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

印度,原本只是一个“散装”的地区。

在南亚次大陆数次的被征服过程中,陆续形成了160多个民族,并行着400多门语言,分归大小500多个土邦管辖,每个土邦,都有自己尊贵的“王室”。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

光是印度卢比上,就体现出了17种主要通用语言

在前殖民时代,这些土邦拥有独立兵权、财权,虽然表面上号称效忠德里的莫卧儿皇帝,但事实上,就是个独立王国的存在,其世袭领导人,叫做“大君”。

反倒是进入英属印度时代后,德里政府的中央集权才真正落实了下来。

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印度是先有土邦后有英属印度,再后才有印度共和国。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

甚至,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做的,也并非是“统一印度”,而是在统一管理各地土邦,直到英国人走了,印度独立之后才有了真正的“国家”这个概念和实体。

印度独立建国之前,各个土邦都承认自己是“印度”,自豪地代表着印度,但又不愿意接受德里政府的领导。这导致,在殖民时代,已经“搞定”德里莫卧儿皇帝的英国人,曾花了很大功夫,试图颠覆这些土邦王公政权。

开始的时候,英国人的手法比较粗暴,不断挑唆各邦国之间的矛盾,打算用武力威胁的手段,搞兼并和“削藩”。

然后...到了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人遭遇了惨烈的报复。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3)

印度抗英神剧《章西女王》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4)

章西女王就是个土邦王公,抗英大起义中战死后,英军还破格用军礼隆重安葬了这位敌人

从那以后,英国人的统治,表面上,貌似开始变得“温和”起来。

比如,早前英国人曾经大力谴责和坚决取缔的印度陋俗,像寡妇殉葬(萨蒂仪式)、溺杀女婴、童养媳制度、种姓划分(虽然英国人自己也有一套复杂的鄙视链)等等,某种程度上又被重新默许,并深得印度人心,尽管这些都是英国人深恶痛绝的。

此外,按照伦敦方面的“最高指示”,英国人下了不少功夫,去安抚印度上层人士。

自此,英国和土邦王公们开始由恨转爱,双方不断“拓宽”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愈发紧密。

毕竟,土邦王公同英国人合作,不但能保全自己的地位,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反过来说,英国人的实力不足以直接控制印度全境,也只能依赖大大小小的土邦间接进行统治。

大起义被镇压后,维多利亚女王颁布诏书,“庄严”地宣布——“我们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王公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我们将坚持尊重和维护世袭土地所有权利的坚定意志。”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5)

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中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印度侍从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6)

电影人物和原型

这方面,英国也的确做信守了承诺,从1859年到1947年英国撤离次大陆,近90年的时间里,562个土邦们整整齐齐的,竟然一个都没少。

通过英国政府的拉拢,印度各土邦从此成为了“不列颠印度统治权的基本支柱”。

特别是四个地盘最大,最有钱的土邦——巴罗达、迈索尔、海德拉巴与查谟和克什米尔,它们的大君来伦敦时,都会享受21 响礼炮迎接的待遇,在礼宾和招待规格上,等同于欧洲君主。

到了后来的一战、二战,各土邦的大君们,都积极站在了宗主一边,慷慨地出钱、出人、出力,发行战争债券,忠心程度,甚至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7)

可以说,二战后,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最舍不得英国人走的,应该就是上述土邦大君们了。

毕竟,无论是尼赫鲁还是真纳,他们主张建立的国家,都是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国,这些各自为政的封建土邦们,自然难以延续。

似乎,大君们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1947年,英国“体面”地退出了南亚次大陆,临走留下了个《印巴分治方案》。

其中,就有关土邦的归属问题,说得比较笼统——“原英属印度土邦可以基于地理联系加入印度自治领或巴基斯坦自治领,但不允许独立建国。

试想,如果有土邦正好处于印、巴两国边界,这个土邦怎么决定归属?

