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正率领他的大军直插意大利半岛,威胁罗马共和国的腹地。后者除了调集军团进行抵御,也不忘从后方截断对手的后勤供给。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2)

相比本土 西班牙才更像是汉尼拔的主基地

在当时的有识之士看来,支撑汉尼拔进行战争的基地,不是迦太基本土,而是由巴卡家族经营多年的西班牙。因此,在确定战争无可避免后,一支罗马偏师就进抵西部。他们在加泰罗尼亚与首支迦太基驻军遭遇,并爆发了西萨战役。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3)

迦太基人的西班牙殖民地 始终以沿海据点为主

虽然汉尼拔的家族已在伊比利亚经营许久,但其稳固的控制区却始终是半岛东南的若干据点。因此,无论是中部的贫瘠山区,还是靠北部的新征服领地,都很容易遭到罗马反击。此外,若干分布在东北海岸的希腊城市,也仅仅是出于统战需要而被保留。但他们无疑都将迦太基人作为世仇,成为挖掘北非霸权的不安定因素。罗马人对此心知肚明,并极力拉拢法国南部的希腊强邦马西利亚,以便维持两个半岛间的海上运输通畅。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4)

加泰罗尼亚沿海是汉尼拔战前才征服的地区

相比之下,倒是迦太基人对此更加疏忽大意。汉尼拔在离开西班牙时,曾将12000多步兵、2500多骑兵和21头战象留在当地。由自己的弟弟哈斯巴鲁指挥,确保这片最重基地的安全。但巴卡尔的防区仅仅包括原先的迦太基领地,而对最近才征服的半岛东北部没有直接涉及。那里由汉尼拔的一名侄子汉诺镇守,麾下也有1000名骑兵和10倍于此的步兵数量。两者的任务都是尽快稳固地盘,并配合北非本土进行增援工作。一旦他们将西班牙本地的战事动员机制开启,那么远征意大利的主力将会很快获得额外支持。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5)

沿海的塔拉科城 一直倾向于支持罗马

然而,罗马方面也在第一时间盯上了那里。由于汉尼拔的军队曾围攻和毁灭萨贡托城,作为保护国的罗马也决定派兵直接进行干涉。著名的老西庇阿就在公元前219年授命出击,并得到了22000名步卒和2200骑兵的可观力量。他们由60艘船只运输,抵达作为中转站的马西利亚。在发现汉尼拔的部队已主动推进后,老西庇阿曾计划在法国南部进行堵截。直到自己意识到已跟丢目标,才只身返回意大利召集更多军队。至于留在同盟城市的部队,则由自己的兄弟格涅乌斯指挥,继续执行进攻西班牙的战略。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6)

来自西庇阿家族的 格涅乌斯

公元前218年秋季,罗马海陆军成功抵达加泰罗尼亚,让对手感到非常震惊。无论哈斯巴鲁还是汉诺,都以为对方的军队将紧随汉尼拔的东进步伐。因此,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付本地部族,要从他们手里榨取更多口粮、兵源和贡金。结果,格涅乌斯的20000多大军便一路畅通无阻,甚至受到希腊城市塔拉科欢迎。后者无疑将罗马视为解放者,期待他们能将讨厌的腓尼基人赶走。许多生活在内陆的伊比利亚土著部落,也因罗马军队的出现而骚动起来。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7)

迦太基的西班牙留守部队 以本地部族兵源为主

因此,汉诺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动手,以便将所有不稳定因素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位于南方的哈斯巴鲁,已经带着8000步兵和1000名骑兵北上增援。但在他们抵达之前,汉诺已忍不住向罗马方面发起了进攻。由于不清楚自身的兵力规模只是对方半数,他的草率决定让整个形势都变得糟糕起来。迦太基人放弃了他们习惯的据守和间接战略,也不准备靠隐忍获得偷袭机会,反倒准备以堂堂之阵挫败顽敌。于是,两军就在靠近塔拉科城的西萨镇遭遇,并以各自的方式摆下战阵。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8)

