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

前言

1909年的日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迈入近代工业化社会,几个大城市内电线杆和电灯等标志着工业革命成果的事物相继出现。

国际上,5年前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所发生的日俄战争,随着日本战胜后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一跃跨入世界列强行列,侵略的野心也是极具膨胀。本期照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拍摄而成,此外本文加入一张绘制于1915年的日本地形图进行说明。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1)

1915年日本地图详情

1909年的日本纪行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2)

东京街头

照片拍摄于1909年的1月27日,除了作者标注了东京之外,没有任何详细的文字记载。在这条不知名的东京街道上,镜头记录下了111年前普通东京百姓的生活。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3)

东京及其东京湾地图

冬日里的东京街头虽然寒冷但并不冷清。一名黄包车夫正朝镜头的方向走来,有意地回避着镜头。明治维新此时已经过去40多年,从着装上看,一些人还穿着传统装束,而另外一些已经换成了西洋装扮。传统与革新同时出现在一起,显得格外魔幻。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4)

箱根

离开东京后,京都出发约两日后抵达了箱根一带。江户时期这里一直都是东海道的关所。与如今以温泉和旅游业文明相比,100多年前冬日里的景色略显冷清。镜头的远端模糊出现的即为箱根山。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5)

箱根及其周边地形图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6)

京都内通往皇宫的道路

1909年一场小雪刚刚在京都城内落下,泥泞的道路上人们三三两两,有的匆匆经过此处,而其它一些人则驻足在镜头前。此外,路边矗立的电灯以及电线杆无不诉说着工业时代对古都的影响。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7)

二条城城墙

一场降雪使几百年历史的京都二条城显得更加美轮美奂,除此之外在历史上,这里也同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照片拍摄的大约40年前,最后一任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就是在眼前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内,将大政奉还于天皇,明治时代随即开始。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8)

二之丸御殿内的“大政奉还”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9)

雪后的京都街头

离开日本皇宫之后,镜头又记录下了冬日午后的京都街道。并不算宽阔的街道两旁低矮的民宅连成一排,街道上虽然泥泞但并不杂乱。

1867年“大政奉还”之后,包括皇室在内大量的人口开始向东京迁移。1909年的东京已经初现繁荣的同时,京都基本还保持着明治前期的模样。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10)

东本愿寺

时间回溯但1602年,德川家康为了两本愿寺一分为二,于是在原本愿寺基础上兴建东本愿寺。但在江户时期一场大火将寺院化为灰烬。镜头所记录下的大师堂实际上是在照片拍摄的14年前(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所重新修建的。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11)

大阪湾

在京都停留两日之后,张伯林等一行人于1901年1月31日抵达大阪港口并乘船前往清末时期的中国。照片记录下了大阪湾附近的景色。虽说工业革命之后汽船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传统的木制帆船依然可以随处可见。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12)

大阪湾地形图

结语

在结束了短暂的日本之行后,张柏林一行人随后踏上了去往中国的旅程,他们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还处在清朝末年的广州。

日本明治时期国民面貌(1909年镜头下的明治时期日本)(13)


欢迎关注小郭曾曰头条号,更多内容可在个人主页内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