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张须陀真实身份(张须陀隋朝的柱石)

隋炀帝的一系列苛政,导致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其中,山东地区不但承受着最沉重的徭役,还面临着大旱和瘟疫的灾难。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秋,山东最早爆发了反隋起义。

起事的人名叫王薄,他是山东邹平人,活跃在当时齐郡境内。

此后,各地烽烟四起。

这时,隋朝一员名将挺身而出,充当起救火队长。

然而,他的努力最终化为乌有,本人也力战而死。

他就是隋末名将张须陀。

大隋张须陀真实身份(张须陀隋朝的柱石)(1)

一、张须陀其人


提起张须陀(565—616),可能大家都会感到陌生,远不及他的手下秦琼、罗士信知名度高。

不过,单论战绩,他称得上隋唐第一猛将。

张须陀在史书上的第一回露脸,是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跟着史万岁讨伐反叛的羌人。

在昆州之战中,他率领三十名骑兵攻入叛军大营,大败敌军,得以晋升。

史万岁遭隋文帝猜忌,张须陀察觉不妙,赶紧投靠到杨素门下。

对这名性格刚猛,有勇有谋的将领,杨素十分欣赏,带上他去并州平定杨谅的叛乱。

大隋张须陀真实身份(张须陀隋朝的柱石)(2)

就这样,张须陀得到了杨广的重视,任命为齐郡丞(郡守的副职,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坐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

难得的是,张须陀不但是战场上的猛将,还是爱民的好官。

当看到治下百姓流离失所、面有菜色的情况下,命令开仓放粮。

要知道,这样做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当时的法律规定,如果在没有皇帝诏令的情况下,私自放粮赈济,官员就要被杀头甚至被灭族。

所以,手下纷纷劝阻张须陀不要这样做,或者请示完圣上再说。

张须陀却说:陛下远在千里之外,等请示完不知有多少百姓饿死。你们尽管去放粮,出了事我一个人承担。

事后,隋炀帝非但没有降罪,反而嘉奖了他。

这让张须陀深感厚恩,从此决心以死报效。

二、平定山东乱局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让局面安稳下来。

由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民众苦不堪言,各地豪杰趁机啸聚山林。

山东人王薄自称"知世郎",也就是了解天下大势的人。

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煽动反抗。

这首歌通俗易懂,而且唱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因此从者云集。

得到了众人的拥戴,王薄占据了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横行于齐郡、济北郡之间,头一个举起了反隋大旗。

此时的杨广,还沉浸在首征高句丽失败中,一心筹划着举兵再次征讨,根本顾不上这场叛乱。

人在齐郡的张须陀毫不犹豫出兵平叛。

起初,王薄面临的官军大多是些无能之辈,因此听说张须陀来征剿的消息就没放在心上。

很快,他就被教做人了。

张须陀治军严明,同时爱惜士卒,所以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将王薄打得落花流水。

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北上渡过黄河,张须陀又是穷追不舍,再次斩杀了数千人。

王薄吓得抱头鼠窜,再无力与之对战。

大隋张须陀真实身份(张须陀隋朝的柱石)(3)

可惜,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两年以后,他联合其他三支叛军合力攻打章丘。

这回,该我暴打他张须陀了!王薄心想。

事后证明,王薄太年轻,太幼稚,太简单了。

因为这十万人里有不少家属,不全是能打仗的。

哪怕是能够作战的青壮年,在训练、装备方面也和正规军相差太远。

哪怕人数上多于官军几倍,也是被碾压的下场。

这一边,张须陀得到该情报后,做出了以水军截断其后路,自己率军两万正面迎敌的部署。

这一回,张须陀继续把叛军按在脚底摩擦,斩获了无数辎重,王薄则连夜跑路,逃到了江淮一带。

捷报传入宫廷,皇帝龙颜大悦,下令嘉奖。

同年,裴长才率两万叛军攻打历城(今济南),张须陀来不及召集士兵,竟然带着五骑冲进了敌营!

身陷重围的张须陀,尽管多处受伤,胆色亦是丝毫不减。

秦叔宝带着援军赶到后,张须陀督军再战,叛军大败而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杨广得知奏报,大喜,命画师将张须陀形象画下来,再将画像带到全国各地。

一时之间,张须陀的声威传遍各地。

杨广三征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这让国内的危机愈演愈烈。张须陀不得不像救火队长一样,带着手下的兵将四处平乱。

他先后击败了郭方预等十几支叛军,基本平定了山东地区的叛乱。

三、须陀死而隋亡


平定山东以后,张须陀升官了,当上了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只是,他虽然骁勇善战,却没有改变大局。

各路叛军就像没断根的韭菜,割了一茬,马上长出一茬。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寨攻占金堤关,直逼荥阳。

荥阳是漕运要道,一旦被攻下,漕运就断了。

漕运一断,就等于要了隋朝的命。

隋炀帝担心荥阳有失,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负责剿灭瓦岗寨。

但这时候,杨广早就带着大批禁军南下江都,分配给他的兵力不到万人。

张须陀不愧是名将,就用手里的万把人,横扫了整个河南,和翟让领导的瓦岗寨更是大战三十余次。

每次都让他们损失惨重,消灭瓦岗寨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就在此时,李密投奔到了瓦岗寨。

他对翟让说,张须陀不过是有勇无谋之辈,只需如此如此,便可手到擒来。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翟让等人依计而行,在交战时,有意败退十几里。

张须陀一脸不屑,下令追击。

追到大海寺附近后,埋伏在树林中的伏兵纷纷杀出,将隋军团团围住。

经过一番血战,张须陀突围出去。

但当他看到还有部下被围困在里面,先后冲进了包围圈进行解救,枪挑数十名将领,一时无人敢争锋。

最终力战而死,享年52岁。

大隋张须陀真实身份(张须陀隋朝的柱石)(4)

临终前,他大呼"兵败至此,还有何面目见天子!"

见主帅身亡,幸存的将士无不失声痛哭。

他的部将秦琼、罗士信先是投靠了裴仁基(也就是《隋唐演义》中裴世基的原型),后来裴仁基投降了瓦岗寨,秦、罗二将也随之归附。

关于这两人,秦叔宝以后再谈,先说说罗士信。

《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原型就是这位罗士信。

和小说里不同,他与秦叔宝不是表兄弟,参军之前两人也不认识。

他十四岁从军,之后在张须陀手下南征北讨,因勇猛善战,立下战功无数。

张须陀死后,罗士信辗转投靠了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终才来到李唐麾下。

对这员猛将,李世民十分赏识。

讨伐王世充后,加封剡国公。

李世民讨刘黑闼时,罗士信负责镇守洺水城,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以后遇害身亡,年仅23岁。

隋炀帝听说了张须陀战败身亡,瘫倒在龙椅上,缓过气来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从此,杨广彻底放弃了北方。

张须陀死了,隋朝最后的柱石轰然倒塌,各地的叛军由此更加活跃。

隋朝彻底走向土崩瓦解,两年后宣告灭亡。

国家昏乱有忠臣,而忠臣却难以挽救昏乱的国家。

大厦将倾,一木难扶,隋朝灭亡已是定局,个别人的努力无法挽回。

张须陀能征善战,却不能挽回丝毫,后人读史至此,唯有感叹:

须陀死,隋亡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