接受,反而觉得母亲的这种行为让人不解,当一方要求停下而另一方继续时,摩擦也就产生了。

在现实中,家长溺爱孩子,孩子便会逐渐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出现心理畸形,开始提出不合理诉求。当这些诉求未能被及时满足时,他们会将怨气撒在父母身上;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养成后,他们也会慢慢失去自立的能力,在与其他同龄人竞争的时候败下阵来。

父母无法填补孩子的欲望“黑洞”,也解决不了孩子因此的“情绪”失控,孩子也只以自我为中心,失去爱心与同情心,双方开始相互疑惑、埋怨,一起困在恶性循环中。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5)

(3)极度稀缺的沟通机会,费力的沟通过程,无效的沟通结果

张璐在电影开头问徐伊万:你有多久没有抱抱你妈妈了?对于这句话,我有不同的理解:张璐并非让徐伊万真去“拥抱”自己的母亲,而是暗示母子两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久未得到缓解了、到底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的母亲和平相处,好心交谈过了?

总的来看:徐伊万和卢小花缺乏沟通的机会,一方是企业的老板,总有不停的事务要处理;两人的沟通过程也极端费力,总是一见面就要开始拌嘴、争吵;每次相处都会以不愉快收场,沟通经常无果。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6)

《囧妈》中极少的沟通

亲子关系若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溯源到双方的“沟通”问题。长期生活在乡村的我,观察到城市孩子和乡下孩子与父母亲相处存在的一些差异:根据我身边的案例,城里的孩子更乐意和爸妈沟通交流,而乡下的孩子与父母亲仿佛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隔阂,很难敞开心扉去攀谈。

类似差异,只是个人观察到的个例,也许不具备普遍性,但也可从一定程度看出,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关系的“桥梁”。

家长说——孩子听,家长教——孩子受教,这中间需要“沟通”来衔接,当沟通总是不能顺利进行时,多数的亲子关系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想法不同频而引发矛盾。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7)

恰如《小欢喜》中,老师安排英子、英子父母的背对背沟通,被宋倩的暴怒打破,最后家庭关系并未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是加深了英子对父母的无解。这是他们一家沟通的收场方式,也是当下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时结束的方式。

04:每一段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是否也会存在一只丛林黑熊,来促进双方的共同“觉醒”?

《囧妈》中,那只出现的十分不“合适”,却又十分“正确”的黑熊,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其含义真的只有一只无端冒出的“丛林生物”那么简单吗?并非如此。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8)

黑熊的暗示

因为熊,母亲舍命保护儿子,致使徐伊万和卢小花的积攒多年的“寒冰”被融化,卢小花意识到自己的管控太过度,徐伊万也清晰地认知到母亲是多关爱他,他是有多疏于去触碰母亲那些细腻的内心感受,是头棕熊,让双方共同“觉醒”。

因此,这头熊,意味着一场化解亲子关系的“甘露”,也意味着一次千载难逢的“破冰”时机。诚然,并非所有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都能等来这么一头“棕熊”的出现,要想破解双方存在的矛盾、误解,则需要双方共同的“觉醒”。

首先,家长需要尝试着:

1. 寻找并建立与孩子的边界感,使亲子关系保持在合适的距离

在寒冬里,两只刺猬相互依偎着取暖,但是它们发现:靠的太近,会被彼此的刺刺伤;但离得太远,就感受不到相互的体温,有被冻死的危险。于是它们百般探索、尝试不同的相处距离,终于发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位置可以让它们既不互相伤害,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这就是著名的“刺猬定律”。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19)

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中,刺猬定则十分有借鉴意义:若是相处太近,就会无意间侵犯到他们的世界,造成不舒适,为此埋下隐患;但若是家离得太远,就会让孩子疏于管教,在成为“熊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因而,家长要寻找到和孩子相处的临界点,既不过分热络,也不过度疏远,让孩子在一个舒适的距离内成长。

2. 意识到教育方式存在的不妥,适度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施教方式,将重心向孩子转移

