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

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1)

找项目 抓产业 为贫困群众带来希望

—— 访州文广局正科级干部吴良刚

记者 卢雁妮 严竹芸

近日,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十八洞村》热映,在我州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议。作为前几批观影的党员干部之一,州文广局正科级干部吴良刚谈起感受:“电影《十八洞村》拍摄非常真实感人。故事描述了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村民们祖祖辈辈在大山里靠种田为生,连自己怎样成为贫困户都不知道。其实,电影里描写的就是我们云贵川一带的喀斯特地区,山多地少、田更少,自然环境制约了发展。”

“我州的情况和电影里很相似,很多地方还存在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我们的贫困群众很勤奋,但由于祖祖辈辈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形成了一种固有思想,在他们的意识中,有酒喝、有饭吃就不是贫困,这让他们真正摆脱贫困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吴良刚说。

结合自己帮扶工作经历,吴良刚感受颇多:“现在,我州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期,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到每一户、每一个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首先,扶贫要扶智,打开贫困群众已经禁锢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让他们知道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不能只靠‘等着要’,要让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思路一变天地宽,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激发他们主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支两委建设,找好致富带头人,找到想干事、愿干事的人,先带头做起来。有了领头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就能带动大批贫困群众加入。驻村干部一定要有想法、有干劲,能够真正沉下身子,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了解贫困群众需求,帮助他们出点子、找出路,‘真扶贫、扶真贫’。”

在吴良刚看来,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有着多种原因,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这些贫困户并不是没有干劲、没有能力,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引导,给他们带来希望,就像电影中驻村队员小王引导十八洞村“杨家班”找到希望一样。这个希望就是找项目、抓产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让贫困群众依托当地资源,寻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径。同时做好群众的技能知识培训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新型农民的观念。

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2)

沉下身子 倾听贫困群众的心声

—— 访州教育局考试中心综合科副科长冯忠铭

记者 卢雁妮 严竹芸

“在观看《十八洞村》之后有三点感触。第一点,原驻村干部小龙发出感慨‘谁来帮扶我?’,在这样的心态下,小龙很难开展工作,这与后来主动申请到贫困村开展工作的小王,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王进村后,与贫困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入贫困群众的生活,深入挖掘群众的致贫原因,找出路子帮助他们;第二点,群众对土地的热爱重若生命,让驻村工作者了解到土地是开展农村工作的基础,以此制定帮扶措施,才能真正精准帮扶;第三,对产业结构调整,杨家班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了老稻谷产生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路子。”看完电影《十八洞村》,州教育局考试中心综合科副科长冯忠铭谈起了剧中给他留下最深感触的情节。

冯忠铭是州教育局派驻兴义市捧乍镇堡堡上村的“第一书记”,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小灵通”“复读机”“指南针”。多年来,堡堡上村因地理因素影响,缺水严重,全村只有旱地,村民们喝水都只能靠背。“了解到村里情况,州教育局积极协调资金103万元,修筑躲牛洞饮水工程,引水入户,并且依托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由村民入股形成专业农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业,向学校营养午餐提供新鲜食材。”谈起村民们增收,冯忠铭高兴不已:“就去年一年,合作社的毛收入就达到了183.9万元。”

“同步小康,教育担当。”谈起教育扶贫工作,冯忠铭介绍,州教育局专门印发了教育政策明白卡,从幼儿园开始,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从读上幼儿园,到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努力。

通过观看影片,冯忠铭认为对自己今后实际的帮扶工作很有启发,他认为,帮扶要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措施要有针对性,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同时将帮扶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显出实效;要沉下身子,和困难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他们的认可,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最迫切的需求,从根源上找到引导群众脱贫的路径、方法;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产业调整要合理,只有路通了,村庄才不会死水一潭,只要主导产业有了,主导产业盘活了,村集体才会焕发新活力。

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3)

