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新款手机最新信息(世易时移斯人何在)
MOTO的离去与归来
说实在的,当接到国行MotoX的评测任务时,笔者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国行的MotoX姗姗来迟,在当下一众竞争对手的围攻下已经显得不那么耀眼;另一方面,笔者的上一台智能手机正是Moto Razr MAXX(XT910):Moto离开之前的最后一款旗舰。如今世易时移,在经历了一连串变动之后,归于联想旗下的Moto重回大陆市场,推出了Moto G、Moto X与国行版Nexus6(你说Xplus?不认识的孩子呢),虽然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预载Google服务,但至少保留了原生Android系统,标志性的手势和语音操作也做了本地化改造。不过,现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和Moto离开之前相比可谓是沧海桑田,回归的Moto在联想的领导下能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也未可知。
关于Moto X
在Moto还是“A Google Company”的时候推出了初代Moto X,当时四核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但Moto x大胆使用了高性能的双核CPU配合极佳的系统优化保证了日常使用的流畅度。笔者记得当时高通为Moto X专门优化了CPU驱动,后来这个库文件被XDA上的高手提取出来并发现对当时的主流骁龙处理器都有效,一时间“高通神油”流传于各大手机论坛,可见Moto X的设计思路之优秀。
仍在销售的初代Moto X
除此之外,Moto与方案商深度合作,在Moto X上实现了实时语音和动作检测,而这一切几乎不需要耗费多余的待机电力:当你感叹于iPhone 5s和三星S4的sensorhub技术时,可曾想到Moto早就做出了同样的产品?
Moto X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支持自定义后盖服务Moto Maker,这项服务目前还没有在大陆地区正式开通,但Moto也提供了数量不多的个性化版本供用户选择。
2014年,Moto在海外市场推出了新款Moto X,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今年国内用户终于迎来了国行Moto X,除了Google服务缺失,其他的包括原生系统、木质后盖、语音手势控制都得到了保留,不过价格也是信仰满满的3699……不管怎样,武汉小熊在线还是弄到了一台零售版的国行新Moto X,与各位一同分享这台Moto回归之作。与一般的评测不同的是,笔者也拿来了在家中养老的Razr MAXX一同入镜,看看两台见证Moto的历史的手机能够擦出什么火花。
外观时尚,细节不足
Moto X的包装盒非常简洁,只有硕大的标志和moto X字样,细长的盒体似曾相识……不过相比Razr的大红礼盒和笔者家里上古神物Moto388那枕头一样大的包装盒,现在手机的简洁包装确实更加环保,这是大势所趋。
包装的内容物有手机、数据线与电源适配器,值得一提的是Moto X的电源适配器是最早一批兼容高通Quick Charge技术的适配器,可以实现安全的高速充电。在现在手机大都不能更换电池的大背景下,快速充电技术确实不失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好办法。
新Moto X正面覆盖着曲面玻璃,没有任何厂商标识,只有立体式扬声器的装饰条凸显着自身的存在感。
和Razr放在一起对比,不再跑马的边框是最大的进步
正面顶部和底部的双扬声器,但金属饰条显得不够精致,扬声器边框的设计不如Razr显得用心
外观时尚,细节不足
机身顶部,3.5mm耳机插孔和sim卡插槽,金属边框的曲线非常美
机身背面,这是一台木质背壳的版本,需要先说明的是,Moto X所使用的木质背壳全部来自可持续再生森林,对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机背最显眼的就是硕大的Moto Logo与被环形LED补光灯围绕的摄像头,笔者记得最初Moto X谍照泄露的时候,曾多有传言说背面会有语音控制快捷键,现在看来应该是对Logo部分的误读,不过Logo部分的装饰环看起来确实很像是按钮,不知道Moto一开始是不是确实有这样的设计意图后来放弃了。
由于使用了中间厚两边薄的造型,Moto X的边框视觉效果非常薄,而且拿在手上也很贴合手掌。