当然了,现实中,还就真的存在这样的土邦——克什米尔。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8)

当年,克什米尔的大君和王室们都是印度教徒,倾向国大党,而70%-80%的居民却信仰伊斯兰教,拥护穆斯林联盟;

更麻烦的是,克什米尔不同区域的居民因为信仰的问题长期仇视,谁都不服谁,在英国人撤出前后,爆发了多次动乱。

这时,虽说克什米尔名义上,仍由大君管辖,但....克什米尔大君他自己,早都提前逃到印度了。

在克什米尔归属上,巴基斯坦提出要用“公投”的形式,让“当地人民”来决定它的归属(显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穆斯林肯定倾向巴基斯坦);而印度方面却坚持认为,因为印巴分治的时候,克什米尔统治者是印度教徒,由土邦地方政府牵头加入印度,是顺理成章的,无需再去搞“公投”。

自此,两个崭新的国家围绕克什米尔开始了对峙模式,至今都没捋清楚。

除了克什米尔,当年印巴分别建国时,一些位于印度境内的土帮,因为伊斯兰教信仰的问题,也向德里方面,激烈地表示了“不服”,甚至有两个特别“刚烈”的,直接发起了武装暴动。

它们分别是——海得拉巴邦和朱纳加德邦。

这两个邦跟克什米尔的情形正好相反,两地的民众80%以上是印度教徒,但王公和上层统治阶级全是穆斯林。

它们都位于印度中部偏南,妥妥地存在于分治方案的印度区域内,跟巴基斯坦隔了老远。

这两个邦的大君开始的时候,考虑到自己的地盘离巴基斯坦太远,归属巴方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开始联手申请,要独立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拒绝归属印度政府。

特别是海德拉巴,是前面提及的四大最高级别土邦之一,面积8.2 万多平方公里,2000多万人口,还有漫长的海岸线,论规模,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不差。

海德拉巴非常富庶(曾经是印度最早全邦通电的地区),资源丰富,其大君米尔·奥斯曼·阿里汗,在国际上人脉很广,算是个世界级的“风云人物”,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9)

据说,海德拉巴大君用旧报纸裹着当镇纸用的钻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颗还重,堪称土邦王公里面的首席大君。

更何况,前些年,他老人家为了支援英国打二战,真金白银的,可是投了不少,曾慷慨地向英国提供海上舰船和派出了两个空军中队,英国人,不会坐视不管吧?

没成想,英国方面心理素质极好,并没有那种“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概念,直接拒绝了海德拉巴大君的申请,还劝他好好跟印度德里政府合作。

结果...海德拉巴大君直接“反了”~1947年9月,公开打出了“独立”的旗帜,组织了包括空军在内的10万人规模的武装力量,配备了从巴基斯坦偷运进来的武装。

海德拉巴暴乱后,朱纳加德王公也随即宣布要独立...然而,悲催的是,还没等着怎么出手,朱纳加德邦当地占了绝对优势的印度教居民,就发生了集体暴乱,逼得穆斯林王公们迅速逃到了巴基斯坦。

很快,印度政府军入驻,顺利接管了该土邦,腾出手来去海德拉巴邦方向平叛。

面对印度政府军的几十万大军,海岸线也被封锁的海德拉巴独立武装,不到一个星期就垮了。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0)

1948年初,印度政府在海德拉巴和朱纳加德两邦举行了全民公投,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加入印度。

这场时间不太长的地方叛乱,海德拉巴民团战死2000 多人,而印度政府仅仅阵亡了42人。

可以说,南亚最富有、最强大的土邦被年轻的印军轻松打垮,其政治意义远高于军事意义。

于是,印度境内,看傻了眼的其余中小型土邦大君,都纷纷主动宣布效忠国大党和印度新政府,接受德里方面的“改造”。

既然大君们都表态了,这边,尼赫鲁总理自然更不可能手软。

顺势,国大党政府专门成立了土邦部,决定分步骤,彻底废除境内的封建土邦制。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1)

第一届印度中央政府成员

主要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1.和平改组。联邦政府通过同各土邦王公签订条约,以所谓的“赎买”形式,把土邦并入于印度联邦内,同时给予大君家族一次性补偿,之后以“年金”的形式,继续定期为他们发补贴;

2.军事占领后举行“全民公投”,然后直接建立新的地方邦民主政府。典型的,就是前面对海得拉巴和朱纳加德等要求独立又有影响的土邦。在印军镇压暴乱后武装占领后,通过公投的形式,正式成为了印度共和国的行省级单位(邦)。