西萨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汉诺的部队就像大部分迦太基同行那样,只有很少比例的北非籍士兵。他们大都不是来自迦太基主城的精英成员,而是从国内其他城市征召的二等公民兵。虽然习惯以希腊重步兵式的装备作战,却在很多细节方面不如原版。他们的更大职责,是带领和监督广大土著士兵作战。后者大都是居住在西班牙境内的伊比利亚人和凯特人,多数是在稍早前才为汉尼拔的军威震慑。因此,除了士气存在很大问题,相对松散的队列也不适合进行持久性正面抗衡。骑兵部队同样只有少数努比利亚人来自北非,其余都是从邻近地区招募的土著战士。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9)

迦太基的本地盟军 战斗力比较欠佳

格涅乌斯的罗马远征军,同样存在大量意大利同盟军士兵,其总数是主城公民兵的2倍。除了水手和轻步兵外,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是重装力量。虽然因历史传承问题,依旧大量使用偏希腊式的装备,但已能按照罗马军团编制部署。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居于战线两端,为真正的罗马士兵拱卫侧翼。只有他们的努力奋战,才能让中路的三列阵进行最佳发挥,以强悍的体力同对方进行可怕消耗。远征军的骑兵比例与步兵类似,但1600名同盟军骑兵的战力,无疑比象征性的600罗马公民要紧不少。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0)

罗马人的意大利同盟军 是其非常重要的武装构成

在随后开打的西萨战役中,双方的胜负也几乎从开始就显露无疑。迦太基的两翼骑兵,因数量问题而被对手压制。同样的情况也在本地土著和意大利同盟军之间上演。由于意大利半岛的北部就生活有凯尔特部族,所以本地士兵对强调突击的蛮横打法非常熟悉。在顶住初期强攻之后,便依托方阵的严密和预备队的纵深,使数量更少的对手逐步后撤。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1)

罗马军团的三线部署 非常利于消耗对手

至于中路的双方核心主力,也在上演着一场不对称较量。使用希腊战术的北非步兵,以方阵展开集团冲锋,却不可能击破人数更多的罗马三线。不少位于前排的老兵,会在近身前就遭到1-2轮重标枪齐射,并因盾牌扎入标枪的额外重量而限制自身战术动作。但只要他们没有因死伤倒地,后排同伴就不会上前进行替换,反而以惯性不断压迫自己向前推进。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2)

迦太基人的北非步兵 主要以希腊战术为主

罗马士兵则不需如此僵化,在前线的青年兵遭到一定损耗后,就以二线的壮年兵进行整条战线替换。期间,第一线的各中队以激战态势保持稳步后退,二线精锐则能同步向前开干。因为有经验丰富的第三线老兵压阵,他们也不担心遭迦太基人突破而引发集团混乱。结果,迦太基方面的最好步兵,就需要不断与完成小歇的新对手撞面。在异常残酷的消耗中落入下风。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3)

西班牙本土部队的溃散 让罗马人稳操胜券

最终,罗马远征军几乎在战线的每个位置都占得优势。当迦太基人的两翼因不善久战而溃退后,大量的同盟军也顺势合围中路主力。早已不堪重负的北非士兵,也很快丧失了全部斗志,从而宣告了战役失败。汉诺的轻率举动,让本方在战场上留下了6000多具尸体。自己则与另外2000精锐遭到合围,只能无奈的向罗马人投降。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4)

大量的西班牙士兵 将被迦太基方面留在当地作战

由于西萨战役的结果,巴卡家族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脆弱统治便面临崩盘。许多土著士兵跑回自家部落,将迦太基人失败的消息传递开来。位于海边的塔拉科希腊人,则兴高采烈的为罗马士兵提供给养。随着运输船队在岸边建立临时营地,更多补给品也将从北面的马西利亚运来。格涅乌斯在当时也并不清楚,自己为共和国拿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首胜。大批原本计划前往意大利的援军,就因此被永远定在了西班牙战场。

西班牙分水岭战役真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西班牙战场开局)(15)

双方的下一场较量 将在西班牙沿海爆发

不过,由于海军纪律过于散漫,罗马人还是在稍后遭到新一波迦太基骑兵袭击。许多水手的阵亡和逃逸,让可用舰船的数量下降到35艘。但姗姗来迟的哈斯巴鲁还是发现,自己兵力严重不足,难以向整支罗马军队发起挑战。因此,他选择撤退到南方的同盟城市过冬,并向北非的本土索要海军增援。整个西班牙战区的精彩较量,也将因他的呐喊而迅速展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