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不下手机怎么办(孩子放不下手机怎么办)

来源:【现代教育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学习

家庭教育

2023

01.26

孩子放不下手机怎么办(孩子放不下手机怎么办)(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1月1日施行,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教育孩子是家长的法定职责,又是一个具有专业要求的教育行为,明确了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复杂的过程,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爱”的倾注,一定是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基本原则的。好的家长也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地学习,没有一个家长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2023年春节期间,现代教育报将这份家庭教育“新春大礼包”送给您!我们将从初一到初七,每天邀请3-4位名师名校长对大家十分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这充满希望和美好的节日里,祝您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校长裴艳玲,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张凤勤,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书记、校长王少波,跟您一起聊一聊当孩子爱玩手机时,父母究竟有哪些“小妙招”可以应对

一起来看↓↓↓

引导孩子善用手机 “堵”不如“疏”

裴艳玲(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校长)

现在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玩手机放不下,作为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是人们沟通交流、办公学习的好帮手。可以说,我们目前很难离开手机。那么,简单粗暴去禁止孩子不玩手机也是不现实的。既然“堵”不行,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孩子善用手机,在此,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

第一,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作为家长,也要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我们天天捧着手机玩,凭什么要求孩子在旁边认真学习?所以,想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咱们自己先做到。

第二,定好规则。玩手机不是不可以,先要定好规则。例如用手机玩什么、什么情况下不能玩手机、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等等。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提前协商定好规则,利用规则引导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三,正确引导。家长要和孩子很好地沟通,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同时教他们学会如何甄别手机软件、如何搜索学习资料、如何阅读电子书籍等等。让孩子发现更有趣、更有用的东西,而不只是利用手机打游戏。

转移兴趣 帮孩子减轻手机依赖

张凤勤(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很多学生被手机中的游戏所吸引,导致“拿得起,放不下”,不仅影响学业,也损害了身心健康,给很多家长带来苦恼。怎么办呢?我提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第一,削弱吸引,帮孩子“减轻依赖”。削弱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家长可以同孩子约定好,看手机之前,必须要先做什么家务,学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程度。比如正确率达到多少,能够将什么知识点默写下来。孩子想看多久的手机,就必须先做更长时间的家务,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同时,家长让孩子复述一下在手机上看到的内容,包括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侧面约束了浏览的内容。家长让孩子多做一些手机以外的其他事情,慢慢地,就会减弱手机对于孩子的吸引力。

第二,转移兴趣,培养孩子“能文善武”。陪伴孩子养成更多的兴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读书、绘画、下棋、踢球等,这些活动有的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有的能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帮助孩子增强体质,慢慢地,就会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更多的兴趣爱好上。

第三,发挥主动性,让孩子“当家作主”。家长把孩子当作有独立思想的朋友,让孩子带你出去。年龄大的孩子可能带你去看电影,登山,去公园拍照等;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问问他,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方,想带你去哪里,比如去游乐场。家长应该注意到,同手机相比,孩子更喜欢和家长一起玩。这些有意义的事情,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他从手机里解脱出来。

第四,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如在孩子学习的时间,家长先做到主动学习,在教育孩子放下手机时,自己先以身作则,做到不被手机控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家长要有计划、有耐心、讲方法,逐步地帮助孩子放下手机。

五种方法理顺学与玩

王少波(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书记、校长)

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清楚学与玩的关系?其实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反映出家长对于“学”与“玩”的焦虑心态,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与玩之间能自主找到一个平衡,劳逸结合,该学时学、该玩时玩。但是,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旦玩起来就很难收手,以至于把学习抛到了脑后,形成该玩时玩,该学习时还玩。也有特殊一种情况,整天学习不玩,无论哪种家长都着急,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这正是焦虑所在。

那如何让孩子清楚学与玩的关系呢?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一、要求法:首先要让孩子记住“该玩时玩、该学时学”,强化意识,心里有这根弦。

二、引导法:可以让孩子自问自答,如果光学习不让你去玩会怎样,反之,光玩不学习会怎样,目的是提出要求后强化劳逸结合的理解。

三、榜样法:向孩子介绍身边的榜样,或让做得好的小朋友现身说法,目的是让孩子有方向,逐渐有自我约束的意识。

四、实践法:家长陪同,制定作息计划并实践,连续几周进行固化。

五、表扬法:家长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孩子一旦做到“该玩时玩,该学时学”,一定要给与孩子表扬,并告知班主任,让班主任私下也鼓励,家校携手,目的是坚定信心,促其习惯形成。

孩子毕竟小,有反复过程,需要坚持。同时,家长也需要因材施教,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适合的方法路径。

您对今天的话题有哪些看法?

您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困惑?

欢迎您留言跟我们进行互动

也希望名师名校长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文字整理:张莹 邓丽 安京京

编辑:张秋颖 安京京

美编:郁美静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