和昵称“肥刀”的Razr MAXX一对比,Razr就显得更肥了……原生系统,简洁流畅
国行版的新Moto X保留了原生Android5.0系统,由于少了各种“深度定制UI”的累赘,原版系统使用起来非常简洁流畅。
主页界面和应用程序抽屉
主页组织和小部件
下拉菜单与多任务切换
拨号与日历APP功能缺失,疑似偷懒
国行Moto X由于缺少了Google服务,导致Android5.0系统中一些依赖于Google Apps的功能不得不以第三方应用或是AOSP(Android开源代码)应用取代,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短信和浏览器:在国际版Moto X中,短信是以Google Hangout(环聊)实现的,而浏览器则是大名鼎鼎的Chrome,这些在国行版的Moto X上分别被换成了AOSP应用和第三方应用,但用户感受并不好。首当其冲的就是应用图标和界面都与Android5.0风格差距较大,看上去比较奇怪;其次功能上也比较简陋,甚至不如笔者老Razr上刷的CM12系统。
毫无美感且格格不入的短信图标(左Moto X,右Razr刷CM12)
Moto X的短信界面与Razr(CM12)的短信界面
在功能上,国行版Moto X的短信应用十分简陋,甚至不如CM短信
在笔者看来,由于Google应用目前无法在大陆正常使用而用其他应用替代无可厚非,但因此导致功能的缺失或者体验的下降就不应该了,更不要说用简陋的AOSP应用反映出厂商在研发上的不作为,这是态度而非技术问题。遥想当年,当摩托罗拉中国分公司濒临解散,产品经理为了履行给Razr升级4.1系统的约定,与一批负责工程师顶着重重困难做出了升级包,在OTA系统已经失效的情况下通过产品经理自己的微博发放给用户……世易时移,斯人何在?
性能不是卖点,但非常足够
初代Moto X靠着深度的系统优化,仅以一颗双核CPU就保证了用户体验的流畅,第二代Moto X却没能免俗地配备了高通MSM8974AC主控,配合简洁的原生系统,日常使用中的流畅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8974这颗主控大家想必都已经十分熟悉了,Moto选择它也是出于增强产品竞争力的考量,而我们小熊评测室也不免俗地用各种主流测试软件对新Moto X进行了测试。
CPU-Z是知名的电脑CPU检测神器,玩硬件的对这款软件应该都不陌生。安卓版的CPU-Z可以查看cpu、系统、电池、感应器的详细信息。
比较有意思的是,新Moto X的主控被识别为8974AC ES1.1,这个“ES1.1"是什么意思呢,笔者猜测可能是新的步进,也可能是高通为摩托罗拉定制的8974AC,这种事其实过去也有先例,初代Moto X使用的就是定制版的MSM8690DT,而Google Nexus7 2013平板也配备了内存频率更高的特别版骁龙600。
放出Razr MAXX的CPU-Z信息对比,古老的TI OMAP4430,悲哉,德仪。
安兔兔跑分:Android设备的手机评分软件,能够一键完成,多任务与虚拟机、CPU整体性能测试、RAM内存测试、2D/3D图形性能测试以及数据存储I/O的性能检测。通过安兔兔评测,可以获得设备的单项与整体得分,借此判断在同一软件测试基础上的硬件能力。
新Moto X的安兔兔成绩对于一款配备高通骁龙801的手机来说还算不错,而且测试的过程中手机也没有明显发热。
VELLAMO:Vellamo是由Qualcomm(高通公司)开发的一个基准测试应用(类似于Neocore),它可以让你对手机浏览器的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该软件用以评估Android设备上的浏览器综合性能。Vellamo浏览器的性能评分包括网络,脚本,渲染,和用户体验。结合行业标准和定制测试最后以分数形式来表现一款android设备在网络浏览方面的能力。取总成绩,分数越高则表明手机对浏览器的优化程度越高,网页浏览体验更好。
这里不知道是5.0系统的加持还是801在Moto X上真的表现得比其他厂牌手机更好,测试成绩相当亮眼。
性能不是卖点,但非常足够
3DMark:原本是Futuremark公司在PC端推出的一款专门测量显卡性能的软件,不过随着版本的更迭,3DMark已经渐渐转变成了衡量整机性能的软件,在发烧友心中更是树立起了测试标杆的形象。3DMark总共有三个场景,但其中的两个Fire Strike、Cloud Gate都是仅限于桌面平台,移动版上仅有一个“Ice Storm”(冰暴),只有它才支持跨平台对比,不过这个场景又分两个类型,其一是标准版,其二是Extreme高端版,Extreme高端版测试为1080P分辨率。3DMark的同一个场景测试分数在不同的平台上具备可比性,可以用于跨平台的性能对比。
