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吗

有人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大规模普及,“无人工厂”开始出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吗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吗

有人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大规模普及,“无人工厂”开始出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了。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从某一个工厂的生产车间看,好像确实是这样。

用机器生产,只需要承担租借或者购买的费用,通过机器运转就能给原材料附加价值,完成工人的工作。

多余的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而不是人。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人的剩余劳动,只要没有人参与劳动,就不存在剩余价值。从机器的工作中获得的价值,能叫剩余价值吗?

好家伙,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经常说,要从更大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工厂车间里,机器是生产工具;我们往上游看,在生产机器的公司里,机器是产品。

这里我们关注到两个生产过程,一个是工厂用机器生产的过程,我们叫他工厂;另一个是制造这些机器的过程,为前一个过程提供工具,我们叫他机器制造厂家。

再厉害的机器,一直往上追溯,都是人造的。

就是说,用机器生产相当于把人的剩余劳动转移了。不仅如此,利用机器转移剩余劳动,获取的剩余价值更高,跟用人生产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工厂用更少的钱进一批机器生产,不用雇佣工人了,用更少的钱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这里面的差价从哪来?

当然是从设计和制造这些机器的人身上榨取,也就是机器制造厂家的劳动人员。相对于被机器代替的工人来说,设计和制造机器更加复杂,或者称其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虽然这部分行业工资更高,但是再怎么高,也赶不上机器卖出的利润,更远远比不上机器与工人之间的差价。

很简单,对生产工厂来说,老板会选择机器和工人当中最便宜的那个;对机器制造厂家来说,机器作为产品,它的利润一定高于制造者的工资,否则老板得赔得底裤都没了。不懂的看我前两个作品。

也就是说,机器代替人工生产,第一是剥削机器知制造厂家里工作人员的剩余价值;第二是转移了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是双重的剥削。

机器创造的价值是机器的价值,机器作为产品,它的价值是由它的生产者创造的。机器能创造的价值越多,机器的生产者被剥削得也就越多。

所以实现机器生产,赚钱的是工厂老板和制造机器的厂家老板。

另外,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必然造成大量失业人口,失业的无产者为了生存就要开始内卷,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资本的谈判筹码。无产者只能压低自身的劳动价格获取工作,其实是换取生存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所以生产科技的发展不仅没有让剩余价值理论过时,反而应该被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个人想法,欢迎交流。

下期预告,经济危机。

如果我说明白了,请各位看官点赞支持;

关注我,每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了解一点世界的本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