3.直接接管。对于那些处于战略要地和边境地区的以及组织松散、群龙无首的土邦,不经签约就直接派员接管,比如,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到了1950年1月,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全国划分为28个省,从法律上取消了土邦;

1956年又按照语言原则重新组建邦,消除了在行政区划上的土邦残留形式;

1965年,清查了王公们的财产,对他们征收巨额财产税和遗产税,搞得一些经营不起的王室,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财产。

1971年,印度政府更是决绝地取消了各邦王公的某些特权和年金,废除了他们的大君称号。

自此,印度的土邦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2)

曾经神气无比的印度土邦王族们

所以,咱们如今看到的那些印度“大君”(亲王)、“王子”,“公主”的头衔,虽然真是祖上传下来的,但并不被印度官方承认,更没有任何法律效应,也就是家族内部自娱自乐,或者去外国王室圈子里出出风头罢了。

这方面,咱们也得承认,有时候,印度政府也并非一无是处。独立之初,面对一个从未真正统一过,民族、语言文化和宗教结构异常复杂的乱局,印度政府在消灭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方面,做的果断又决绝,竟然没有丝毫的凑合或者是“拖延症”风格。

这...显得,都有点不“印度”了。


虽然那些“大君”(亲王)、“王子”,“公主”的头衔,都没有真正意义,不被官方认可,但至今,一些印度“王室”们高配的婚姻和奢华的生活八卦新闻,仍然时不时的就抢个镜头。

比如——印度南部土邦王室举行土豪婚礼,超模与印度王子拉希姆阿迦汗王子结婚,婚后获“公主”头衔。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3)

拉希姆阿迦汗王子(穆斯林王公后裔)和小自己17岁的美国超模妻子肯德拉,婚后她获得了个穆斯名字莎瓦阿迦汗

或者是——印度最年轻的“君主”辛格(下图这位),坐拥8亿美金财产,其私人宫殿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4)

早前,被“革命”后,一些本身有产业,又善于经营的大君,依旧能过的有权有势,富可敌国,其后代多跻身于当代印度的土豪阶层,在地方上也很有威信~他们过着比祖先更像君主的生活。

比如,下图是焦代普尔王室格甲辛格大君。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注意,不是之一哦)。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5)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6)

这是他们家

还有一些本身非常已经富可敌国的大君后代,除了经营家族产业,也会选择利用家族威望竞选议员,去从政,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作为“管理者”来“呼风唤雨”。

下图是在波士顿求学归国的迈索尔“大君”回到迈索尔邦后,家族为其举行的传统“接风仪式”。紧接着,这位王子就要在前辈的带领下,进军政坛了...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7)

迈索尔邦被称为南亚“檀木圣地”迈索尔“大君”的家族,世代垄断着檀香和紫檀生意...而且他们家还素有从政传统,虽然人丁不够兴旺(传说中,被诅咒过),但家族的后裔们,都能在政商和学术界做的非常有名堂。

对了,还有前面提及的那个“不服”尼赫鲁,发起叛乱的最富土邦~海德拉巴邦大君,米尔·奥斯曼·阿里汗。

这位君主,势力实在是太强大,虽然战败,但印度政府,还真是不敢随便动他。

20世纪40年代,他的身价估计至少有20亿美元,而且,还同国际上很多说了算得“大人物”关系密切。

二战中,他慷慨地捐钱捐物,谴责法西斯轴心国,在国际上积累了相当高的美誉度。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8)

珠光宝气的海德拉巴邦大君

1948年,海德拉巴公投成立地方政府后,奥斯曼·阿里汗仍旧保持着“大君”的称号,他的私人财产和卫队,印度政府都没动过。

1967年,阿里汗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金库里满是被老鼠啃过的钞票。

此时,因为印度政府征了重税,大君晚年对产业的经营也不太上心的缘故,他的资产已经“缩水”到了10亿美元。

即便如此,那也是妥妥的巨富....