《囧妈》片尾,母亲卢小花意味深长的说:“电影里的一万是个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是个大人了。”这暗示着,母亲已经意识到自己施教理念、模式一成不变带来的消极结果。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明确一点: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要多遵从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而非一切从父母自身出发。但要想父母改变长久以来的施教理念,也许会有些艰难,因为它和父母的成长经历、见闻、感悟有关,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0)

因此,父母自身先要意识和承认“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并从根源上极力避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更多的以孩子的感受为主,避免以自身经验代替了思考,逐渐将教育中心从“自我”向“孩子”身上转移。

3. 用“接纳与尊重”代替“控制和宠溺”

影片结局,徐伊万面对妻子张璐也发出了内心的感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应该都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这个道理也是从他与母亲的相处中悟到的。

物极必反,过度的控制和过头的宠溺只会让孩子往所期望的发展方向背离,也会无形增加亲子关系之间的摩擦。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都会有着自己,不一样的需求:譬如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属于第四层。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1)

也就是说,每一个在茁壮成长的孩子也渴望被尊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接纳和尊重的方式,替换掉过度的控制和宠溺,才能让孩子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扎根生长”。

比如:

  • 倾听孩子的想法时,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定;
  • 适当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其适当的自由;
  •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努力帮其改正等。

4. 放弃不合理期望

电影中,无论是徐伊万还是卢小花,都想把身边的人改造成自己希望和想象的那个样子,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他们痛苦地发现:对方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比如说要对方完美、要对方完全听从自己的意见、要对方极度的乖巧、要对方不卑不亢得听取自己的命令等,这些要求本质上都不合理。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2)

放弃不合理期望

身为父母,要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清楚,自己对孩子所抱有的期望,是否合理?当有很多期望是称为不合理时,就应该有所舍弃。如果孩子本质上成为不了“那样的人”,那再怎么逼迫也是逼不出成果,反而会给你们的亲子关系笼罩上一层紧张的气氛,因此家长学会判断不合理期望并做出舍弃,对缓和不和谐亲子关系十分重要。

5. 多进行频率在同一层面上的沟通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都是不同频的;就好比在听收音机的时候,没有调到正确的频率,就无法收到想要听电台的。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必须要同频;切勿出现像电影里面的情况:母亲卢小花从来没有认真听儿子说过话,两者的沟通信息都是不对称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在谈论同一个话题。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确保在频率上的统一;而做到这种频率的统一,则需要做一些提前的工作:比如要孩子彻底的信任你、让他们放下防备、做出承诺和约定、营造舒适的沟通环境、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之交谈等。这样的“同频”沟通才会出现效果,也才能称之为良性沟通,对于缓和几类尴尬的亲子关系才有帮助。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3)

其次,身为孩子也需要意识到:理解家长的出发点,给予他们多一些耐心。

影片中,徐伊万知道母亲是深爱自己的,当他走出车厢的时候,摸到口袋里的那三颗“大白兔奶糖”就说明了一切,只不过是迫于种种原因,他们俩的隔阂没有得以磨平。

但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徐伊万那么复杂,因此无需考虑太多的影响因素。作为孩子,我们需要了解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只不过所表现的形式有些过激或者不妥;再而给予适当的耐心,不要太轻易就感到烦躁。

当存在相互理解之后,孩子对于家长的所作所为会产生一些包容;在这种包容的前提下,再借助于一些良性的沟通,这样亲子关系的矛盾才能不费力的去解决:因为当双方都心贴心交流时,所有的摩擦、祸源、隔阂,都无处遁形。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4)

05:总结

1.透过《囧妈》这部电影,看到了许多东西:一是亲子关系客观存在着误解和隔阂——并非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和平共处,但这些矛盾只要剖析出深层次原因,就有可能被解决;二是,以《囧妈》为原型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很多——很多家庭面临着和孩子相处的尴尬处境,他们一方面渴望着破冰,一方面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不愿意付出实际的改变行动。

2.并非所有出现问题的亲子关系中,都会有一头“棕熊”来促进双方的和解;很多时候依靠的是双方共同的“觉醒”:也就是双方能互换身份,站在对方角度替对方考虑,作出类似本质上的改变时,这些问题才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囧妈的亲子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的鸿沟)(25)

电影是虚,生活是实;但实际上,电影反应的也是实!长文是一种态度,鱼井7000多字的观感,望查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