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大约占了讲授提纲一半的内容。《唯物论与唯心论》是提纲的开篇,其中讨论了(一)哲学上的两军对战,(二)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区别,(三)唯心论的发生与发展的根源,(四)唯物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笔者按如上四大板块精简整理,如感兴趣建议阅读原著。

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

(一)全部的哲学史,都是唯心论和唯物论这两个互相对抗的哲学派别的斗争和发展的历史,一切的哲学思潮和派别,都是这两个基本派别的变相。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和认识被深深地烙上阶级的印记。所有的哲学都表现出一定的社会阶级需要,反映者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阶段。哲学的命运,伴随着满足统治解决的需要程度如何而定。

最初的唯心论发生在原始社会,是野蛮人迷茫和无知的产物。随着生产劳动活动对自然界的深入,劳动者逐渐认识到了,只有遵循了某些特定的自然规律,才能获得相对不错的收成。但是统治者会告诉他们,这是神灵的庇佑或者上天的恩赐,想要更好的收成应该把酒肉拿出来祭祀天神。唯物论和唯心论就是在这种争辩中各自发展,竞长争高,其根源在于社会存在阶级问题。

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2)

当生产力水平有所发展,而又未能完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时候。相对富裕的人逐渐脱离了体力劳动,利用自己的财富来领其他人为自己劳动。社会分化出“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群体,劳心者为了巩固已经获得的支配地位,不得不发展和巩固唯心论的学说,好让所有人都错误地认为“天子代天行事”是理所应当的。劳力者在既得利益能够被保障的情况下,客观上承认了劳心者的统治思想。在阶级社会被消灭以前,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战就不会结束。

(二)唯心论和唯物论一切意见的分歧,根源在于敢不敢承认世界本源问题。在唯心论看来,精神、意识、观念、理念是世界的一切根源,而自然界和社会不过是其附属物。在唯物论看来,自然、物质、客观世界是存在于精神之外的,是离精神而独立的。人的认识,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敢于承认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相当于要求所有人都遵循世界的普遍规律来办事。不敢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则是要求人们都按照神的意思、天的旨意来办事。至于“神”是什么意思?这是劳心者说了算的。

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3)

(三)唯心论的社会根源,在于阶级统治的需要;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脱离了体力劳动,随着社会进一步分工,专门出现了从事精神劳动的人们。孟子说:“劳心者治人”,随着私有财产的积累,劳心者成了实际上的社会财富支配管理者。支配者开始颠倒地去考察统治者和被统治之间的互相关系,不是劳动者养着官僚机构,反而是官僚机构给了劳动者劳动的本钱。随着劳心者对体力劳动的一再贬低,凭借双手耕作吃饭反而成了卑贱者,而玩弄计谋权术的人成了高尚的人。

消灭体力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根本性区别,是消灭唯心论哲学的现实条件。假如没有剥削阶级,没有为了维护不平等的分配权力和利益而编造的谎言,唯心论哲学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根源。唯心论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发达成为系统的理论,一方面来源于统治的需要,要不断地同被统治者的认识进行思想交锋。另一方面来源于认识的固有属性,人类在思考的时候,不能不使用概念,这样就容易导致认识分裂成两个方面,个别和一般,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没有一般也就没有个别。唯心论或是把个别当作一般来看待,或是把一般当作个别来看待,总之是片面地强调一个有利于统治需要的方面。

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4)

一件事能不能做成,一方面取决于主观上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唯心论者用一切方法把人的作用过分地夸大,从而遮蔽了另一方面使之服从人的意志。唯心论历史学家把英雄看作历史的创造者。唯心论军事家把拼命主义看作是战争本质。唯心论政治家把政治看成万能的东西。而往往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唯心论善于把一次的反映当作全体的对象来看待,把个别一次成功经验当作是所有事情的指导方针。偶尔一次在物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靠拼命是可以赢得战争的,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战争只要靠拼命主义就可以获取胜利。主观主义是唯心论的认识论根源。

(四)唯物论的观点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在于唯心论的斗争中得以发展,在科学理论的强力支撑下得以完备。劳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使得人类逐渐脱离了迷信和妄想,开始从世界本质出发把握世界规律,从而达到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心得体会(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5)

抗大原本(影)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同周围的自然物接触,作用于自然界,改变着自然界,创造衣食住行用的东西,使之适于人的利益,使人类深信物质是客观地存在着的。饿了必须吃饭,病了必须吃药,靠求神拜佛是解决不了物质需求的。被压迫的阶级在同压迫者进行较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形式、估计力量、建立计划,在他们斗争成功时,使他们确信自己的见解并不是幻想的产物,而是客观上存在着的世界的反映。因为采取错误的计划而失败,又因为改正了正确的计划而成功,使得他们懂得了主观上的目标和计划,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物质性和规律性的正确认识时,才能够达到目的。科学发展的历史,从头至尾都是对神学权威的挑战,科学越是发达,唯物论哲学便越能得到发展与巩固。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导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