如今,按照家族传承,海德拉巴“大君”应该是他的孙子,宝莱坞影星,塞夫·阿里汗。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19)

塞夫·阿里汗和他的“王子”、“公主”们


然而,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原英属印度地区,大小分布着562个土邦,每个土邦都存在着以“大君”为首的一众王室成员。

细算算,印度“王室”和其后裔们的基数,可是不小。

老实说,更多的土邦王室后裔们,只是继承到一个王室“虚名”(后来连虚名,政府都不承认了),能继承并经营出令人乍舌的巨大财富的,还是极少数的情况,大部分人,过的都不太如意。

比如下图这位老人家。

他是印度东部的奥迪沙邦的末代大君比尔巴辛格·马哈帕特。年轻的时候,曾在自己广袤的山林里射杀过13头老虎和28头猎豹和1头大象,用这些野生动物的毛皮和象牙装饰他的宫殿。

他曾还拥有25辆豪车组成的私人车队,并喜爱“收藏”骏马。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0)

印度独立后,他被剥夺了王权和生活来源——本邦的税收收入,因为早前过的太奢华,又没有像样的产业积蓄,马哈帕特只能靠着约130英镑的政府年金度日。

1960年代,重税之下,他被迫将王宫以900英镑的价格出售,妻子们也陆续离开了他~“大君”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

1970年代,印度政府彻底取消了国内的“大君”称号,停止了王室们的年金发放,他只得蜗居在乡村土屋里,一天只吃一顿饭,靠村民救济活到94岁(吃得少使人长寿?)。

还有比他惨的。

比如,阿里热泽大君和他的姐姐及母亲。

政府停发年金的时候,这位“大君”才14岁,既没财产可以继承,又缺乏生存技能,一家三口长期寄居在火车站,遭遇城管清理和驱逐后,又睡过大街。最终,靠着好心人的救助,在加尔各的贫民窟里找到了一个栖身之处。

让人没想到的是,20多年后,同样是这个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一位身份更“高贵”的“贵族后裔”,也入驻了。

她们不是“王室”,而是“皇室”——曾经的印度名义上的正统,莫卧儿末代皇帝的曾孙儿媳苏丹娜和她的5个孩子!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1)

苏丹娜夫人和她的外孙,经过媒体报道后,苏丹娜的一个受过教育的孙女被政府安排了工作

当然,除了巨富和明星、政客们,或者住贫民窟、睡大街的王室们,大部分的王公后裔,还是渐渐化身成了普通的“打工人”。

像被誉为“迈索尔之虎”的提普苏丹(也是个穆斯林王公)的后代,他们同样没有财产可以继承。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2)

迈索尔之虎提普苏丹和他的后人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3)

和其他土邦王室后代“肩不能单担,手不能提篮”的状态不同,普苏丹的子孙们很释然地放下了王室身段,学会了靠双手谋生——有的选择拉人力车,有的开小卖部,还有人学手艺做了裁缝,个个通过自食其力,都活的不愁吃穿。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4)

普苏丹的后人们,身体力行了“劳动最光荣“

老实说,1948-1971这段时间,是土邦王公命运的分水岭。

五十年代,印度政府剥夺了他们领土,六十年代又没收了他们的资产,七十年代则彻底废除了他们所有的贵族头衔。

这期间,一些“机智”的王公未雨绸缪,把财富成功转移、经营增值,又重视教育,人脉遍布全球,他们后裔仍然过着国王一样的奢华生活,或者成为明星、政客,新闻上,也经常出现他们耀眼的身影;

印度为什么有王室(印度王室今何在)(25)

富裕体面的“大君”和“王子”、“公主”们

还有些王公没有长远打算,原本只靠税收和少量的产业维持奢华的生活,一旦丧失王权和税收,又不善经营,或者过于挥霍,坐吃山空,导致其后裔们往往会因为生活潦倒,很不体面的成了猎奇性质的“新闻线索”;

而更多的情形还是,这些大君、王子公主们,都化作了普通人,渐渐泯灭于江湖了.....

就说前面那位晚年每天只吃一顿饭,还活到了94岁的比尔巴辛格·马哈帕特大君。

成为“新闻线索”后,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坦诚地说——如果再活一遍,我还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和办法啊。

看来,曾经那无忧无虑的富有生活,也能限制王公们的想象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