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形容秋天,只用了四个字——"风霜高洁"。这是一种特殊的"倒装"句式,其实是"风霜高洁"的意思。一个"霜"字,胜过千言万语。

水,是万物生长的源泉。秋天的水,有很多种形态,其中,霜、露、雾,就是这些形态中的典型代表。你看,白露、寒露、霜降,都是秋天的节气;风霜、寒露、秋雾,带我们走进"天凉好个秋"。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

摄图网图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什么是霜?霜是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水汽凝华在物体上的结晶。一般出现于晴朗无风夜间或清晨。

千百年来,在北温带中国的语境里,霜,首先是秋天的象征。大诗兄之所以说"北温带中国",是因为,在地理学上有一个"无霜期""有霜期"的概念。热带和一些亚热带地区,没有分明的四季,没有霜雪气候,自然没有"霜期"的概念;而在温带地区,霜期的长短,对动植物的生长、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自然地理对于人类观察世界视角的支配性作用。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2)

《蒹葭》,诗经名篇。它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地处中国西北,核心区域在关中平原。现代的气候观测显示,关中平原一带,一年中的霜期和无霜期长度之比,大约在1:2。也就是说,在一年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人们都可以在清晨观察到霜。对那里的人而言,秋霜,就像春雷、夏雨、冬雪一样,是一个季节中的典型物候。这,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物质基础。

秋天到了,"何草不黄",霜打在狗尾巴草的草籽上、芦苇的白絮上、茅草的叶尖上——这些都是禾本科的植物,禾本科植物和秋霜是绝配。远远看过去,整齐的、修长的、一望无际的禾本科植物,在枯黄的底色之上,一夜之间突然披上了水的结晶体。这些结晶体,白白的,粉末状,肃杀却又润泽,覆盖一切却又吹弹欲破,那就是秋霜。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3)

如果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蒹葭》中包含着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太阳将升之时的景象。那个时候,距离上次太阳照耀大地的时间最长,气温最低,水汽最容易大面积转化为固态的秋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太阳出现在地平线,固态的秋霜慢慢融化,成为液态的露珠,"未晞",还没有被晒干、蒸发。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太阳继续升高,气温缓慢回升,白露正在消逝的进行时中,只剩下一点点儿水痕。伊人还是在水一方,你"溯洄从之"也好,"溯游从之"也好,总之是无法接近——醒醒,该干嘛干嘛去。菜地里的茄子都被霜打了,河谷边的粟米也该收割了。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4)

时光转换到唐朝,相隔大约一千年。地点来到商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商洛地区,跟北面的关中平原隔着一道秦岭,距离其实不到一百公里。"秦岭"两侧,都是古秦地。商州,是现代作家贾平凹的老家,他早年写的商州山水散文,清新俊逸。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5)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商州的秋,这是羁旅的愁。夜宿茅店的人,听到鸡叫了三遍,农家的猪牛也跟着哼了几声;听到店小二窸窸窣窣的开门声、烧火烧饭的声音;推开窗户一看,"天边泛出鱼肚白"(这是曾经的小学生作文必用语句),惨白的月亮还挂在天上,不远处有一颗晨星。

村口小溪的石板桥上,没有人,却有人走过的痕迹——白霜上的脚印。当然,也许还有竹叶一样的鸡脚印,以及各种曾在夜间出没的小兽脚印。这条小溪,将会注入流经商州的丹江,最后流入长江。今天,在丹江的下游,有一座丹江口水库。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讲完了霜,我们讲露。

你有没有在秋天的黎明,走在乡野田间的经历?你踏着枯黄的野草,裤脚管掠过两旁的蒿草,你听着秋虫的鸣叫,小蚱蜢四处逃散,一只小鸟倏忽从草丛中飞出。你终于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你不经意低头一看,鞋子、袜子、裤脚,全部湿透了。秋露早已沾染了你,你并没有察觉。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7)

露是什么?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一般在零摄氏度以上)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

霜是固态水,露则是液态水。但其实,霜和露是很难分家的,"白露为霜"嘛,只要气温变化,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8)

而从下面的古诗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古人还喜欢把露水和月亮放在一起。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9)

杜甫是有史以来、古今中外最有文学成就的难民。秋天的寒夜,内乱战事仍在继续,战鼓声不时传来,秋雁声声,催人泪下。杜甫住在难民营中,躺在四处破洞的帐篷里,可以直接看到天上的月亮。白月光下,露珠也泛着白光。

《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到露珠的夜晚,杜甫想到了自己的弟弟,这是兄长对于家族的责任与情感。另一首《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看到秋雾的夜晚,杜甫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这是顶梁柱对于家庭的责任与情感。

关于露珠与月光,白居易也有他的观察: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0)

这是夜色刚刚降临时的景象。太阳已经有一半落在地平线下,光线不似白天那样直射下来,而是以很小的角度,几乎是平平地铺在江面上,照见夕阳的火红色江水在跃动,没有照见阳光的深碧色江水在涌动。

九月初三的夜,这是中秋节后、重阳节前的时令。"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就是珍珠。这仲秋时节的露水,比珍珠更加晶莹透亮,更加值得赏味。

月牙儿刚刚升起,像弯弓一样。可怜,即可爱,可爱到了令人不舍的地步!为什么秋露总要和月光一起出现?因为露水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晴朗无风的夜晚,除了月头月尾那两天,不就是一轮明月当空。

花非花,雾非雾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1)

什么是雾?雾是由于大量小水滴或者冰晶悬浮,造成水平能见距离小于1000 米的天气现象。

很多人以为雾是气态的水。错!雾也是液态的水。跟露不同的是,露需要附着在地面或者地表物体上,雾却是独立悬浮在空中的。

雾,可以跟很多"雨"字头的词组成复合词。比如"雲(云)雾"。雾是在近地气层中出现的水汽,云是高空之上的水汽凝结,二者一结合,就是一种从地面到半空都在飘逸的状态。还有一个词叫"雾霭",听起来有一种轻盈缥缈的感觉——其实霭就是轻雾。

有山有水的地方,容易出现秋冬云雾。山雾,是因为海拔垂直变化导致气温变化,比如黄山云海,比如莫干山云雾;水雾,是因为水量充沛,同时水温与气温存在温度差,比如松花江雾凇。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2)

而人类聚集的低海拔地区、平原地区,雾的出现,多半与日夜温差有关。这种现象,白居易观察到了。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3)

什么叫朦胧派诗歌?这就是。教科书上说老白是"现实主义巨匠",你以为人家真的就被"钉死"在那儿啦?人家这么稍微露一手,"浪漫主义"起来也是登峰造极的水平。

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老白穿戴好运动装备,准备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开门一看,哎哟,不对,能见度低于50 米。这不行。保健医生说过:雾天不适合晨练,悬浮物中有尘埃,容易吸入肺中。

不能深入云雾中,那就静静地欣赏。"花非花,雾非雾",花,自然不是花;雾,其实就是雾。雾,半夜而来,不声不响,像小白猫的爪子悄悄伸过来……此时此刻,多少人在睡梦中?又有几人清醒?雾,在天明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留下一点印记。云开雾散时,梦也醒了……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4)

有人说,这是一首风景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情诗,写给某个无法道明的女子。是谁?别猜。教科书上不是说,白居易的特点是明白晓畅么?那是他想让你知道什么。他要是打起哑谜来,那也是李商隐的级别。

今夜的梦里,有雾。

-

END

文:大诗兄(杨金志)

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插图、网络图片pixabay(侵删)

延伸阅读:

夏天自然风光的美句(自然之美风霜高洁)(15)

大诗兄《一年好景君须记》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本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