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凯歌》

提到戚继光,世人脑海中呈现的就是一个大英雄的形象,他就是明朝的抗倭英雄。但这样一个大英雄也是深知官场的处事之道,也是深知官场的规则,也是一个会讨好上司的小人物。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院张德信在提起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时候,就谈到了与戚继光相交甚好的王世贞,他曾在书中写过“时时购千金姬进之居正”。由此可见,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确实曾花费重金买美貌的女姬,进献给张居正。

戚继光深知官场形势,不仅擅长打仗,还十分有才华,出了数本兵书。戚继光小的时候非常的风流倜傥,性格与其他人也不同,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总能想出与他人不同的办法。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好,但他喜欢读书,在小的时候就读了许多书,长大之后就继承了祖上的职位。

然而,戚继光祖上的职位固然安稳,但却不是戚继光的追求,他听闻沿海一带受到倭寇的袭击,损失惨重,就想带兵去平定倭寇,后来,因为张居正的推荐,他就管理了卫所,开始防御倭寇。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2)

除此之外,戚继光不仅在东南沿海地区待了十余年,扫平了寇患,还让沿海百姓过上了平定安宁的生活。此次,戚继光不仅立了功,还升了官,但他却不满足于平静文臣的生活,又带兵去了北方。北方常常遭受蒙古部落的袭击,戚继光就带兵守卫边疆十余年,北方终于得到安定。

后来,戚继光又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流传于后世,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戚继光能根据敌人的特点改造兵器,也可以根据地势来建造堡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戚继光因为平定与倭寇所勾结的汪直有功,所以升了官。当戚继光去浙江任职之后,发现这里的士兵个个弱不禁风,作战能力也不行,反倒是这里的民风十分彪悍。于是,戚继光当机立断决定招兵三千,加强训练,这就是后来百姓口中的“戚家军”。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3)

除此之外,戚继光还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教授不同的技能,使用不同的兵器,又配备上了火器、战舰等。然而,南方有许多的沼泽地,戚继光就根据这个地理优势,制订了多个阵法。不久之后,戚家军就闻名天下。

扫平倭寇,保卫国家的安宁,一直是戚继光的梦想,而成就他梦想的关键人物,就是张居正。前面提到过,正是因为张居正的举荐,戚继光才从世袭的小官转到了可以冲锋陷阵的前线。那么,张居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史料的记载,张居正在小的时候,有许多人就对他给予了厚望。后来,张居正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被授予了庶吉士。在张居正任职庶吉士的时候,被徐阶经邦立国的理念所影响,也在徐阶的言传身教下,张居正走上了政治舞台。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4)

之后,张居正就根据自己的手段和才能,走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宰相的位置,终于达到了“直上尽头竿”的高度,这是他十三岁的时候,对自己的期望。因为张居正达到了自己的政治高度,自然而然就有巴结讨好的人,也少不了像戚继光一样投其所好的人。

张居正贪财贪色,如果不去刻意讨好,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俞大猷也如同戚继光一样,是一位抗倭英雄,且屡立战功,但为人正直,不屑于与朝中这些人为伍。致使屡立战功的俞大猷,却遭到了罢官,甚至在狱中度过了很长的时间,都没人敢为他求情。

戚继光不仅送礼,他也收礼。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就提到,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在家乡让人花重金购买了上好的海狗肾送给张居正。戚继光虽然领着朝中的俸禄,但那也没多少钱,而且从小他的家境就不是很好。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5)

戚继光又是重金买美貌的女姬,又是重金买上好的海狗肾,他家里怎么会有如此雄厚的财力,等着他挥霍呢?戚继光常年带兵打仗,又懂得变通,所以职位不是很低,肯定会有不少人送好的物件和金子,如此一来,戚继光就有了挥霍的资本。

在官场上,只要上司有喜欢的东西,下属就没有弄不到的,送礼是最直接的办法。就算对上司的喜好一无所知,但只要把礼先送上去,事情就容易多了,就像我们常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有一次,张居正回家奔丧,从京城到家乡有一段路程。知府钱普得知之后,就让人做了一顶轿子,轿子里有好几道门,门后还有装修精美的小房间让人休息,两边还各有一个小亭子,小亭子里面,还有两个童子负责焚香。

抗倭英雄戚继光王直去杭州(史上的抗倭英雄戚继光)(6)

这一路而来,三十二名轿夫抬着这个豪华轿子,是浩浩荡荡。都说张居正不仅喜欢吃美食,还十分挑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官员带着美食,前来孝敬。而知府钱普则亲手做了菜肴,张居正尝了之后,还满意地说:“这一路上,总算让我吃到了一个还可以的饭菜。”

参考资料:

【《明史·戚继光传》、《明史·俞大猷传》、《张文忠公全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