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当好战斗员

—— 访州扶贫办综合科负责人卫大伟

记者 卢雁妮 严竹芸

10月24日上午,州扶贫办部分同志走进影院观看影片《十八洞村》。作为战斗在我州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员,州扶贫办综合科负责人卫大伟在观影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天,我们观看了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为大背景的电影——《十八洞村》,这部电影展现了一首接地气又不失正能量的劳动赞歌。”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员,电影中主人翁那种坚韧不拔、奋力改变命运的精神让卫大伟很受启发,“电影对扶贫工作者的肯定与赞扬让我们感到自豪与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取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

观看电影之后,卫大伟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脱贫攻坚思想,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近年来,我们黔西南州各级扶贫系统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指示和要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至2016年,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实现了120个贫困村退出。今年,我们将再减少7.68万贫困人口。

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卫大伟对今后工作开展也有考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部署,认真执行我州脱贫攻坚‘1 20’系列文件精神,以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为契机,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开展好各项工作,与全州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和群众一道,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坚决啃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为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4)

发挥农口优势 做好产业扶贫

——访州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室副主任、农艺师刘庆银

记者 卢雁妮 严竹芸

近日,电影《十八洞村》在我州热映,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观看。观影后,州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室副主任、农艺师刘庆银接受了记者采访。

刘庆银说,“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我们对于如何加快脱贫步伐以及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召开,观看《十八洞村》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影片拍摄得特别真实,不论是精准扶贫的大国情,还是杨英俊的夫妻情、兄弟情等小情意,都让人感动不已。”在刘庆银看来,我州脱贫攻坚的情况与影片十分相似:“同影片故事发生地一样,黔西南州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结合本职工作,刘庆银感触颇深,他认为,作为农业工作者,产业扶贫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要像影片中所呈现的,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也要让产业惠及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二是要培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三是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四是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好各类农业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五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现代农业,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十八洞情怀(十八洞村金州热映引共鸣)(5)

《十八洞村》让人感触 让人振奋

实习记者 田 倩 欧阳定馨

“很真实,看了很受启示,也让人感触,让人振奋。”“不知不觉被剧情吸引,从一部十九大献礼影片看出了惊喜。”“扶贫工作不好干,但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怎么能辜负呢!”

10月23日,兴义市横店电影城内,一部刚上映不久的影片引起大家强烈共鸣,排片场数一增再增。刚观影结束的人们正群聚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这部电影——《十八洞村》。

电影《十八洞村》讲述了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都期盼着能改变命运。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

“我也是一名包村干部,这部片子充满了脱贫攻坚正能量,让我感受到包村工作人员是在扶真贫、真扶贫。治贫先治愚,干部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帮老百姓改变思想,做到了真正的帮扶,这些真实的故事,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不仅反映了在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我们遇到的诸多困难,也告诉我们,脱贫致富、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需要干部和群众一起心连心把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落实好。”刚走出片场的供销社党总支部书记王仕超感受颇深。

州委讲师团办公室科员王林玉深受影片感染。“我曾经到过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当第一书记,看了电影,我觉得十八洞村和高寨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村子一样的贫困,不通路,也没有合作社,大多数人外出务工,找不到媳妇。刚去高寨村的时候,我也多少觉得有些不适应,用水不方便,洗澡不方便,心里有落差。但是当通过走访了解、耐心解释国家政策,帮助困难老百姓解决问题后,工作的干劲也更足了,即使现在离开了高寨村,我依然和村里很多的老百姓都保持着联系,我们的关系也一直很融洽,村民们都说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越过越好,相信实现我们的脱贫攻坚目标指日可待!”看完电影,王玉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电信公司工作人员伍霞说,通过观看影片让我对识贫、扶贫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了解到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精准扶贫,帮助一群不甘贫困的农民克服困难,同时,也需要困难群众在国家帮扶的基础上先树立起想脱贫的思想,不能一味的等、靠、要,我相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驻村干部的通力协助下,我们会早日走出一条因地制宜转变观念的致富之路!

一部电影,不同的感触,同样的深刻。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越来越多的贫困百姓沐浴在党的政策春风下,正像十八洞村的群众一样,迎接着更加幸福的未来。

目前,在横店、星美、大地等影城,电影《十八洞村》仍在热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