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区别(湖北黄梅采茶戏及湖北改唱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记载)

(作者:项结权)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黄梅戏曾用名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和皖剧等,也曾被称为“怀腔”或“府调”,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始定名为“黄梅戏”。

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区别(湖北黄梅采茶戏及湖北改唱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记载)(1)

《黄梅戏起源,安庆黄梅戏起源地》一书封面

在湖北黄梅县有一地方戏曲剧种:黄梅采茶戏。下面是有关“黄梅采茶戏”的记载:

一,1982年湖北省戏剧工作室编《戏剧研究资料》载:黄梅采茶戏,起源于鄂东黄梅一带。

二,1984年《黄梅县志》文教卫生志载:“黄梅采茶戏,简称‘采茶’,俗名‘采子’,是湖北省的优秀地方剧种之一。

三,1984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手册》(李汉飞 编)载:黄梅采茶戏,原叫“哦呵腔”......“黄梅采茶戏的唱腔高亢昂扬,气派豪放。道白在小戏中多用黄梅土语,演唱大本时所用的语言近乎汉白”。

四,1991年黄梅县文化局编的《黄梅采茶戏志》载:流行于湖北省黄梅县、江西九江县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两岸广大农村的黄梅采茶戏……它起源、形成于黄梅县。

五,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湖北卷》载:黄梅采茶戏,形成于黄梅、广济一带……1949年后定名黄梅采茶戏。

上述记载表明,黄梅采茶戏是湖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前身名字“采子”、“哦呵腔”。至今也没有“黄梅调”这个称呼。而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前身名字“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皖剧、怀腔等等。其中黄梅调与采茶戏是黄梅戏前身的两个名字。并不是所谓的“黄梅采茶调”的简称。

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区别(湖北黄梅采茶戏及湖北改唱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记载)(2)

《黄梅采茶戏志》封面

湖北黄梅是怎样改唱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下面请看记载:

一, 五十年代出版的《黄梅采茶戏唱腔集》:湖北艺术学院王民基《前言》:黄梅采茶戏……演出很多移植剧目,唱安徽黄梅调。”

二, 《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二辑(总第四十九辑):桂遇秋文章《1949年至1982年黄梅县采茶戏重要的活动见闻》一文载:“1955年……同年秋,在新生采茶剧团的基础上,成立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改唱黄梅戏。……1958年4月毛主席等在武汉观看了“黄梅采茶戏”,同年8月,经县委宣传部批准,黄梅县黄梅戏剧团改名黄梅戏采茶剧团……1959年……同年4月底,县采茶剧团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停止使用采茶剧团的公章,恢复黄梅戏的演出,撤销采茶戏学员训练班,由我赴安徽省艺术学校联系代训学院事宜……”

三, 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湖北卷》载:“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前身是采茶艺人项雅颂等于1949年先后组建的人民剧团、大众剧团。1953年在两个团的基础上成立了黄梅县新生剧团,演出采茶戏和文曲戏。1956年5月该团改演黄梅戏,易名为黄梅县黄梅戏剧团。1958年改黄梅县采茶戏剧团,1959年复改为黄梅县黄梅戏剧团。

四,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数字图书馆网站“黄梅戏”大记事中对黄梅县改唱“安徽黄梅戏”的原因有记载:”1956年,宿松县和平剧团赴湖北黄梅演出,首次将安徽的黄梅戏带到了湖北黄梅县,在当地群众中引起轰动。同年,黄梅县新生采茶剧团改编为黄梅县黄梅戏剧团。”

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湖北卷》还对“黄梅采茶戏”发展状况作了记载:“据1979年调查统计,剧种(黄梅采茶戏)虽已无专业剧团,仅黄梅一县,农村半职业采茶艺人近二百人,很多村镇五十岁以上的老农约有三分之一能唱采茶戏。”

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区别(湖北黄梅采茶戏及湖北改唱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记载)(3)

《中国戏曲志.湖北卷》封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