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人死后的风俗(湘西北老人去世后的奇怪风俗)
作者近影
百 家 米
文/刘 静
记忆很神奇,有些很久前发生的事,尽管细节已并不那么清晰,却在头脑里一直挥之不去。比如,我对农村亲人过世后“讨百家米”一事,就留有比较独特而鲜明的印象。
(网络图片,致谢原创)
农村把白事看得非常重要。亲人仙逝,会有一系列隆重的办丧仪式,表达对亲人逝去的不舍。那些复杂的,极具仪式感的细节,让人们在悼念过程中,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哀婉。我素日很少靠近那些仪式,也不会与老人们谈及,具体的习俗我还真说不上个一二三来。
九十年代初,我生活在澧南镇兴隆村,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一条沟渠,或是一个堰塘,周围便围满了红砖瓦房,当然,也不乏木板房,兴隆村分十一个大队,我家属于十队,也是最靠近城镇的农村,后改为刘市。一个“市”字,似乎将农村生活提了质。在当时,压根就没曾想到。
记得是在一个周末,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正埋头做着作业。忽然,同学瑜出现在我家门口,手臂上箍着一道黑色袖标。我的脑海,顿时闪过一丝诧异的念头,瑜的亲人不是刚办过后事吗?瑜静静地站在门口,没有说话。这不像是平日话多的瑜,我问他怎么了,瑜还是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说,眼眶里闪着泪花。我和瑜是发小,瑜就住在村头,没事就一起撺掇着瞎晃荡。那时候天空很小,世界很小,小到本村的几个人就是你认识的全部。对于男同学的出现,我误以为他是要邀我去玩弹珠,正准备丢下作业本开跑。这时,瑜妈妈从旁边探出身来:
“静儿,你大人没在屋啊?”
“嗯!”我小时候话语不多,简单答道。
“是这么回事,我们想找你家讨把米,瑜儿吃了有好处。我们就不进门哒,你用缸子舀一小点来,意思一哈,回头你告诉你妈,她晓得滴!”
隔壁左右不是陌生人,我嗯了一声,听话照做,从母亲梳妆台下的柜里舀出了一杯米,走到同学身边。此时我才看清,他肚子那块,系着一个布包袱,他母亲和我母亲一同捡棉花时用的那种,里面已经装有一些米,垂在他膝盖位置。看我疑惑地将米倒进袋子,瑜妈妈说:“我们要讨满一百家,今天瑜就不同你玩哒,明儿个再来坐。”说完便走了,瑜走了一段路,回头望向我,仍旧没有说话,也没像平常那样蹦跳,那神情,是觉得这样子挨家挨户“讨”难以启齿,还是他也不知道这中间的来龙去脉,而感到迷惑?我站在门口目送他们走到下一家,然后看着他母子俩,用同样的方式叫人、等待、说明情况、再等待、离开……
父母回来后,我将经过告诉了他们。父亲解释说:“这是讨百家米。”
“讨百家米?”我疑惑不解,像听一个神话。
父亲告诉我:“讨百家米,是一种民俗,流传了很多年。谁的家中,有老人去世,会根据一种约定俗成的’五七’算法,推算要不要讨百家米,有灾劫的,影响后人运程的,就要讨百家米。”
我听得一愣一愣,“五七?”我问父亲:“五七是什么?”
“那说来话就长了。”父亲点了一支烟,不紧不慢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在农村,人去世后要’做七’,就是每7天举行一次仪式,共有七次计四十九天,其中头七、五七为我们众所周知,也是格外重视的。如果有一个以上的‘七’与农历上的日期’七’撞上,视为’犯七’,没有’犯七’者,要到’复山’前到村里其他人家讨米,讨足一百户,在‘复山’时候煮来招待参加祭祀的人吃。‘复山’就是安葬后第三天,逝者家人需要上坟添土,这时需准备一些食物进行供奉,还要烧纸焚香……”
“难怪瑜妈妈让瑜讨百家米。”我好像有些懂了,又好像不完全懂。
“是啊,还有穿百家衣呢,这样的孩子易养活。”母亲补充道。
“百家米是我们农村的说法,附近城镇也都有这样的习俗。以前老人在小孩满周岁时,会抱着小孩到各家各户收集百家米,然后将米带回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期盼着小孩可以被数百个家庭庇护。体弱多病的孩子吃了百家食,能增强抵抗力,借着百家的福气和力量,驱走可恶的病魔,长命百岁。”
父亲喜欢讲故事,爱热闹,乡里相邻的红白喜事都爱帮忙,各类风俗也颇为熟悉,讲起故事来也头头是道。如果有个儿子,他肯定也会带着他到处坐茶馆嗑瓜子,听南北故事。
我也曾听姑妈说过,有小孩的家里,大人到各村去化米,满一百家为止,每家给的米数量不限。我的儿子出生后,姑妈建议我也让儿子吃百家饭,当然,这时的百家饭已无需讨要,大意是指小孩子在本村的一条街玩耍时,遇上邻居饭点被邀请吃饭,就可欣然吃,遇饭吃饭、遇菜吃菜,不必推辞,这叫随意式散养,农村说法叫“泼皮”。姑妈还想着帮我收集一些“百家衣”给儿子,说是保佑平安。
父亲讲到这些,就会喋喋不休。时间一晃又过了多年,让我没想到的是,“讨百家米”这个农村长辈都知道的仪式,我就只见过这一回,仅此而已。比起从没见过的,我也算是“开了眼界”。
其实,百家米也好,百家衣也罢,都是农村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民以食为天”,这看似寻常的米,蕴含着种种滋味。而品尝百家米所煮的米饭,也许更多的是在咀嚼人世间的悲与欢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古及今,一直未变。
编辑:玫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