Adreno 330作为高通DX9时代的旗舰,虽然不能支持Android5.0的AEP(Android Extension Pack)高级图形特性,但应付目前的手机3D大作还是毫无问题的。
GFXBench:Android和iOS平台上的图形性能测试软件GFXBench(原来根据API不同分为两个版本GLBenchmark、DXBenchmark现在合并了)更新至3.0版本,增加了OpenGL ES 3.0的高级功能,新增了“曼哈顿(Manhattan)”测试场景,对GPU敏感,可以更好地测试GPU性能。GLbenchmark 2.5.1中存在、而到了2.7被阉割掉的电池测试功能也得以重新加入。
新Moto X的GFX测试成绩中规中矩,骁龙801在现在这个时点已经算不上旗舰SOC,好在5.0系统多少对用户体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从性能测试可以看出,新Moto X相比上一代,在绝对性能上的进步绝对是巨大的,5.0的系统充分发挥出了8974AC的实力,可惜这套配置放到现在未免有些竞争力不足,希望Moto X在接下来的智慧感知体验中能够带给我们惊喜。
智慧感知有点不实用
早在初代Moto X推出时,摩托罗拉就大力宣传其智能感知操作,在国行版Moto X上,这些特色功能依然得到了保留并被作为该机的重要卖点。
官网关于智能感应操作的宣传
从技术上来说,其实这些功能都不复杂:Moto助手就是智能情景模式,最早以“摩托罗拉智能操作”的名称见于Razr(XT910)后来被一些第三方应用所模仿,连CM rom也集成了类似功能;Moto显示是充分利用了AMOLED屏幕显示黑色不耗电的特性,只点亮屏幕的一部分来显示通知信息,确实比较人性化;Moto操作其实不算是很实用,因为对应的挥手、翻腕等动作其实还不如锁屏快捷方式来的方便;Moto语音这个在国际版机型上本来是依托于Google语音搜索的,因此在国行版上也是以第三方应用代替……
总的来说,也许是这些功能现在在各大厂商的手机上也多有见到,Moto X的智能感知操作并没有给笔者非常惊艳的感觉,不过作为智能感应操作的最早实践者,还是应该肯定Moto在解放用户双手和改善人机交互方面的努力,只是有时候不是厂商不想做,而是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啊……
拍照进步很大
笔者的第一部摩托罗拉Android手机是大名鼎鼎的里程碑Milestone,当时它的拍照效果还是给笔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的,不过似乎摩托罗拉之后的Android手机一直在拍照方面不太令人满意,到了新Moto X这一代,摩托罗拉给新Moto X和NEXUS 6都配备了显眼的环状补光灯,似乎在暗示着拍照方面已经足够有底气。
新Moto X的相机界面非常简洁,除了环状的设置菜单,笔者一开始甚至没找到快门按键……原来Moto把相机设置为即点即拍,而且会在点按的瞬间拍摄多张以供用户选择,虽然拍摄过程很无脑很“不专业”,不过最终的出片效果还是让笔者惊喜了一下。
这两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正值天公不作美,因此画面整体偏暗,但即使如此图像的细节却非常干净,也没有什么涂抹的痕迹,可见机内降噪算法很不错。
Moto X的镜头光圈为F2.25,在目前一众追求大光圈的手机中并不突出,这一点从不算很强的焦外虚化也可以看出,不过一味追求大光圈也未必就好。
Moto X的相机色彩还原比较贴近真实,但也许也会有人觉得这颜色比较素,这方面笔者觉得看个人喜好就行,毕竟手机不是单反。
Moto X的微距样张效果好得令笔者吃惊,看来摩托罗拉确实有在新Moto X上用心做相机,相比前代那糟糕的1000万像素相机,这代Moto X的进步着实巨大。
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为两款摩托罗拉经典Android手机(Milestone XT702、Razr MAXX XT910)的曾经用户,笔者对于摩托罗拉的技术实力从来就不曾怀疑过,但摩托罗拉的回归之作新Moto X却实难令我满意:除了纯净的系统和还过得去的硬件性能,摩托罗拉本应做到更好。且不说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用第三方应用替代的语音功能,单就那个偷懒的短信应用就让笔者大跌眼镜,摩托罗拉似乎并没有明白Moto X的潜在消费群体的需求:那些Moto的老用户们和那些厌倦了“深度定制UI”,对“真正的Android (with Google)”心存信仰的极客们,回归的摩托罗拉不要再令他们失望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