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50问)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小编了解,《意见》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了多方面部署,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一、总体要求;二、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五、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六、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七、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共26条。在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意见》强调: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的五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社会参与,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改革创新。为详细解读《意见》背后的含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言之有范”学习小组推出《公共文化服务50问》,并授权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独家发布。本期为“均衡发展篇”,剩余部分也将陆续发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中经文化产业”(cewenhua)。

问: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答: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客观原因限制,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中往往存在薄弱的环节,比如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没有真正延伸到基层、送到群众的身边。因此,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意见》指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通过流动性公共文化服务来盘活各级公共文化资源,如“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加油站”和“流动演出队”等,弥补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完善数字硬件服务,真正把大量的数字内容实现共享,送到百姓的身边。

问: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答: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精准扶贫就是对原有扶贫体制机制的修补和完善,也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有“精准度”,方能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精准扶贫,首先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老少边穷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其次,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第三,在配套资金方面,对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及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的政策。最后,要加大人才交流力度,促进地区对口帮扶,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支持计划。

问:如何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答: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9亿,其中随迁子女1277万人。与此相对的,是情感和文化上缺失亟待补位的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它们对文化生活“高渴求”与现实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亟待解决的矛盾。此次《意见》将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一并列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服务的对象,显示了新政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较高关注,并提出加快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文化机构、社区和用工企业为实施主体,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除此之外,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意见》指出,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实施盲文出版项目,开发视听读物,建设有声图书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电视台增加手语节目或加配字幕。

问:如何理解“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答: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文化是消除城市与农村隔膜、维系城乡发展纽带的重要因素。2011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文件指出农民工文化服务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意见》提出,要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研究分析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特点和文化消费规律,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基本需求,探索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形式。

问: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

答: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加大了对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大批公共文化场所,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兴建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过于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数量和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忽视场馆设施的使用与后期管理与维护的现象多有出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相关链接:50问第一篇:总体要求篇

三年行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50问)(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