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学生子贡(孔子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廉政”这一命题,但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中,处处闪烁着廉政思想的火花。
孔子廉政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民本思想,从此出发,他告诫当权者应该对权力和欲望加以限制,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做“恭宽信敏惠”的仁人君子,为他人作出表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也是孔子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还提出“举贤才”的主张,希望平民知识分子能参与政事,并将其作为“为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改变落后的用人制度、改造贵族专政具有进步意义。
强调伦理道德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也是孔子廉政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在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中,只有教化才能起到长远作用。
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始终活跃着一个理想的道德楷模——君子形象。君子始终不渝地坚持正义和仁道,刻苦自励,兢兢业业,言信行果,胸怀坦荡,这成为千百万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核具有永久的价值。而这种君子形象,实际上是孔子为廉政者树立的一个最高标准的道德形象。
孔子阐述的从民本出发的执政理念,以仁礼互补为核心的施政政策,以道德自我完善的君子人格修养为目标的对执政者的高标准要求,这些思想,对于执政官员如何保持清正廉洁都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来源: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