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

在我们地球人的眼中,太阳无疑是最亮的天体,它的亮度如此之高,以至于我们除了在日出和日落之外,根本就无法直视太阳。然而在宇宙中的众多恒星里,太阳的亮度根本就不算什么。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1)

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是哪一颗?

已知最亮的恒星是蜘蛛星云中的一颗名为“R136a1”的恒星,它在天空中位于山案座以北,距离我们大约16.3万光年。“R136a1”是一颗O型恒星,其直径是太阳的大约39.2倍,表面温度至少有4.8万摄氏度,它的全波段总光度是太阳的大约616万倍,即使是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其亮度也是太阳的大约16万倍。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2)

科学家根据观测数据估算出,“R136a1”的质量至少是太阳质量的215倍,最高可达到太阳质量的265倍,这种质量看上去似乎并不算高,但实际上,它已突破了理论上的极限。

在恒星的内部一直存在着两种力量的较量,一种是恒星的重力,它的方向是向内的,也就是让恒星的体积收缩,另一种则是恒星核心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辐射压”,它的方向是向外的,也就是让恒星的体积膨胀。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3)

一颗恒星的质量越大,其自身的重力就越大,核心的温度和压强就越高,核聚变反应就越激烈,“辐射压”自然也就越强,当恒星的质量超过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其“辐射压”产生的就会超过恒星的重力,在这种情况下,恒星的体积就会迅速增大,而多余的“辐射压”则会以动能的形式向外释放,进而抛出恒星外层的物质。

也就是说,恒星的质量并不能无限增加,当其质量超过一个临界值的时候,恒星就会迅速损失质量,直到其内部的两种力量达到平衡,这个临界值被称为“爱丁顿极限”,其理论值为150倍太阳质量。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4)

然而“R136a1”的质量却至少是太阳质量的215倍,这早已突破了理论上的极限,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常来讲,恒星都是形成于原始星云的引力坍缩,由于“爱丁顿极限”的限制,恒星应该是不可能达到像“R136a1”这么巨大的。

所以一种认同度较高的观点认为,“R136a1”并不是一个单独形成的恒星,而是由两颗甚至是多颗恒星合并而来,这些恒星可能属于一个多星系统,在彼此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围绕,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互相围绕的周期会不断地缩短,并最终合并成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

由于质量远超理论上的极限,“R136a1”核心的核聚变反应异常激烈,它在5秒钟释放的能量,就大概相当于太阳整整1年释放的总能量。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5)

在强大“辐射压”的作用下,“R136a1”的外层物质正在持续不断地被抛离,根据科学家的估算,“R136a1”平均每秒钟大约会损失3.21 x 10^18千克(3210万亿吨)的质量,其恒星风的速度可以高达每秒钟2600公里以上。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将这颗如此狂暴的恒星放在太阳的位置上,那么别说是地球了,就算是在冥王星王星的运行轨道上,生命都无法承受它释放出的能量。

“R136a1”的结局

宇宙中的恒星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那就是恒星的质量越大,其“寿命”就越短,“R136a1”当然也不例外,不出意外的话,在未来的几百万年时间里,“R136a1”就会走向终结,而作为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R136a1”可能会以一种罕见的方式消失在宇宙之中。

在“R136a1”的生命末期,其内部会形成一个具有极高温度和压强的环境,这会造成大量的高能伽玛射线在其核心区域的众多原子核附近转变成正负电子对,由于这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因此这会迅速降低恒星内部的“辐射压”,从而导致局部的崩溃。

目前发现最暗的十颗恒星(人类已知最亮的恒星)(6)

在这种情况下,“R136a1”内部的温度和压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陡然上升,随后发生失衡的热核爆炸,并在一瞬间将“R136a1”炸得粉身碎骨,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这颗恒星就彻底地消失了(没有中子星,也没有黑洞),这被称为“不稳定对超新星”,其威力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超新星爆发。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